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AI十大顶尖国家,中国人工智能到底多发达?
水木人工智能学堂共
18343字,需浏览
37分钟
·
2021-06-06 13:50
正文共:16097字-31图
预计阅读时间:41分钟
韩国著名研究机构IITP(2019年)曾经对外发布了一组调研数据,通过科研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将全世界范围内的AI强国来了一次评分排座次,最终结果显示中国位列全球第三,第一、二名分别是美国和欧洲。日本及韩国位列第四、第五。这份调查问卷将美国作为了#人工智能#的标准参照,以美国为100分,据此标准,欧洲得分为89.5,中国则为85.8分。
韩国的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韩国在感官智能方面有一定的领先,但在更多的AI领域里,韩国都要落后于日本和中国。事实上,中国目前已经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大国,并且是未来最有希望超越美国的人工智能国家,目前在AI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下面分别介绍全球十大人工智能国家情况如下:
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大国。根据这一目标,宣布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15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领导者。这个目标可以实现的,因为中国已经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此外,中国已经发表了一批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论文,比其他主要国家都要多。最大的好处是它的人口使用互联网(约8亿人)产生了大量的数字数据来处理。
参考消息网2017年10月17日报道,英媒称,如果说发展人工智能是一场“军备竞赛”,那么中国希望成为全世界无人能挑战的人工智能超级大国。美国和中国的科技企业都在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资金和人才,但中国投资人工智能的蓝图是——到2030年打造一个规模达1500亿美元的产业——凸显了其希望击败美国的雄心。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之前报道,虽然产业政策并不能保证取得成功(中国迄今为止还未能打造出半导体或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但几乎没有人会无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人工智能是指机器模仿人类思考以及执行从精准推送广告到下围棋等任务的能力。
日本《每日新闻》之前发表题为《AI产业:中国企业欲争夺主导权在美国硅谷设立据点》的文章,详细阐述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和地位。据美国高盛集团的调查报告,在AI开发技术“深层学习”的相关论文数上,中国早在2014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的资金投入量也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是位于第三的英国的4倍之多。
“中国的信息技术企业,在人工智能和汽车制造等方面已经位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些技术决定着产业的未来。”。
曾供职于微软研究院及谷歌公司、创新工场的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曾经说,2030年的说法太过悲观。他一下子列出了中国拥有的优势:中国拥有海量人口、数据和人才,甚至所编写的代码数量多也是优势。报道称,其次,中国曾经提供了海量数据,是从自动驾驶汽车到电子商务网站等人工智能应用的命脉。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说:“在数据方面,美国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比。”
中国的资金也是美国无法比拟的,美国的预算正遭到削减,而中国已承诺“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来主导该产业。刘易斯说:“中国人投入数以十亿计的资金,美国投入数以百万计的资金。当中国的开支多1000倍时,美国很难获胜。美国被超过这么多,即便中国的效率是美国的一半,双方的对比仍为500比1。”报道称,面对研究资金的减少,美国人逐渐开始担忧,中国可能在这个具有重大军事和民事价值的技术领域超越美国。
中国在规划其人工智能目标的文件中称:“(中国)必须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有效保障国家安全。”
关于人工智能,从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柯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开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诞生期、产业期、爆发期,目前已处于产业化之上的爆发期,因为各种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手,到机场火车站里面的引导服务机器人,都能够可见人工智能的应用。
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呢?事实上,评判一个行业的发展实力及水平,应该是最权威的的行业中人,具体到企业中的人。其次,应通过各种公开数据,根据经验和理论来推断。至于各种媒体往往“这是来自火星的报道“。
首先是人才。人才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且是科创领域最活跃的因素、最重要因素。按照业内统计口径,中美人工智能团队的人数上,美国曾经是中国的两倍多,中国大约是3.9万人左右,美国是7.9万人。在细分领域上:比如自动驾驶、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和图像、智能无人机、机器学习应用、芯片和处理器等等方面,美国的专业人才数量都处于优势地位。
其次是人才中的人才——人工智能精英的人数方面,排名前前八的应是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西班牙、中国、印度。若从绝对数上看,我国仅相当于美国的三十分之一、相当于英国的五分之一。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数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处于主导地位。
人工智能人才的来源往往是高校科研院所。美国设有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有约163所,中国约24所。且中国设置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开始于2018年。按本科生的培养规律,第一批学生毕业要到2022年。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中国在这个方面表现突出,中国在数量上多于美国,相关论文的数量也明显多于美国。由于论文的质量和专利的重要性方面,由于缺乏具体数据,无法直接评判是否质量和数量同时领先。
在产业化方面,世界人工智能企业总数5000个,其中美国2028个,中国1011个。众所周知,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商业、医疗健康、金融领域,中国大都集中在医疗健康、金融、商业、教育、安防、社交领域。这里应注意排序。
在产业规模上,在2019年,全球产业规模达1300亿美元,其中中国达200亿美元,占六分之一。从以上数据上来看,中国即有劣势,也有优势的,但中国总体上是在进步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中国经济网报显示,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针对有记者问到在人工智能发展上,中国有哪些劣势和瓶颈的问题时曾经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在全球是处于领先的位置,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的优势包括数据优势、也有人力资源的优势。
中国在资金上拥有优势,不仅是中国的资金,包括全球的资金有很多都在中国投资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当然,中国的劣势是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目前还落后于美国。
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经过数十年的联邦研究经费、工业和学术研究及源源不断的外国人才让美国处于当前人工智能繁荣的前沿。
2021年,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编制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使用方面领先于全球其他竞争对手,而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欧盟则落后。
该报告使用了30个独立指标评估了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发展,包括人才、研究活动、商业开发和软硬件投资。这份基于2020年数据的报告发现,美国以总分44.6分(100分制)领先,中国以32分紧随其后,而欧盟以23.3分位居第三。
研究人员发现,美国在初创企业投资和研发资金等关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在几个领域获得了长足进步,比如中国在2020年拥有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的数量为214台,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美国为113台,欧盟为91台。
该智库数据创新中心主任、报告第一作者Daniel Castro曾表示:“中国已将人工智能列为重中之重,结果正在显现。”
欧盟在风险资本和私人股本融资方面明显落后,但在发表的研究论文方面表现更好。该报告发现,中国在2018年发表了24929篇人工智能研究论文,欧盟发表了20418篇,美国则发表了16233篇。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指出:“美国的平均研究质量仍高于中国和欧盟”。调查得出结论称,美国“在为人工智能系统设计芯片方面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报告称:为了保持竞争力,欧洲需要增加研究税收优惠,扩大从事人工智能的公共研究机构。美国要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和部署的支持,加大在国内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力度,同时吸引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
2020年,AI2000榜单是由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榜单分为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和提名学者组成。前者200名,后者1800名。分布于全球不同高校和学术机构,其中美国共有1128人次,中国有171人次,欧盟有307人次上榜。
从榜单中可看出,美国可谓是遥遥领先,作为国家来说,中国虽然排名第二,但是跟第一名差距非常大,几乎没有可比性。因此,在成为人工智能超级大国方面,随着美国成熟的科技文化的发展,美国已经从1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中受益。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之前消息,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研究报告称,尽管美国的人工智能实力仍遥遥领先,但中国正在多个重要领域不断缩短与美国的差距,欧盟则继续落在中国后面。
基金会指出,数据创新中心2019年曾对中国、欧盟和美国的人工智实力进行评估,根据人才、研究、发展、硬件、应用和数据这六个大类的30项度量指标,制定出百分制得分。当时美国的得分为44.2,中国32.3,欧盟23.5。基金会的本次报告则更新了其中15项度量指标的数据,并增添了一个新指标。根据报告,目前美国人工智能实力的得分为44.6,中国32.0,欧盟23.3。报告指出,与美国的各项得分相比,中国在超过一半更新后的度量指标缩短了差距或扩大了领先优势,欧盟则只在约四分之一更新后的度量指标得分有所进步。
报告还指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论文的数量为24 929份,超过欧盟(20 418份)和美国(16 233份)。报告作者指出:“在人工智能开发和使用领先的国家将塑造这项技术的未来,并显著提高其经济的竞争力,落在后面的国家则可能在关键行业失去竞争力。”
时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长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经在人工智能与全球安全峰会上表示,由于美国减少基础科研的投入,中国10年内就将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过美国。他说,“到2020年,中国就将会赶上来;到2025年,中国将比我们更好;到2030年,中国就会主导人工智能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在认识到人工智能对国家未来经济和安全的战略重要性后,前总统特朗普政府曾经发布了美国第一个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承诺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投资翻一番,并且建立了美国首个国家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监管指南,成立了新的人工智能国际联盟,并制定了联邦人工智能使用指南。
美国国家人工智能计划办公室通过《2020年国家人工智能计划法案》,该法案确定了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五大关键努力方向:包括增加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投资、利用联邦人工智能计算和数据资源、指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门人才、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
英国不仅是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诞生地,而且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英国从制造业到时尚业,从建筑业到医学成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英国是欧洲人工智能的领导者,英国拥有121家人工智能授权公司。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之前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中美两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中美之外,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也不甘示弱,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地全面布局。
英国政府早前就对发展人工智能做了十分完整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35年,人工智能将给英国经济增加8140亿美元(约合6300亿英镑)的额外收入,对英国GDP增长将起到极大作用。英国政府在报告中阐述,要让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适合发展和部署人工智能的国家,从起步、发展到繁荣,实现技术所能带来的最大便利。
一是在科研领域:英国政府通过自然科学理事会(EPSRC)对于英国的大学在AI科技研发领域进行了1700万英镑的投资,新设立了1000个政府资助的AI博士项目,大力发展AI学科研究。英国已有26所大学在本科阶段开设了AI专业课程,超过30所大学开设AI研究生课程。
二是英国支持全球资本在英国投资人工智能产业:并对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扶植和税收减免政策。据悉,早在2017,年英国就吸引到了来自全球的120亿英镑投资。英国共拥有超过220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首都伦敦成为欧洲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聚集地。
三是支持英国大型公司发展人工智能。比如英国的Sage公司建立了“机器人营地”,培养超过100名年龄在16到25岁之间的AI和机器人技术人才。
四是英国曾经在伦敦科技周上公布了“创业签证”政策。自2019年4月开始,英国将给前来创业的创业者更快更顺利地发放签证。
第一个方向:“无人驾驶”。由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受益于蒸汽机火车,英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对于交通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视。英国政府曾经宣布,到2021年前,由苏格兰第四河口公司牵头的第一批无人驾驶公交车,将在英国道路上投入使用。
第二个方向:“AI对决”。是机器基于生成的对抗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与另一台机器相互竞争对抗,来实现自我升级,目前在数字图像领域这一技术运用较多。AI对决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就是,AI系统可以进行自我升级调控,以对抗黑客入侵或者系统被别人接管。
第三个方向:“机器人人力”,就是让机器人代替人去完成一些工作,此技术在工厂和生产车间里应用的比较多。AI未来的发展,机器人所承担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水平也在不断发展提高。现如今,AI的复杂程度,能够完成很多更专业的工作,比如法律方面的工作。
英国发展人工智能最重要城市是——首都伦敦,伦敦不仅囊括了英国80%的人工智能企业,而且也是欧洲人工智能的“首位城市”,被很多业界人士认为是与硅谷并列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的创新发展模式与美国硅谷却不相同。尤其在没有像硅谷那样的互联网大数据公司的情况下,伦敦形成了以算法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基于算法优势的创业生态系统。这些算法型创业公司能够为大量有数据有应用场景的公司提供动力,因此很多时候也成为大公司收购的对象。
英国是人工智能的诞生地,因此,英国一直都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英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和布局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世界上出现的几次人工智能浪潮都没有缺少英国,比如第五代计算机尽管是日本推动的,但其背后却有英国创造的身影。
英国政府早在2018年4月就发布的《英国人工智能:有准备、有信心、有能力?》报告显示,英国是21世纪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世界领导者之一,拥有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强大的学术研究文化、极具活力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以及在法律、伦理、财政、语言等方面实力突出的一系列技术集群。
英国已经形成了以伦敦、剑桥、爱丁堡等高校集中城市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不仅拥有像“深层思维”公司(DeepMind)、“快键”公司(SwiftKey)、“巴比伦”公司(Babylon)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科技公司,同时还孕育了“克莱奥”公司(Cleo)、“思维追溯”公司(Mindtrace)等在理财、自动驾驶行业开拓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全球顶尖的高等教育体系所形成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转化机制,为其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人才支撑。
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英国政府也正在不断加大政策、资金、人才、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布局力度,决心将英国打造成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沿阵地和世界中心。尤其是英国建立了一个涉及50万人的生物样本库,数据的精度和严谨使其得以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原料’基础。”
任正非之前接受加拿大媒体采访,提到三位人工智能之父都来自加拿大,加拿大在AI研发领域处于出乎意料的全球领导地位。加拿大曾经是全球首个发布 AI 全国战略的国家。
加拿大高级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Research)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机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汇聚加拿大,研究神经网络、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
加拿大作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富的代表,但加拿大的整体教育质量十分扎实,据 NBC News的一项统计,加拿大总人口中有51%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这项数据达到半数的国家;美国一旦有变化,学者们往往将教育资源丰富、科研环境友好、社会政策稳定加拿大作为迁徙的首选国家。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加拿大能成为本轮人工智能热潮的策源地了。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曾经宣布,2018年图灵奖(计算机界最高奖项,相当于计算机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人工智能领域三巨头,约书亚·本吉奥(Youshua Bengio)、杰弗里·辛顿(Geoffery Hinton)和杨立昆(Yann LeCun),三人因为对于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实现途径——深度学习的杰出贡献而携手获得这一奖项,并将共享100万美元的奖金。
正是这三人的贡献才造就了当今人工智能行业出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他们三个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作为目前90%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层实现方案,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约书亚·本吉奥: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196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于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同时也是加拿大魁北克人工智能研究所Mila的主任。他对于人工智能的贡献在于对于深度学习的理论解释上,也是三巨头目前唯一一个留在学术界的。
杰弗里·辛顿: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194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谷歌公司副总裁兼谷歌大脑首席研究员,同时兼任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他对于人工智能的贡献在于深度学习模型设计及优化方法。
杨立昆:美国计算机科学家,196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在巴黎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师从另一位得主辛顿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Facebook AI研究院主任,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主任。他对于人工智能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卷积神经网络,用以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非常有趣的是,这三个人都和加拿大有关系,本吉奥和辛顿本身就是加拿大人,而杨立昆曾在加拿大进行博士后研究,三人也长期活跃在加拿大学术界,被称为人工智能“加拿大黑手党”因此,说加拿大走在了人工智能的前列并非夸大其词。
加拿大政府在投资人工智能项目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早在2017年3月,加拿大政府承诺为人工智能研究投资1.2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加拿大开始招募人工智能人才。
魁北克省政府已警告说,有必要提高与英国和中国的重大投资水平,否则加拿大将在成为人工智能世界强国方面落后。
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说法,人工智能领导人将统治世界。俄罗斯每年在人工智能上投资达到1250万美元。据观察,俄罗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真正稳健性来自于政府对公共和私人人工智能活动的有限参与。另外,俄罗斯一些人工智能演示是军事性质的,比如人工智能授权战斗机和自动火炮。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签署命令,批准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俄罗斯战略目的在于促进俄罗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其中包括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为用户提升信息和计算资源的可用性,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等。
俄罗斯法律信息网站之前发布了这一发展战略相关文件显示:俄罗斯政府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文件纳入“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国家发展计划,并且每年向总统提交关于2030年前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执行情况的报告。
普京说:“实施这一战略是俄罗斯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将使俄罗斯在该领域获得技术独立和竞争力。”普京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导权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了发展此类技术的行动计划。俄罗斯必须确保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
事实上,俄罗斯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是全球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网络访问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俄罗斯依靠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IT领域较为完备的培训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较为丰富的人才储备,比如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团队已连续8年赢得编程大赛世界冠军。
俄罗斯就业机构“超级工作”的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近八成高中生认为在IT领域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被认为最有前途的职业前三名中,第一名是软件开发人员,第二名是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是德国最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其股东包括Google、Intel、 微软、宝马、SAP、Airbus在内的全球前十的顶级科技企业。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DFKI)的CEO——沃夫冈·瓦尔斯特尔教授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科技顾问,也是"工业4.0"构想三人发起者之一。DFKI旗下大约有 900名科学家, 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其研究室主任都是德国大学的教授及全世界很多的精英研究机构管理领导委员会成员,有来自包括德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瑞士皇家科学院、德国自然与文学科学院、德国自然与工程科学院、柏林勃兰登堡自然与人类学科学院等知名科学院的院士。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创立于1988年, 研究方向覆盖人工智能的主要产业方向, 包括大数据分析、知识管理、画面处理和理解和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机器人。由于非常注重对从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将近30年来形成了大量的产业成果。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分布在德国的五个城市:凯泽斯劳滕,、萨尔布吕肯市、不莱梅, 柏林和奥斯纳布吕克。其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不莱梅大学等学术机构在电子计算机学领域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是欧洲四大精英机构联盟的协调者或核心伙伴。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曾经联合发布的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指出,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步较早但后继乏力,已落后于美亚诸国。由于德国人对数据非常“懒惰”,且对移动支付并不感冒,加上人口规模小、制度内耗大等原因的综合作用,让德国在人工智能大国竞争中很少被提及。相比于美、中、英三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德国的优势和机会在于它拥有完善的生产应用场景。
德国人认为,加强科研只是一方面,作为德国立国之本的工业也必须因此创造新的附加值。在美国、中国主导面向消费者和用户的软AI应用时,德国仍然需要保持在智能生产、自动化、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技术开发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在其《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AI全球研究报告)中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到2030年,德国受人工智能发展影响的GDP增长百分比将达到11%以上,并且有4300亿欧元的潜力,德国将会领跑欧洲,影响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AI工业中应用的巨大比例(生产力的显著上升)。
德国联邦政府早在2018年就公布了《德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推动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技术应用及产业政策,力争通过创立“人工智能—德国制造”的新品牌来保持德国的核心竞争力。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部长阿特迈尔表示,德国必须重视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向应用领域转化,核心是让广大中小企业真正用上人工智能技术,用好人工智能技术。
在德国,有35%的受访者表示已在企业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其中有5.8%的企业表示在所有的部门中均使用了该技术。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单个项目中应用到人工智能。其中,营销销售、管理和IT领域是这些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最多的地方。
另外,还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虽然还未使用AI,但已经在计划当中。而40%的企业表示暂时没有相关的计划。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于人工智能在企业中投入使用的全局视野,不确定的经济效益以及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人才。
在中国,人工智能几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且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刷新闻、发短视频、秀美颜,还是订个外卖打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AI。反观德国人工智能(AI),往往是由车企和传统制造业牵头引领的,且围绕着升级工业制造而服务。无疑这和德国雄厚的工业积累及疲软的互联网企业是有关系的。德国的车企结合自身的资源配置,自然会地把 AI 优先落地在工业领域,比如优化生产流水线,提升机床加工效率,降低质量检测中的坏件率等。
另外,德国的自动驾驶也是其研发重点。有63.11%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只有3.28%的企业认为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国际平均水平。
实际上,德国拥有很强的制造业优势,尤其在人工智能上拥有非常强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与“工业4.0”相结合的其发展潜力巨大,德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十分扎实。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对人才和投资的吸引力不及美国和亚洲诸国,因为知识转化不畅,对于中小企业发展人工智能非常不利。特别是立法滞后、隐私与数据保护过于严格,势必影响到人工智能的数据获取,使之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德国新政府成立后,着手制定且最终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目的是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其中列举了德国发展人工智能战略的三大目标:首先是使德国和欧洲成为领先的人工智能所在地,巩固德国未来的竞争力;其次是负责任地、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地发展与应用人工智能;再次是开展广泛的社会对话和积极的政治塑造,在伦理、法律、文化与制度上为人工智能打下社会基础。
《人工智能战略》是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且得到了德国各界的积极评价,但是其中的具体措施不多,可执行性不强,能否真正为德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推动,不得而知。
大多少人眼中的德国,是以其钟表般的效率闻名遐迩,尤其是对技术及品质十分精通。德国正准备将其传统与技术创新融为一体。
挪威正在展示其超越过去石油钻探和捕鱼的愿望,并获得一些技术证书。尽管挪威要成为人工智能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2017年启动的加速器项目(共1100万美元资金)正在为挪威的技术中心发展提供一些重要的领导目标。
挪威曾经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该战略立足产业领先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回顾了该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条件,从监管环境优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支持项目和技能培训、人工智能的伦理、政府产业政策和期望、安全性要求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叙述。通过更新课程,自然科学将在小学成为更具探索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并具有包括编程在内的独特技术元素。程序设计将被引入更多学科。政府还将出台继续教育计划,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所需人才。
挪威船级社对外宣布,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风险管理服务机构,他们正在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AI)在未来代替光伏电站和风能电站进行自动化操作运维,这将有助提高可再生能源部门的效率。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2月13日报道,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利用由五角大楼最高人工智能办公室发起的一个新论坛,以开发未来能够互相连通的人工智能(AI)系统,从而帮助美国及其盟友更好地团结起来,其就包括挪威。伙伴关系包括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瑞典和英国的防务代表。这些国家已两次开会以确定共同的挑战,预计每年举行3次会议。
瑞典之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居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持肯定态度,意味着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人对瑞典来说不会有多大痛苦。相反,精通人工智能和技术的人更有可能在瑞典各个行业中为自动化扩展提供支持。瑞典工会和工人们也在向人工智能发出绿色信号,因为他们相信人工智能将提高人类的大部分技能,并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瑞典政府已将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优先任务,声称该技术可以增强该国的竞争力和福利。瑞典人从不惧怕新技术,无论是快速向无现金的未来过渡,为孩子们提供编程课程,还是在线与政府互动,瑞典人不仅准备好了,而且渴望接受新技术。
瑞典着眼于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AI)革命中扮演领导角色就不足为奇了。瑞典政府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确定为“能够增强瑞典的竞争力和福利”的优先领域。尽管瑞典不打算单干——原因是它已经宣布计划形成一个与其他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共同努力,促进该地区作为全球AI领袖——有项目正在在行业和国家的教育机构,以确保瑞典是前面谈到AI。
瑞典努力将自己定位在人工智能革命前沿的关键是让科技公司相信,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所需的大量数据中心应该设在瑞典。吸引科技巨头有很大的经济动机,但也有绿色动机。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80%的瑞典人对人工智能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持积极态度。这与美国人的态度截然不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美国人“担心”机器人和先进电脑会抢走他们的工作。
思文凯比沃尔伯格也更愿意做出预测的未来人工智能说,比如在十年内大多数呼叫中心员工将被电脑取代。人工智能革命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阻挡的。瑞典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法国政府将在2022年前投资18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研究。法国的人工智能计划将以策略放大数据,让私营公司公开发布其数据,将其用作人工智能应用例子。实际上,法国最为著名的或许是红酒、电影及浪漫,可在法国的格勒诺布尔拥有着“欧洲硅谷”之称,这里聚集了大量半导体和微电子企业,也孵化出了一系列IT、嵌入式电子等等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尤其在法国的索菲亚,还有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欧洲最大科技园。这些企业给了法国足够的产业数据和工程化基础。
法国虽然不能在深度学习这类依赖大数据的算法上获得优势,却能够在产业基础和硬件能力上找到立足点。
比如在高校方面,法国拥有集合了国立中央科学研究所、高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巴黎萨克雷大学。另外,法国还推出了一个类似中国211、985的“210所工程院校”,这些院校中有不少都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但从论文发表数量和研究成果来看,相比美国高校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法国由于拥有严格的应试教育系统,因此,在大学预科中,线性代数、微积分等偏理论性的考核非常严格。但却在人工智能更依靠概率学和统计学领域,导致法国这个闻名遐迩的数学大国在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上稍显落后。
而前期大热的卷积神经网络,其实就是由法国人雅恩乐昆(LeCun)提出的。他曾经在法国就读博士期间就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概念,可惜在机缘巧合之下,直到近些年卷积神经网络才被利用和重视起来。乐昆在多伦多大学以及美国企业中摸爬滚打多年,距离法国很远,否则或许他还能在法国带出一批深度学习的大咖呢。
在政府的支持度上,法国要比世界上很多国家更强。从2010年以来,法国就开始试点扶持创新企业。到了2013年,法国跟随欧盟的机器人研发计划推出了《法国机器人发展计划》,另外,法国还出台了《法国人工智能战略》。尽管没能推出太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却更注重以加大公私合作的方式推助研究所和高校中的科研成果商业化。
综上所述,法国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背景上,法国的优势在于机器人和工程方面,但法国却在资本和人才供应上处于弱势。
一、由于受政府主导影响,法国很多人工智能先进研究成果是和“国字头”合作推出的。比如在巴黎萨克雷大学的一次次合并中,大量研究机构走入高校,形成了高校—研究机构—孵化项目的良性人才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曾主导研究出世界上首个能识别出不同人说出的数字的人造纳米神经元。这一研究代表了磁振荡器的极高稳定程度,而高稳定性磁振荡器意味着可以构建模拟生物神经元,快速处理实时大数据,最终能够制造出更节能的微型芯片。
二,在欧盟倡导发展机器人的大环境下,叠加法国本身工程能力的基础,法国在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等方面拥有不小的优势。无论是政府还是资本,都愿意为这些项目买单。
比如法国一家企业曾经推出过机翼可充气的无人机,而波尔多市的交警已经开始利用无人机来辅助执勤了。法国拿到融资最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则是研究人造心脏的CARMAT,他们致力于用3D打印等方式制造大量人造心脏,并利用算法来适配人造心脏与人体之间的运动。
三、由于法国具有法语国家的优势,有大量NLP相关的项目被谷歌、Facebook等企业收购。在NLP研究中,不同语言之间其实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由于语言不同,语音标注、分词方法、常用俚语之间都会有差异,这也是谷歌搜索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低的一个原因。尤其在以数据量论成败的人工智能时代,语言造成的差异更加明显。想要完善某一语种相关的NLP技术,直接收购初创公司是最划算的了。
若要总结法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话,可以用“退出机制完善”“工程能力强”和“政府主导倾向明显”几点来概括。
中美争霸之间,留下的空间还要容纳印度、以色列和全欧洲。就欧洲范围来看,法国的技术话语权也不是最强的。由国家政府牵头加快把实验室中的技术商业化,或许可以看成是一种对抗大企业和资本收购的战略政策,把人才、技术和数据所有权留给法国自己。否则在未来,法国的无人驾驶、物联网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都掌握在别国手中,从政治角度看来也是细思恐极。
法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可谓是放弃了报酬更丰盛、危险系数也更高的正面战场,承担起人工智能全球化发展中的一个小角色,从而换得可以保留关乎自身安危的东西。和很多国家相比,法国政府已经算是反应相当快的了。很多和法国一样的中小型国家,在人工智能时代都处在尴尬境地中,却没有办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作为掌握了大半人工智能技术主动权的中国,可以考虑以资本出海的方式双方合作更多的小国家,尤其是小语种国家的技术成果,比如荷兰、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都有不少自动化工程经验和高校研究成果。
再来看整个欧洲,尤其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美国和中国走在了欧洲的前面。截止到2016年,欧洲地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仅为24亿—32亿欧元,而亚洲地区达到65亿—97亿欧元,北美地区达到121亿—186亿欧元。在创新表现方面,欧盟不但落后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于日本的表现也都优于欧盟。
欧洲不少国家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比如德国2018年11月批准了一项30亿欧元的人工智能计划,希望借此机会让德国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国家之一。法国也强调了人工智能对法国和欧盟的重要性,重点提到假如不能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法国社会将无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比如法国政府在2018年发布了《为了有意义的人工智能:法国和欧洲战略》,其中就明确阐明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环境、交通和国防四个方面的应用,并探索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共研究、资源整合、人员培训和创新方面的一系列做法。法国政府将在2022年前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15亿欧元的公共资金,将创造更好的研究条件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并确保科研成果可以进行商业转化。
印度是一个快速增长和发展中的国家,其数字空间经历了许多变革。像人工智能(AI)这样的技术在这个国家的影响可以从数字技术对经济要素和GDP的影响来衡量,这个数字是8%。预计这一比例在未来两年将增至60%。
印度政府尚未提供任何预算拨款,但该国决心通过采纳一系列人工智能倡议来领导人工智能竞赛。
印度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该国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据startupIndia称,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拥有全球第三大创业生态系统。与其他国家一样,印度也在积极努力实现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实施“全方位”战略。
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印度取得了良好进展。埃森哲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5年,这项技术可能会增加957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当前总价值的15%。
印度在斯坦福人工智能活力指数中排名第二,主要是因为印度拥有大量人工智能培训员工,比如像IITs、IITs和NITs这样的领先技术机构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初创企业的摇篮。
印度正在成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主要贡献者,这些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印度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全世界的问题。比如B2BSaaS公司HyperVerge为实时图像和视频分析构建人工智能模型。它的深度学习网络为金融服务、电信、能源、安全和国防等大型企业的应用提供了动力。再比如印度电子商务巨头Flipkart使用人工智能为其平台上的订购、分销和产品定价提供决策支持。
印度政府曾经于2015年发布了“数字印度”(Digital India)战略。此项战略旨在为农村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网络,以单独的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工具,建设数字化社会。2017年,印度政府组建了一支人工智能工作组,2018年2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成立了四个委员会来起草人工智能的政策框架。2018年6月,政府智囊团印度国家转型研究所(NITI Aayog)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报告。报告指出通过整合人工智能,可以为印度的经济增加1万亿美元。因此,印度对AI发展的重点和前景是明确的:人工智能主要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
印度政府还真金白银地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2018年12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对网络物理系统技术的366亿印度卢比的投资,其中涉及广泛使用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数据科学和预测分析。2019年5月,印度国家转型研究所又提议750亿卢比的预算为印度建立AI框架,以期推动更大规模的AI技术创新与发展,该提议随后获得印度政府批准。
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领先的移动数据消费国。多样化的数据不但为印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规模优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其中包括数据管理引发的隐私问题以及追求数据本土化过程中的相关争议。
印度在过去十年见证了个人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据预测,智能手机和廉价数据流量套餐的普及将推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从2017年的4.5亿增至2022年的8.5亿。2009年,新德里方面发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系统Aadhaar,系统记录公民的指纹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身份号码。
就中印而言,印度的技术生态系统严重依赖中国。中国科技集团阿里及腾讯持有印度许多最大初创企业的股份,其中包括支付平台Paytm和叫车平台Ola。有研究显示,在印度的30家独角兽企业即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非上市企业中,有18家获得中国大型科技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的融资。
就美印而言,美国公司主导着印度的互联网格局。比如亚马逊是印度第二大成功的在线零售商,而Facebook的WhatsApp是印度最受欢迎的手机应用程序,谷歌的操作系统存在于印度数亿个设备上。谷歌、推特在内的数百家美国公司在印度建立了十分广阔的业务。
印度AI项目大多都来自政府在农业和医疗保健领域的试点项目,以及在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等城市出现的AI初创公司。
印度成为人工智能全球伙伴关系(GPAI)的创始成员。该组织是由G7集团领导的一项新倡议,旨在为AI制定规范。当像印度这样的资金匮乏但人才资源丰富的国家面临困境时,GPAI将会协助各成员国的研究人员相互合作并提供互相的资助。
版权声明:本号内容部分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和作者,如有侵权或出处有误请和我们联系。
浏览
41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