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史上最大规模并购交易宣告泡汤!中国半导体产业松了口气?

物联网智库

共 316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2-02-13 16:55

资料来源:整理自网络

作者:Levin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导读

全球芯片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宣告泡汤。

今天早间,据直接了解交易内情的人士对《金融时报》透露,在美国、英国和欧盟三地的监管机构对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可能受到的影响表示严重担忧后,软银作价660亿美元将英国芯片公司ARM出售给英伟达的交易宣告失败。


早在2020年9月,英伟达就发布声明表示将斥资近400亿美元收购ARM。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以现金+股票的形式进行收购,包括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以及120亿美元的现金,还有双方达成的签约时即刻支付的20亿美元。此外,双方还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软银可能根据收益结构获得最多额外50亿美元的现金或普通股,如果ARM未来的经营业绩表现达到特定的财务绩效目标,英伟达还将向ARM员工支付15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


这笔交易宣告泡汤后,软银痛失了原本因英伟达股价上涨而有望获得的一大笔意外之财(去年英伟达股价飙升,最高达到过870亿美元的峰值)。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交易宣告失败以后,软银仍将获得12.5亿美元的分手费,现正在力求年底前通过IPO出售ARM——对于软银来说,这可能目前的情况下是出手ARM的最有利方式。


据悉,此次交易失败还将导致ARM的管理层发生剧变,首席执行官Simon Segars将由该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Rene Haas取而代之。


上个月放出口风,行业已有失败预期


早在今年1月底,就有消息传出英伟达已经告知合作伙伴,公司正准备放弃从软银集团收购芯片设计企业ARM。


当时彭博社报道称,ARM的出售受到严格审查,因为其芯片设计用于从手机到汽车再到工厂设备的所有领域,使中立性成为其商业模式的基础。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都依赖ARM的技术,监管担心在英伟达的领导下,各国的科技公司可能会失去不受限制的访问权限。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ARM为全球许多公司设计芯片,这一中立策略使其获得了巨大成功:早在2019年第三季度时,ARM的合作伙伴基于其授权技术出售的芯片量就已经高达64亿颗,截至到该季度末,ARM的合作伙伴已经出货超过1600亿颗基于ARM技术的芯片,过去三年平均每年出货都超过220亿颗。


虽然ARM相比英特尔,与后者在商业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营收仅十多亿美元,还不到英特尔营收的零头,但由ARM为基石的ARM生态体系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活力。最能证明这种情况的一件事就是——苹果已经弃用英特尔,未来将持续转向ARM架构的自研芯片。


私有化近6年后,软银仍未成功出手


早在2016年时,软银就以320亿美元的价格将ARM进行了私有化。当时,软银CEO孙正义信心满满的表示,准备迎接奇点(Singularity)的来临,宣称人工智能的智慧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过人类。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叠加上投资Uber和WeWork的失利,软银在亏损数十亿美元后陷入了现金危机。



到了2020年3月,孙正义对外表示,将会在出售旗下大约4.5兆日圆(约420亿美元)的资产,用来回购股票以及降低债务,之后就有消息爆料软银集团已经委托高盛开始物色合适的买家,还曾与苹果、三星等行业巨擘接触,不过均遭到了回绝。


为推动ARM的出售,软银集团还曾宣布将ARM公司旗下联网服务业务(IoT Service Group,简称ISG,包括IoT平台和Treasure Date)打包出售,但随后软银集团发布声明,取消了这一剥离计划,最终选择保留ISG。


英伟达的出现,让软银看到了新的希望,而从英伟达方面来看,其收购ARM或许也是谋划已久。


英伟达先是完成了对以色列Mellanox Technologies的收购,随后又以未公开的价格宣布收购开发网络软件公司Cumulus Networks,而ARM作为一家出售IP授权服务的芯片设计公司,其客户遍及全球,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更是拥有超过90%的市场占有率,包括苹果、高通、三星、华为等世界大厂,其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


正因如此,在2020年9月14日,当英伟达宣布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时,整个行业一片沸腾。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还曾表示,本次合并将创建一家在AI时代享有盛誉的公司,将英伟达的AI计算功能ARM的广阔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可以将计算从云,智能手机,PC,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技术推进到边缘物联网,并将AI计算扩展到全球每个角落。



从商业角度而言,当时普遍认为该交易如若达成,将意味着双赢。ARM将改变英伟达目前过度依赖GPU产品的现状,而英伟达还将因此获得移动CPU/GPU方面的IP,极大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并将使其跻身移动处理器领域,同时有望将其显卡端的优势进一步延伸,在移动端大放异彩。而对于软银而言,这个收购价格相对于2016年收购时支付的320亿美元而言,有高额的溢价,可以弥补在WeWork等项目上的投资失败而导致的债务泥潭,使集团度过难关。


不过,短暂的舆论高潮过后,风向却出现了急转弯,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骨感总是同时存在。


“芯片业的瑞士”还能中立多久


在当时收购消息宣布后,ARM的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Hermann Hauser)博士在接受英国BBC采访时就曾直言道:“允许英伟达收购ARM将是一场灾难,因为这将损害ARM必须满足众多不同公司和供应商需求的中立性和能力。”


除了技术和客户层面的阻碍,政府监管也一直是英伟达想要收购ARM不得不直面的重大问题。ARM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IP授权方,收购交易想要达成,亦需获得英国、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批准,监管审批时间或长达18个月。


当时,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牵头的调查工作就考虑到了国家安全问题,以及是否会削弱英国的科技实力;去年10月,欧盟27国也开始联手对这一收购案展开调查,同样表达了对合并后企业可能会垄断市场的担忧;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甚至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停止收购;而中国的反垄断律师也曾表示,由于中国的调查,可能使这笔交易比英伟达给出的18个月窗口期有所延长。



ARM的总部位于英国剑桥,面向世界各地的芯片制造商出售其半导体蓝图和许可证,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名“中立玩家”,甚至被称为“芯片业的瑞士”。而总部位于加州的英伟达作为一家美国公司,通过这笔收购是否会让其他玩家更难获得ARM的技术,让行业产生了担忧。虽然英伟达一再坚称,不会改变ARM的商业模式,并会对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并继续保持ARM的中立性,运营其开放许可模式。但是,未来永远都是难以预测的,监管一直担心ARM未来将逐渐与总部设在美国的英伟达的利益保持一致,从而扼杀竞争对手技术的发展。


对于国内芯片产业而言,也一直在担忧ARM在出售给英伟达之后,能否继续正常提供服务。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美国势必会进一步加强对ARM的控制,这对于需要ARM授权的国内厂商而言,无疑是一把沉重的枷锁。并且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美国在芯片上实施的卡脖子战略已经达到了对方想要看到的结果,台积电无法为华为代工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此次英伟达收购ARM的失败,对于国内的厂商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更大的概率以时间来换取空间和希望,踏踏实实做好技术,应对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


资料来源:
英伟达+ARM=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灾难”?》,物联网智库
刚刚,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史上最大半导体交易案或让中国“芯”路更加艰难》,物联网智库
已被证实!英伟达斥资 400 亿美元收购 Arm》,云头条


浏览 1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