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完成7亿美元D轮融资;淘宝新增活跃商家创5年最高;传滴滴启动造车项目|联商头条 关注 共
238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4-08 10:44
启动造车?滴滴未回应
4月6日,有报道称,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自动驾驶子公司计划在自研以外尝试新的路径,并开启新的自动驾驶卡车业务。截至记者发稿,滴滴相关人士对此暂未回应。@北京商报 4月6日消息,生鲜电商叮咚买菜最新宣布完成7亿美元的D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新区域拓展、供应链投入及团队建设。此前,有消息称,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正寻求融资至少3亿美元,最快将于今年年内赴美上市。对此,叮咚买菜官方表示不予置评。@联商网 日前,从淘宝方面获悉,阿里巴巴2021财年(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淘宝新增活跃商家数创下2017年以来5个财年的最高值。根据阿里财报披露,此前几年淘宝天猫每年的生意增量都在万亿级别,这带动了商家的持续涌入。据悉,目前淘宝上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的商家,比2017年增长了50%,而这一增幅是在很高的基数上达成的。@联商网 4月5日,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清明假期期间,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2.6%,较2019年增长6.4%。节日期间,西单商场、君太百货等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倍。第三方数据显示,王府井、三里屯等22个全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同比增长54.8%,恢复至2019年的七成。@北京商报 4月5日,记者发现一款安踏哆啦A梦联名鞋,发售价格是499元,经炒后价格变为4599元,涨了8倍之多。在业内人士看来,炒鞋客利用限量鞋品的稀缺性,恶意炒作导致鞋子价格背离其本身价值,甚至出现假鞋真炒等乱象,是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行为。被鞋贩子盯上的鞋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市场对这家公司产品的认同,但从长远来看,不论是主动“炒鞋”还是被动“炒鞋”,都不利于正面品牌形象的塑造。目前市场上对安踏的炒鞋热度是建立在特殊时期的短暂行为,此外,球鞋业务在安踏产品矩阵结构中并不占优势,以当前安踏的品牌力很难支撑其高达近十倍的价格涨幅。@北京商报 4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电商物流运行指数为110.4点,较上月提升1.5个点。其中,农村电商物流需求止跌回升,业务量指数为125.5点,比上月回升3.9个点,结束连续两个月的下跌走势,中部地区上升5.2个点,上升幅度最大。从全国来看,电商物流总需求小幅回升。总业务量指数在3月份达到128.1点,相比上月回升3.2个点。其中,东北部地区回升4.9个点,回升幅度最大。仅有东部地区总业务量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指数回升2.7个点。@北京商报 “阿里正在秘密招聘Shopify独立站运营的相关人员。”有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日前流出的一份阿里全球速卖通的招聘信息,该岗位职责包括:负责TP代运营的Shopify独立站管理;协助代运营TP进行Facebook、Google、Youtube、Instagram等平台的广告投放优化;对接内部采购及履约等各协助团队等等。值得注意是,这份招聘启示中明确写出,要招到有2年以上Shopify独立站或自建站的运营和推广工作经验的人员。实际上,独立站业务,京东、有赞等中国电商企业已经迈开步伐。@亿邦动力 4月5日,在上海时装周开幕前夕,百联集团旗下百联股份联合Ontimeshow在西岸艺术中心举办了时尚产业沙龙。此次百联集团携百联股份、Ontimeshow、百联时尚中心、the balancing以及独立时尚设计师,根据时尚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本土设计师的成长需求,全方位打造“创、展、育、销、投”五位一体的生态链路,锻造全新时尚孵化力量。在整个时尚产业链的供给侧一端,百联集团战略布局时尚产业。百联时尚中心-衍庆里作为线下时尚资源的物理聚合、孵化空间和创意社区;而百联时尚产业基金,则通过资本及渠道助力品牌扩张。百联股份是战略承接者和平台构建者。通过资本及渠道优势帮助品牌扩张的同时,探索建立由时尚供应链驱动的百联终端创新与发展模式,打造百联时尚产业生态圈。@联商网 据腾讯新闻4月6日报道,在亚马逊贝塞默仓库就是否成立工会计票之时,亚马逊公司理念与员工工作强度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很多员工抱怨公司对员工工作时间控制太严,连上厕所时间都要受到限制。自从亚马逊成立25多年以来,一直在不断重复所谓“第一天”(Day 1)的口号。“第一天”是亚马逊保持进取精神、做出大胆决定和永远不忘客户的公司文化简称。这种初创企业的心态对亚马逊的购物者和股东来说极为有利。对亚马逊的一些员工来说,“第一天”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对那些在仓库里做体力活的员工尤为如此。@联商网 中石油 模仿中石化卖螺蛳粉
4月6日,继中石化后,中石油也宣布开售螺蛳粉产品,并同步推出 自有品牌 “螺香好客”。业内人士认为,石油巨头纷纷跨界布局螺蛳粉,既是为了应对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也是看中了螺蛳粉市场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流量。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入局,螺蛳粉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想收割螺蛳粉“红利”绝非易事。@北京商报
浏览
3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