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目标就是提升员工技能吗?肤浅!
如下观点也许有些非主流,也许偏激,实属个人眼界不足,欢迎交流。
下文是看到一篇文章,联想到培训工作的感悟。
多子女家庭的这种同分享,这种家人之间的相互惦记,又何尝不是一种温暖而幸福的家风呢?
年轻的员工大概独生子女多一些,因此很难感受到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
再加上社交工具的发达,反而很多年轻人在真实场合,反而不会社交了,社恐了。
从这个角度,如果培训能创造一种共同努力达成一个集体目标的场域,搭建一个虚拟团队,也是让这些孤独的年轻人融入集体生活的一种方式。
上面这句话是我说的,但不是我的原创观点,而是《组织行为学》中的观点。
(书要看人民大学国外引进版的)
几年前听过一个宜信的培训人分享,说过一句话,学习陪伴是有价值的。我记得了。
我认为,学习陪伴这种能量的价值,远远大于个人的技能提升。
就像好多退伍老兵怀念火热的军营生活一样,难道怀念的是仅仅个人身体素质提升、作风养成这些吗?
不,是一种战友情、一种价值感、荣誉感、使命感……
就像在一家公司不只是取得薪水,还有成长,感情的部分值得纪念。
培训要学到知识技能,但这种感情的聚合和彼此认同,又何尝不是一种培训的结果体现。
所以,柯氏评估就像KPI考核一样,只追逐看得见的业绩,是不对的。
好多培训经理把他当成绝对标准,是可叹的。
我认为:柯氏四级评估是一个指引,不是一个标准。
根据柯氏评估做得好,不见得老板就满意,做不好也不见得老板不满意。
想开了,培训经理就不纠结,轻松工作了。
不背负过重的压力,工作就会有灵感了。
我一直认为,培训工作要有创造性,培训经理也应该是一群有创意有想法的人,而不是一聚到一起就是抱怨老板学员不重视培训,培训经费不足,自己薪酬过低等客观原因。
当你抱怨的时候,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
所以按照七个习惯的说法,要打造自己的影响圈,而不是在乎关注圈。
前几年申请过第10届和君商学院,学院列了长长的书单,还有优秀影视作品比如《士兵突击》等,现在想起来,真是受益匪浅。
和君王明夫说过:什么是企业文化?
就是除去物质因素,最让员工怀念,刻骨铭心的东西,这才是企业文化。
原话没搜到,大概是这个意思。
所以培训是公司文化的载体,阵地,这个柯氏评估是没有的,但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培训价值体现。
如果你非要说这个不一定正确。
那思考一下:一台春晚,一年一次,他的价值怎么衡量?
能用钱衡量的,是财务学的视角。
但无形价值,无法用钱来估算。
当你手里面有个锤子,你看到的只是钉子。
如果你除了培训要实战外,还有人才发展的视角、组织发展的视角、组织文化的视角,你就会看到更多培训的价值,看到驱动培训工作的更多内在能量。
培训经理,要做到专业,但不能只靠专业。
还是那句话,功夫在诗外!
一年之计在于春,三月,是一个好的开端,希望各位培训经理今年都有大发展。
比如开设一门自己的课程、比如尝试知识付费、比如建立内部的培训体系、比如建立内训师队伍等等。
刚开始突破舒适区一定不舒服,
但,唯有如此,才能进步。
就像许三多,很多培训经理那一定会比许三多聪明是吧,那能否有他那样的成就呢?
反正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认准了自己的路,就坚持走下去。日拱一卒,锲而不舍。
就像本公众号,只是每周两篇文章,但为了写这两篇文章,每天要阅读,要输出,输出在哪儿?就在知识星球。
这是我自己的学习记录,也是文章的来源。
比如里面有365天的打卡,通过这个打卡活动,每天睡前坚持写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本公众号的文章,都来自知识星球。
也就是说,知识星球才是第一手的知识库。
另外,我也会把一些培训的使用文档、工具包等放在星球里面,目前已经有300份实用资料了。
那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多资料?
是因为前几年每年我都投入好几万去学习提升自己,积累起来的。
也欢迎培训经理一起进入星球,我们一起进步。
再不逼自己一把,更待何时?
更多星球介绍,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