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中国模式识别宗师边肇祺教授近日因病逝世

共 3589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3-30 22:04

↑ 点击蓝字 关注极市平台

作者丨AI科技评论
来源丨AI科技评论
编辑丨极市平台

极市导读

 

昨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发布一则消息:边肇祺教授于2021年3月28日因病去世!他是《模式识别》教材一书的领头编著者。 >>加入极市CV技术交流群,走在计算机视觉的最前沿

昨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发布一则消息:边肇祺教授于2021年3月28日因病去世!他是《模式识别》教材一书的领头编著者。

边肇祺教授于1955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加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是清华自动化系最早的教师队伍之一。

他于1988年牵头编著的《模式识别》一书,被全国各高校广泛使用,现在已经升级到第3版,净出版量已经超过 11 万余册。

除了《模式识别》一书的编著,他在任教60余年中,为人谦和,深受师生尊重,是良师典范。

根据讣告,出于边肇祺教授及其家属的意愿,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

1

《模式识别》一书简介

边肇祺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深耕于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我国模式识别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于1988年牵头编著的《模式识别》教材本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材,但后来被全国各地高校广泛使用。

本书主要讨论统计模式识别理论和方法,第一版包括贝叶斯决策理论、线性和非线性判别函数、近邻规则、经验风险最小化、特征提取和选择,以及聚类分析,等等。多数章后附有习题,适合于数学和自学。

《模式识别》一书一直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经典教材,10余年之后,为适应当前学科发展的需要,边肇祺和阎平凡、赵南元、张学工和张长水等自动化系教师也参与了这本教材的第二版补充和编写工作。

边肇祺在本书第二版前言中曾写道:

“自本书出版以来,模式识别学科还在不断地发展,人工神经网络和各种新的最优化技术在模式识别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作为统计模式识别基础的统计学习理论的新进展,都使我们迫切感觉到要对本书进行大的修改和补充新的内容,以适应当前学科发展的需要。

本书的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较多的修订和补充,增加了关于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模式识别、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以及统计学习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等内容,还介绍了模式识别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及字符识别等中的应用实例。


2

在群星汇聚的自动化系,他也是“四大金刚”级别的存在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成立于1970年,是国内第一个自动化系。
边肇祺在1957年加入清华大学电机系,随后又在1970年加入新成立的自动化系,是清华自动化系人工智能方向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1989年,童诗白、阎石、胡东成负责的“电子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教学成果,与常迵、李衍达、边肇祺负责的“高水平严要求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成果双双获得首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清华大学当年仅有的两项特等奖。 

此外,他带领团队研制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于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中国皮纹科学大会授予边肇祺教授“中国皮纹学研究  终身荣誉奖”。
在几十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边肇祺获得成就无数,而他所在的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也群星济济,清华有喜欢凑“四大金刚”的传统,自动化系“四大金刚”是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教研组的常迵、电子教研组的童诗白、自动控制教研组的方崇智、工业自动化教研组的郑维敏四位老教授,而到了智能化与信息处理时代,第二代的“四大金刚”则是茅于杭、边肇祺、阎平凡和李衍达四人,四个人都在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教研组,均与信息化有缘,也帮助所在院系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新篇章。
第二代“四大金刚”之一茅于杭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侄子,他是三兄弟中的老二,哥哥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弟弟茅于海则是863信息领域首批7人专家之一。茅于杭参与了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教研组早期的创办,正是在这个教研组上建立了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博士点(1981年),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博士点之一。
边肇祺由常迵(国内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的权威,198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推荐到“模式识别之父”傅京孙门下学习模式识别。虽然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后落户自动化所,但边肇祺常迵一起积极参与了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被中科院聘任为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委会主任;他编写的《模式识别》一书一直是模式识别的经典教材,阎平凡、赵南元、张学工和张长水等自动化系教师也参与了这本教材的后续补充和编写工作。
图注:1987年9月11日-12日,北京香山别墅召开的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右二为边肇祺教授。
阎平凡从事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研究,他参与了中国神经网络学会的成立,是早期的活跃人物;在模式识别领域虽然没有边肇祺出名,但他带过的两个学生颇有名气,其一是中国籍第一位IAPR Fellow徐雷,其二则是如今自动化系的顶梁柱张长水。
最后一位李衍达是第二代“四大金刚”中唯一的院士,在MIT跟从奥本海姆学习信号处理。李衍达在MIT做访问学者期间常迵有回到母校,当时他就有和李衍达在宿舍里连夜讨论如何应用信号处理用于油气等资源勘探,李衍达在MIT的研究题目也是这方面的内容。后来回到国内后,李衍达致力于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并在胜利油田发现了3口新高产井,这一将地震勘探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和人机交互的方法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
自动化系从建系之初就成为了清华大学王牌。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自动化专业学的东西很广,对口工作很多,在当年分配工作的年代,毕业生有大量国家大型单位可以去,广大股民所熟悉的前央行行长、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就是清华自动化系第一批博士生;
二是自动化领域属于与国际交往较早、能够紧跟国际水准的少数领域之一,出国的机会很多(当然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现在学自动化的学生头疼国外没有对应专业,这是另一回事);
三是当年计算机行业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选择自动化系仍然是“一鸟在手”的保险选择。在80年代的时候,学自动化和学计算机差别并没有那么大,从计算机系到自动化系的也不少见,中国人工智能的第一位博士张大鹏,就是在哈工大计算机系拿到博士之后到清华自动化系常迵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
自动化系也诞生了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大牛,如联想集团CTO、前微软亚研常务副院长芮勇就是清华自动化系1994届硕士生,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专家马毅也是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俞凯是清华自动化系2002届硕士生,深度学习框架caffe的作者贾扬清2002年高考,他填报的志愿也正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作为中国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研究早期的开拓者,边肇祺对中国人工智能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不仅始终坚持亲临教学一线为学生授课,创新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由他主编的《模式识别》一书出版到今天已有33年,几经修订后仍然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入门学习模式识别的经典教材,在此期间,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几经起伏,现在终于迎来了全面爆发的大好发展态势。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历史将永远铭记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的气脉和精神已经融入了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筑牢了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根基,而后来者也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之上,去探索新的世界,创造辉煌。

边肇祺教授千古!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pxqJfOv0omz4RtDio4IgQ


推荐阅读


妙哉!那个用文言文编程的小哥,竟从28万行唐诗中找出了对称矩阵

2021-03-29

3月最新!2021中国内地大学ESI排名出炉:333所高校入榜全球前1%

2021-03-28

特斯拉又失控了!车头撞稀碎,安全气囊竟未打开?特斯拉:没撞对位置

2021-03-27



# CV技术社群邀请函 #

△长按添加极市小助手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ID : cvmart2)

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城市(如:小极-北大-目标检测-深圳)


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工业检测/人脸/医学影像/3D/SLAM/自动驾驶/超分辨率/姿态估计/ReID/GAN/图像增强/OCR/视频理解等技术交流群


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


△点击卡片关注极市平台,获取最新CV干货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  
浏览 7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