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行,而是不够行。

共 140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10-25 13:44


最近被人问到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在校生,是不是实习经历越丰富,校招越有优势。

刚好最近是校招季,我想他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是正在经历因为实习经历少,导致校招不那么顺利的迷茫与痛苦。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若干年前参加校招的经历,今天就简单聊聊我曾经的经历,希望能给迷茫期的你一些参考。

我也是校招中的失败者

如果说校招的成功与否是以能否进入大厂作为唯一的评判准则,那么我无疑也算是一个校招的失败者。我参加的第一场校招面试是BAT中的T,毫无疑问,群面就挂掉了。

校招面试的时候因为候选人比较多,所以一般第一轮都是群面,先让大家集中PK一轮,挑一些比较ok的人进入到单面环节。

在群面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进行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输了。

我现在还会经常去回想,当初为什么会输,总结下来几个原因:学历、经历、能力,面试本来就看这么几项,这几项哪哪都不行。

因为当初时来北京面试的,一起面试的基本都是北京高校的学生,而北京的高校基本都是在全国排名靠前的,第一项输。

因为互联网公司基本都在北京,再加上北京的学生本来学历就好,那么想找个互联网实习还是挺容易的,而北京以外城市的学生就不一定了,第二项输。

因为好的学校环境和多次的实习经历其实对个人能力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大多数人的能力其实都是通过学习锻炼出来的,第三项输。

综上,我参加校招的结果就是完败,可以说是一个校招中的失败者。

不是你不行,而是不够行

让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是一家我原本特别想去的小而美的公司,在VP面完之后我问HR结果,HR说需要等所有的候选人都面完以后才能有最终结果。

这就意味着你是及格的,但是还不是特别棒,需要在所有及格的人里再进行排序,最终才能确定要谁。

这其实也是合理的,因为各家公司的招聘数量基本都是固定的,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公司站在自身的利益出发,肯定是优中选优。

其实不止在招聘中如此,在升学时亦如此,比如清华每年在全国招收3000名,你能不能上清华就看你能不能在前3000名内(实际操作中是每个省的前x名),而不是看你高考分数能不能超700分。

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相对排名要比绝对水平更重要。这其实也是造成内卷的主要原因。

不是你不行,而是不够行。

坦然接受,继续前行

相对排名比不过别人,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这种时候千万不要自暴自弃,陷入自我怀疑不可自拔。要坦然接受这个结果,然后继续前行。 因为人与人之间天然就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只能靠你的努力不断的去缩小,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抹平的。

其实在高考的时候差距就已经拉开了,再往前可能是中考、甚至小学的时候就有差距了,只不过这些差距在校招找工作的时候被体现出来了。

最后

如果进不了大厂,小厂也是可以的,毕竟每年大厂的招聘名额是有限的,而毕业生又那么多,注定了能进入大厂的人本来就是少数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去遇到生命中的那些贵人,然后一步步去弥补你与别人的天然差距。

你还可以看:

纪念下数据路上遇到的贵人

面试了100个数据分析候选人以后,我总结出了这些面试问题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个人号,分享数分外的一些内容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浏览 5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