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中台"的思想:企业服务是永恒的!(附资料)

共 5675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1-12-26 19:30

互联网像一杯啤酒,有沫的时候最好喝。——马云



———————— 
企业数字化是个庞大事业和持续的过程。

之前人们说: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
后来人们说:不上云等死,上云找死。

如今,除了顶尖企业找外包公司做定制化之外,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服务商做的B端产品,都是SaaS化为主打,再配合移动等端的态势。

ERP不是万能的、SaaS不是万能的、中台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企业服务是永恒的!

本文在“中台”话题近期相对不那么热的情况下,做一篇5前多字的概述。聊聊中台的背景。

在SaaS+中台的模式下,为企业服务的永恒话题,注入思想!



2015年以来,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陆续完成了自己中台体系的搭建,并且发挥了强大的中台优势,中台曾一度成为热门的话题。

0.1中台的产生背景

中台这个概念,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了,但是那时候的中台呢,它指的是国家的官制机构,比如东汉时期的“尚书台”,唐朝的“尚书省”,都称为“中台”,从那个时代就可以看出,中台已经是国家核心且重要的组织机构代名词了。
 
在现代,2003年的时候,美军打伊拉克“基地”组织的时候,采用7-11人的小班、排的作战单位,灵活机动,要知道在二战和越战的时候,美军是以军或团这样的大部队为作战单位的。

现在之所以敢把这么小的单位推到最前线作战,就是因为有非常强大的军事中台指挥机构,这个中台机构能够提供高效组织、快速调度、远程支援的能力,这些能力能支撑小作战团队快速做出判断,并且引领炮火覆盖 和定点清除。
 
可以看出,美军的中台作战案例,就体现了中台另外的特点,就是动静互补、整零结合,高效灵活,达到“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效果。
 
而我们今天说的,互联网中台系统,其实就是对以前这些中台场景的学习和运用,就是在互联网领域打造一种核心、高效、灵活的技术功能体系。
 
在互联网产品领域,前后端开发的实现方式,让每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都包括前台和后台这两部分。

后台部分,是提供商城支撑的,比如商品资料上传、订单履约、库存运算等,这部分是用户看不到的。
 
所以,互联网中台,其实就是插在前台和后台之间,为前台提供高效、专业、稳定服务能力的平台,来更好的服务用户,为企业获取更高效的价值。
 
简单地说,大家可以从这四个维度来理解,首先从形式上来说呢,中台它也是一个平台,只是说介于前台和后台之间,这个平台就是系统化的一个操作环境
 
其次从内容上来说,中台是通过企业资源的剥离,而沉淀出来的可复用和标准化的平台,也就是说中台里面的内容,是有意识挑选出来的,是可复用、可共用的、可标准化的,而被挑选剩下的部分,继续留给后台。
 
然后从价值使命上来看,中台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前台的快速响应和企业效益最大化,所以它起到的是一个缓冲和支撑的作用。最后从发展历程来说,中台是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产物,它是为下个阶段企业面临问题时,提供的一个解决方案的载体。
 
那中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就要回溯到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历程中,去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我们国家的企业数字化大概是在20年前开始的,基本可以划分成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0-2013年,很多企业逐渐完成了数字化。当时大部分的企业用上了经典的ERP系统,像我们比较熟悉的OA、CRM等这些底层的IT建设,当然那时候的软件都是本地部署的,易用性还比较差。
 
但是这个意义很大,因为这些早期的数字化建设,为今天的中台提供了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底层比较完善的IT构造,和最基层的业务数据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2013到2015年,这个阶段,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BAT等互联网巨头对各行业的快速冲击,也把互联网的思维深刻地带入到了行业中去了。同时一些新的业务形式也出现了,比如说基于大数据的营销、风险控制、辅助决策等等。这些都为中台的出现提供了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个是互联网的思维,第二个是海量的数据,第三个是规模化的B端市场。
 
第三个阶段基本发生在2016年之后,我们知道2015年是 B端产品的元年,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让更多的资本VC和企业开始倾向于B端市场,在精耕细作B端市场的同时,大家发现一个问题,“跑马圈地”去扩增新的市场已经不大可能,存量市场可能会成为未来长期的增长着力点。
 
所以企业会更加注重精益化的经营,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这就为中台的出现提供了第三个必要的条件,也就是产生了对企业资源结构优化和深度的高效利用的契机。
 
了解了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台的出现是因为企业的哪些需求?在数字化发展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业务模式的多样化,企业数据和功能设施的扩展,很多企业遇到了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我们大概可以总结为三类,第一是前后端系统齿轮失衡,第二是企业组织和资源的烟囱林立,第三就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供需矛盾。
 
这里,我们说前后端系统齿轮失衡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们有说到,前台呢,就是用户看得到的,比如说APP、PC端的网页这些,后台呢,就是为它做支撑的。那前台产品肯定是要去迎合用户,抢占市场的,所以会更偏向快速迭代。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前台业务多样、多变,就会出现需要后台系统要做很多配套的支撑功能,或者要搭建更多的后台系统,来保证节奏要跟得上前台,但是,后台系统本身追求的是稳定跟安全,又因为后台系统的不断搭建,导致了后台变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群,很难快速去响应前台的变化。
 
所以前后台系统就像两个频率不同的齿轮一样的,没办法协调,给我们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当市场上需要一个新的机会,需要我们尝试的时候,没有办法更快的得到后台的一个支持,这样就会容易错失机会。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搭建一个中间层,将一些前台可以复用的部分聚合起来,那当新的前台业务出现的时候,后台就不需要从0构建,而是从中间层引用,这样既快速也节约了资源,同时更加标准化。


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组织和资源的烟囱林立。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业务会不断地细化跟拆分,这样就会容易导致组织架构变得越来越庞大跟复杂,会有很多的事业部。
 
很多企业经常会借鉴腾讯的经验,鼓励内部竞争,但这种结果是,所有部门都在建造差不多的系统,但是相互之间又不能互通。比如阿里的天猫事业部、淘宝事业部,虽然业务相似,但是各自为政,没办法打破这种部门墙,导致信息、资产利用效率都比较低下,甚至重复开发等,产生高内耗。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会同时做多个IT系统,但是这些系统的数据没有打通,在这种情况下,数据资源就会被孤立起来,数据库会变得臃肿,无法互通。
 
这些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就是开发维护的成本很高,数据不能产生1+1>2的效果,没办法发掘出来数据的一些机会价值,反而成为一个成本中心,比如说天猫和淘宝的客户数据,其实是可以统一存储的,不需要两方都存储客户数据。
 
第三个问题就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供需矛盾,其实这一点要表达的是,用户和企业之间诉求的不平衡,是一直存在的。
 

当今互联网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用户才是商业战场的中心,所以,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去探索、挖掘、引导用户的需求,才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进程中沉淀的企业资产、组织架构、IT架构的固定僵化,反而会成为“包袱”拖累整个公司的灵活性。
 
导致很多机会不敢尝试,很多用户需求只能放弃,从而影响用户的信任,在这个情况下,企业就需要改革原来低效的组织架构或IT架构,让自己有能力和精力,将重心和关注点,放到市场跟用户上。

讲到这,你应该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需要搭建中台了,那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有搭建中台的能力吗?
 
首先从业务来说,企业发展多年之后,都会形成公共的业务,而这个业务就可以像中间件一样沉淀下来进行复用,这就具备一个资源的条件。
 
第二个是业务推动的能力,因为企业要让产品快速迭代地去满足市场,保证最大的利益,所以企业在业务的推动下,会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个是技术支持,中台所要求的技术并不是新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复用的技术理念,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中间件、大数据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就为中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保障。
 
第四点是政策的倡导,比如说党的十九大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倡导,就突出了互联网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中台化就是具体变现形式之一,所以这就有了政策保障。
 
第五点是成功的案例,随着BAT等巨头纷纷完成了中台建设,并显示出了优越性,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也可以作为其他企业的借鉴。
 
从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经营中台是有能力和契机的。



02 中台的应用跟类型

知道了中台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台具体都有哪些类型和应用。目前我们谈论比较多的中台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产品中台、数据中台、组织中台、技术中台,其他的还有比如说搜索中台、接口中台等等。
 
像第一种产品中台,其实也叫业务中台,它本质上就是将通用的业务功能模块进行剥离,进行复用,主要就是能够让企业的软件就像搭积木一样,可以快速组装出新的软件,节省开发的成本。
 
业务中台也是产品经理最容易理解和最多关注的中台类型,比如说订单中台、支付中台、商品平台,像天猫和淘宝的支付都可以共用支付中台的功能。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图片中,业务中台化的形成过程。
 

左边的系统I和右边的系统II中,分别具有相似的功能模块M和N,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模块M和N的功能高度重复,完全可以合并,避免重复建设,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将M与N从系统I和II中拿出来,放在中台系统中,并且将M与N合并为一个模块,比如合并后为M模块。然后系统I和系统II直接调用M就可以了,这样就减轻了系统的负担,数据库也不会变得臃肿。

但真实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就是M和N 不会完全相似,那就不好全部合并了,比如下图这样的:


当M和N合并后,得到的模块分成A + B + C,其中A是M和N中共有的功能,那么A将会下沉一层,作为基础服务,为系统I和II提供支持,B和C可能就要回归原系统I和系统II。
 
所以,以上通过合并、抽象、下沉,这种设计思路,节约了软件研发成本,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产品中台设计思路。
 
产品中台的核心跟难点,其实就在于如何对软件和功能进行正确的抽象决策,让抽象出来的系统和模块具有高度重叠的特性,像上面的例子就是,需要精准地去判断图示中的A、B、C的界限。
 
有时候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掌握的信息不足,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设计,导致做出错误的抽象决策,最后被抽象出来的系统模块,并不能被充分复用,只是生硬的把一堆毫无关联的功能强行捏在一起,这样可能就会给研发和业务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第二种是数据中台,我们说数据中台,通常是指通过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统一标准和口径之后,再进行统一的分发和应用。比如说,腾讯视频和腾讯微视的视频资源数据,就可以放在统一个数据中心进行管理维护,一般数据中台相对产品中台更容易理解和实现。
 
数据中台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数据本身的共用,另外一类是数据模型或数据运算方式的一个通用。比如数据的脱敏算法就属于第二类。
 
第三种呢,是组织中台,其实组织中台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将企业的一些组织管理架构、责任划分等等沉淀下来,做一个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这样的话,所有其他应用端就可以直接调用。
 
但组织中台的难点就在于将各个子公司或事业部内部的结构进行统一规范化,比方看这张图,这就是典型的中台管理思路下的组织形态和职能部门建设的方法:


那第四种技术中台,就是研究哪些技术处理能力可以进行复用,不会重复造轮子,技术中台的一些技术插件包括技术中间件、MQ、分布式架构HSF、各种Open API等。
 
技术中台是纯粹从技术实现的底层,来思考技术服务和技术模块的复用能力的,它的设计思路其实和我们前面讲的产品中台很相似,技术中台是技术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产品中台是产品经理需要过多去思考的问题。
 
这就是四种中台的简单介绍,基本覆盖了我们常见的中台体系,下面我们来看中台是怎么应用的。
 
中台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看到,这是2019年不完全统计的搭建中台的企业图谱,其中就包括了阿里、华为、网易以及国外的、亚马逊、IBM、Microsoft、谷歌等等,我们可以看到,中台化的进程其实很快。
 
就国内而言,2018到2019年可以说是集中爆发,2018年9月腾讯就宣布要打造技术中台,11月阿里开始将自己的中台能力对外输出,同月,美团跟大众点评和摩拜等,也共同构建了数据中台。12月,百度打造技术中台,京东也增设中台部门。然后在2019年3月,字节跳动搭建“直播中台”,到了5月,腾讯宣布将进一步开放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
 
可以看到各大企业对于中台的应用是越来越重视跟广泛。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下几种中台类型的应用。
 
数据中台有两类,一类是自身没有数据源的,只是帮助客户搭建并服务于客户的公司,比如说数澜、滴普;另外一类,是自身有数据源,并形成三方数据中台并服务于客户的公司,典型的如个推、极光等公司。


可以看到,这张图是TD(TalkingData)的数据中台价值定位。
 
那业务中台的案例就更多了,典型的如百度的搜索中台、阿里的支付中台等;在技术中台的企业也很多,比如主攻用户行为分析的神策,主攻数据科学的平台,第四范式。

总结

ERP不是万能的、SaaS不是万能的、中台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企业服务是永恒的!

这是需要行业沉淀和思考的长远话题。任重道远!

(完)


分享两份资料:

《阿里巴巴数据中台实践分享》

《滴滴:业务中台构建实践》


需要的请分享本文朋友圈,然后在公众号"唧唧歪歪PM"回复:中台

↓↓


浏览 2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