我们应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月初小长假,几个老家亲戚过来玩,顺便问了我的近况,尤其是健康情况。在他们眼中,我是个每天熬夜加班、拿命换钱的人。
其实,做技术跟其他职业没什么区别,all in 的感觉挺爽,特别是搞设计算法、改进设计、优化系统时,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很多加班都不是自己决定的,比如:
辛辛苦苦写的代码还没上线,产品经理就告诉你需求变了;
拼命加班只因错估了工作量,自己造的“孽”,含着泪也要做下去;
累死累活做出来的东西和要求不符,最后只能从头再来;
大面积修改代码只是因为设计糟糕,没法适应新的需求变化;
之前读《人月神话》,里面提到两个概念:本质复杂度和偶然复杂度。本质复杂度就是在解决问题时,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做的事;而偶然复杂度,是由于选用的做事方法不当,导致要多做的事。
把这两个概念带入到工作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技术人忙碌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程序方面的,而是由偶然复杂度导致的问题。换句话说,只要选对了方法,减少偶然复杂度带来的工作量,软件开发是可以有条不紊进行的。
国外有个概念叫“10x 程序员”,意思是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普通程序员的 10 倍。说实话,之前我对这个是持怀疑态度的,直到看了郑晔的《10x 程序员工作法》,真是茅塞顿开,把我从常见的思维误区里拉了出来,“这事真的这么简单吗?”“还能这么操作?我试试。”
在专栏中,他深入讲解了“反直觉式”工作法,通过 1 个框架和 4 大原则,交付了一套可复制的“高效模板”,和 40 个顶级程序员的实操秘籍。专栏里的内容,有些是我之前完全没意识和概念的;有些是有点模糊的认知,但没有明确的执行思路;还有之前存在误解的部分,看了郑大的讲解,感觉眼前一亮。
印象最深的就是任务分解那一章,太受教了,那会儿看了不到一半,已经感觉值回票价了。按照专栏里的内容,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做了一些调整,不仅工作效率提升了很多,产出结果也优于以往,事儿能按时做完,整个人都开心了不少,真心感谢郑大。
专栏 59 讲+ 1 天直播
秒杀+口令「gongzuofa」立省 ¥70
到手仅 ¥129,即将涨价至 ¥199
这个专栏,去年就已经完结了。这两天,我看郑大在 59 讲内容的基础上,又追加了案例拆解,以 全天直播 的形式呈现,还设立了专门的答疑环节,一对一为解答问题,有班主任全程跟进学习情况,结业这么久,还提供附加服务,郑大走心了。
郑大就是郑晔,前火币网首席架构师。他写过代码,带过团队,曾任 ThoughtWorks 首席咨询师 ,也是开源项目 Moco 的创始人(Oracle Duke 选择奖获奖作品),至今仍活跃在一线。
在专栏中,郑大没有一上来就讲各种“高效”的工作方法,而是结合自己 20 年开发实践经验,带我们从认知层面逐级拆解。
首先,他提出了以终为始、任务分解、沟通反馈、自动化这四大原则,接下来,带我们搞懂开发的两个本质问题:本质复杂度(功能实现)、偶然复杂度(技术实现、沟通方式、开发方式);最后,明确程序员要解决的,其实是一个项目问题,包括需求分析、测试标准、验收标准、自动化处理等。将项目整体概览,然后细分开发,不断沟通反馈确认,最后按验收标准完整交付。
之前,我认为工作就是实现业务,学完才意识到自己眼界还是太窄。像老师说的一样,应该拓展自己的上下文,看到真正的目标,才更对准靶心,比如,多了解用户,才不至于做错了方向;站在公司的层面上,才知道哪个任务优先级更高;站在行业的角度,不能只局限于在公司内部成为高手,等等。
另外,要少做乃至不做没有价值的事。比如,花时间分析需求,不做非必要的功能;花时间做好领域设计,别围着特定技术打转;花时间做好自动化,把精力集中在编码上,等等。
我觉得,这可能是目前最被低估的专栏,郑大不是填鸭式地告诉你工作上的技巧,而是为你提供一个思考框架,让你在遇到问题时迅速找到解决思路,知识精简干练容易理解,时不时还能来个点睛之笔。
拿微服务和 DDD 来讲吧,这俩主题,其实都能扩展出一系列内容,但老郑用一篇文章就将其精华和知识脉络提炼呈现了出来,让我深切感受到世界的参差,功力可见一斑。
光我说不算,截了些评价供你参考。
之前,我认为程序员只要写好代码就够了,后来才发现,客户、产品经理一句话就可能让你多加几天班,而且做出的功能,并没有给业务带来多少改善。
我们不是执行指令的机器,需要独立思考和沟通,只有尽早掌握高效工作与项目管理的能力,才有跟产品经理和客户 battle 的底气。
现在秒杀+口令「gongzuofa」
现在入手,用不了几十块就能得到一门 59 讲专栏 + 1 日「全天直播」的案例拆解和答疑,可以说是非常划算了。
点击「阅读原文」
输入粉丝专享口令「gongzuofa」
半价入手,仅限「前 50 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