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干了半年外卖骑手,写出 AI 伦理论文登上顶刊,“系统知道一切”

C语言题库

共 174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6-07


来自量子位

外卖骑手,再次引发全网关注。

这一次是发表在顶刊《社会学研究》上的一篇博士论文。

北大博士后陈龙为做研究,加入了在中关村的一个外卖骑手团队,体验了 5 个半月的配送工作,写成了这样一篇长达 23 页的论文。

对此,网友纷纷为其点赞。

果然是社会学的,这种真的得本人体验才有说服力。

还有网友称,这次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但从他的自述中可以发现,除了理论支撑的价值以外,更关键的,是他在亲身感知一种正在发生的生产力剧变。

在 AI 系统的驱动、调度下,这种剧变正在影响每一个人。

外卖骑手,不过只是一个缩影。

外卖骑手是如何被管理的?

作者陈龙通过极昼工作室自述了这段近半年的送外卖的经历。

在他的眼里,平台更像是一名管理者,真正的老板并不存在。

专业一点,就是数字治理

管理一般有三个方面:指导、评估以及奖惩激励。以往这些工作都是老板去决定的。

现在的情况则是,平台给骑手派单,并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送;消费者来评估骑手的好坏表现;平台又根据消费者的评估,来决定奖惩。

也就是说,由 AI 系统来负责第一项、第三项工作,第二项则交给了消费者。

系统完成管理工作的关键,除了优秀的算法,还有数据

送外卖的过程中,陈龙切身感受到了平台在不停地收集数据。

在室外,通过智能手机的 GPS 信号,可以跟踪骑手的轨迹。

在室内,则通过商家的 WiFi 网络、室内定位基站来记录骑手的数据。包括运动状态、到达时间、取餐时长等信息。

除了骑手身上的数据,还有商家、消费者、以及订单内容等等数据,平台决策也就变得越来越聪明。

陈龙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些消费者对骑手配送晚了有意见,那么 AI 系统就会开始测算,下一次可能就会在时间上放宽一些。

本来 30 分钟可以送达,但平台显示的时间是 35 分钟。

但与此同时,出现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就如,当消费者和骑手产生矛盾时,谁来担责?又应该向谁反馈呢?

而平台,是可以成为一名仲裁者吗?

这些关于社会伦理秩序问题,不光存在于送外卖这件事儿上。

AI 系统下的生产力关系

小到我们这些打工人每天用的打卡、打车平台。

就像打车平台,就跟送外卖类似,平台派单,由乘客评估,再由平台决定奖惩。

网约车稍微停留时间长一点,就会收到平台的提醒。

更大一些的,则是落地到工业、农业等各个产业当中去的。

比如农田里的管理系统,由 AI 来看出苗率如何,由农户来决定是否补播,省去了以前的巡田步骤,还节省了人力成本。

管理农田的长工活儿变少了,工资也就随即降低。新疆一家农户的解决方式是,让长工管理更大的田,工资还跟原来的持平。

场景不同,原因类似,都是 AI 系统下,生产力变革所引发的社会性问题。

AI 的浪潮不会停止,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以外卖骑手这一契机,热心网友给出了这样一些方式。

一方面是平台本身,另一方面则是政策驱动。

知名互联网博主 @阑夕认为:

外卖骑手承担着非常繁重的劳动,挣的也都是靠丈量城市换来的血汗钱,平台必然有义务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尊严,并尽可能的提高上限。

陈龙也在最后自述中所说:

除非是平台想改变,或者是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不然的话没有办法。所以我觉得北京劳动关系处的副处长去体验送外卖是有必要的。

参考链接:
[1]https://www.sohu.com/a/464878129_120146415?spm=smpc.author.fd-d.1.1620354691433Sxsg7yX

[2]https://s.weibo.com/weibo?q=%23%E5%8C%97%E5%A4%A7%E5%8D%9A%E5%A3%AB%E9%80%81%E5%8D%8A%E5%B9%B4%E5%A4%96%E5%8D%96%23
[3]https://mp.weixin.qq.com/s/OTnJtfhn0fMQ9tWK2RZqWg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致歉。谢谢!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