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谨慎使用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预训练模型用起来非常容易,但是你是否忽略了可能影响模型性能的细节呢?
你运行过多少次下面的代码:
import torchvision.models as models
inception = models.inception_v3(pretrained=True)
或者是这个
from keras.applications.inception_v3 import InceptionV3
base_model = InceptionV3(weights='imagenet', include_top=False)
看起来使用这些预训练的模型已经成为行业最佳实践的新标准。毕竟,有一个经过大量数据和计算训练的模型,你为什么不利用呢?
利用预训练的模型有几个重要的好处:
合并超级简单
快速实现稳定(相同或更好)的模型性能
不需要太多的标签数据
迁移学习、预测和特征提取的通用用例
NLP领域的进步也鼓励使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如GPT和GPT-2、AllenNLP的ELMo、谷歌的BERT、Sebastian Ruder和Jeremy Howard的ULMFiT。
利用预训练模型的一种常见技术是特征提取,在此过程中检索由预训练模型生成的中间表示,并将这些表示用作新模型的输入。通常假定这些最终的全连接层得到的是信息与解决新任务相关的。
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每一个主流框架,如Tensorflow,Keras,PyTorch,MXNet等,都提供了预先训练好的模型,如Inception V3,ResNet,AlexNet等,带有权重:
Keras Applications
PyTorch torchvision.models
Tensorflow Official Models (and now TensorFlow Hubs)
MXNet Model Zoo
Fast.ai Applications
很简单,是不是?
但是,这些benchmarks可以复现吗?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Curtis Northcutt,他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研究生。他的文章‘Towards Reproducibility: Benchmarking Keras and PyTorch’ 提出了几个有趣的观点:
resnet
结构在PyTorch中执行得更好,inception
结构在Keras中执行得更好在Keras应用程序上不能复现Keras Applications上的已发布的基准测试,即使完全复制示例代码也是如此。事实上,他们报告的准确率(截至2019年2月)通常高于实际的准确率。
当部署在服务器上或与其他Keras模型按顺序运行时,一些预先训练好的Keras模型会产生不一致或较低的精度。
使用batch normalization的Keras模型可能不可靠。对于某些模型,前向传递计算(假定梯度为off)仍然会导致在推理时权重发生变化。
你可能会想:这怎么可能?这些不是相同的模型吗?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训练,它们不应该有相同的性能吗?
并不是只有你这么想,Curtis的文章也在Twitter上引发了一些反应:
关于这些差异的原因有一些有趣的见解:
了解(并信任)这些基准测试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允许你根据要使用的框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且通常用作研究和实现的基线。
那么,当你利用这些预先训练好的模型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使用预训练模型的注意事项
1、你的任务有多相似?你的数据有多相似?
对于你的新x射线数据集,你使用Keras Xception模型,你是不是期望0.945的验证精度?首先,你需要检查你的数据与模型所训练的原始数据集(在本例中为ImageNet)有多相似。你还需要知道特征是从何处(网络的底部、中部或顶部)迁移的,因为任务相似性会影响模型性能。
阅读CS231n — Transfer Learning and ‘How transferable are features in deep neural networks?’
2、你如何预处理数据?
你的模型的预处理应该与原始模型相同。几乎所有的torchvision模型都使用相同的预处理值。对于Keras模型,你应该始终为相应的模型级模块使用 preprocess_input
函数。例如:
# VGG16
keras.applications.vgg16.preprocess_input
# InceptionV3
keras.applications.inception_v3.preprocess_input
#ResNet50
keras.applications.resnet50.preprocess_input
3、你的backend是什么?
有一些关于HackerNews的传言称,将Keras的后端从Tensorflow更改为CNTK (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提高了性能。由于Keras是一个模型级库,它不处理诸如张量积、卷积等较低级别的操作,所以它依赖于其他张量操作框架,比如TensorFlow后端和Theano后端。
Max Woolf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基准测试项目,发现CNTK和Tensorflow之间的准确性是相同的,但CNTK在LSTMs和多层感知(MLPs)方面更快,而Tensorflow在CNNs和embeddings方面更快。
Woolf的文章是2017年发表的,所以如果能得到一个更新的比较结果,其中还包括Theano和MXNet作为后端,那将是非常有趣的(尽管Theano现在已经被废弃了)。
还有一些人声称,Theano的某些版本可能会忽略你的种子。
4、你的硬件是什么?
你使用的是Amazon EC2 NVIDIA Tesla K80还是Google的NVIDIA Tesla P100?甚至可能是TPU?😜看看这些不同的pretrained模型的有用的基准参考资料。
Apache MXNet’s GluonNLP 0.6:Closing the Gap in Reproducible Research with BERT
Caleb Robinson’s ‘How to reproduce ImageNet validation results’ (and of course, again, Curtis’ benchmarking post)
DL Bench
Stanford DAWNBench
TensorFlow’s performance benchmarks
5、你的学习率是什么?
在实践中,你应该保持预训练的参数不变(即,使用预训练好的模型作为特征提取器),或者用一个相当小的学习率来调整它们,以便不忘记原始模型中的所有内容。
6、在使用batch normalization或dropout等优化时,特别是在训练模式和推理模式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正如Curtis的帖子所说:
使用batch normalization的Keras模型可能不可靠。对于某些模型,前向传递计算(假定梯度为off)仍然会导致在推断时权重发生变化。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Expedia的首席数据科学家Vasilis Vryniotis首先发现了Keras中的冻结batch normalization层的问题。
Keras当前实现的问题是,当冻结批处理规范化(BN)层时,它在训练期间还是会继续使用mini-batch的统计信息。我认为当BN被冻结时,更好的方法是使用它在训练中学习到的移动平均值和方差。为什么?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冻结层时不应该更新mini-batch的统计数据:它可能导致较差的结果,因为下一层没有得到适当的训练。
Vasilis还引用了这样的例子,当Keras模型从训练模式切换到测试模式时,这种差异导致模型性能显著下降(从100%下降到50%)。
好消息!
小白学视觉知识星球
开始面向外开放啦👇👇👇
下载1:OpenCV-Contrib扩展模块中文版教程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扩展模块中文教程,即可下载全网第一份OpenCV扩展模块教程中文版,涵盖扩展模块安装、SFM算法、立体视觉、目标跟踪、生物视觉、超分辨率处理等二十多章内容。 下载2:Python视觉实战项目52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Python视觉实战项目,即可下载包括图像分割、口罩检测、车道线检测、车辆计数、添加眼线、车牌识别、字符识别、情绪检测、文本内容提取、面部识别等31个视觉实战项目,助力快速学校计算机视觉。 下载3:OpenCV实战项目20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OpenCV实战项目20讲,即可下载含有20个基于OpenCV实现20个实战项目,实现OpenCV学习进阶。 交流群
欢迎加入公众号读者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SLAM、三维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摄影、检测、分割、识别、医学影像、GAN、算法竞赛等微信群(以后会逐渐细分),请扫描下面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三 + 上海交大 + 视觉SLAM“。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