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四十六)对抗训练的一次尝试

Python爬虫与算法

共 182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4-14 22:26

  初次听说对抗训练是在一次实体识别比赛的赛后分享中,当时的一些概念,比如Focal Loss、对抗训练、模型融合、数据增强等都让我感到新奇,之后笔者自己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本文将分享笔者对于对抗训练(FGM)的一次尝试。

什么是对抗训练?

  提到“对抗”,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CV中的对抗生成网络 (GAN),殊不知,其实对抗也可以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并且经过简单的修改,便能用在NLP任务上,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GAN之父Ian Goodfellow在15年的ICLR论文《Explaining and Harnessing Adversarial Examples》中第一次提出了对抗训练这个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在原始输入样本x上加一个扰动radv,得到对抗样本后,用其进行训练。这在CV领域比较好理解,部分图片本身就是自带噪声的,比如手抖、光线不佳等,这就是天然的对抗样本,它们在模型训练的时候就是负样本,这些样本的加入能提升模型的鲁棒性。比如下面的经典例子:

对抗训练的经典例子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张置信度为55.7%的panda图片在加入了很小的随机扰动后,模型竟然识别为了gibbon。
  对抗训练的一般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最大最小化公式来体现:
最大最小化公式

其中D代表训练集,x代表输入,y代表标签,θ是模型参数,L(x,y;θ)是单个样本的loss,Δx是对抗扰动,Ω是扰动空间。Ω是扰动空间,Δx是对抗扰动,一般扰动空间都比较小,避免对原来样本的破坏。在训练集合D,选择合适的对抗扰动来使得当个样本的loss达到最大,同时,外层(E(x,y))就是对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θ进行优化,使其最小化。这颇有一点攻与守的味道,有了随机扰动的加入,样本的loss要尽可能大,而训练的模型loss要尽可能小,从而使得模型有了更强的鲁棒性,避免样本的小扰动就造成模型推理的结果偏差。

FGM

  FGM(Fast Gradient Method)是对抗学习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与FGSM(Fast Gradient Sign Method)一起谈论。对于随机扰动Δx,FGM与FGSM的实现公式如下:

从上面的公式上可以看出,其增大样本loss的办法是使得样本x在梯度方向变大。
  CV领域中,上面的FGM公式比较容易实现,因为图片的向量表示我们可以认为是连续的实数,而在NLP中,一般字或词的表示为One-hot向量,不好直接进行样本扰动。一种简单的想法是在word Embedding向量的时候进行扰动。Embedding层的输出是直接取自于Embedding参数矩阵的,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对Embedding参数矩阵进行扰动。这样得到的对抗样本的多样性会少一些(因为不同样本的同一个token共用了相同的扰动),但仍然能起到正则化的作用,而且这样实现起来容易得多。
  我们不必自己动手去实现上述的FGM,苏建林在bert4keras工具中已经实现了FGM的脚本,可以参考:https://github.com/bojone/keras_adversarial_training,这是Keras框架下的实现。而瓦特兰蒂斯在博客【炼丹技巧】功守道:NLP中的对抗训练 + PyTorch实现中给出了Torch框架下的FGM实现。两者使用起来都非常方便。
  下面将介绍笔者使用FGM在keras-bert模块中的实验。

实验结果

  笔者使用keras-bert模块实现了命名实体识别、文本多分类、文本多标签分类任务,如下:

  我们将对比在同样的模型参数下,相同数据集在使用FGM前后的模型评估指标的对比:

  • 人民日报实体识别任务(评估指标为micro avg f1-score)

-训练1训练2训练3avg
使用FGM前0.92760.92170.92520.9248
使用FGM后0.92870.92730.92940.9285

浏览 6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