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那年,我发现学生思维在职场行不通
我总是能想起自己刚出校园、进入职场的样子: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期待,渴望在职场上大展拳脚,虽然莽莽撞撞却十分纯粹。
那个时候的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差,智商情商都在线,一定能在职场快速升值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得久了,回顾这段经历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的我一直被困在“学生思维”里而不自知。至于迎娶白富美,现在还单身的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眼角些许湿润了。
在学校里,我只需按部就班,听从老师的话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职场和学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场域,工作并不仅仅像完成作业那么简单。
从校园到职场,我们的身份、心态、所处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转变,在行为认知上会出现一些偏差。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学生时代的处事方式,保留着“学生思维”,认为“只要我努力了就会有回报”、“准备好了我再上”、“同事之间可以无所不谈”,会让我们走很多弯路,尝尽各种苦头。
如果想要让自己职业道路更顺利和长久,那就必须要远离“学生思维”,及时转变思维方式。
在学校很优秀≠在职场同样优秀
“明明我才是双一流毕业的,怎么老板却提拔了别人?凭什么是他而不是我?”
“我在学校努力学习就能考高分,为什么努力工作却在职场上还处处碰壁?”
有许多人可能在学校里混得风生水起,门门功课都拿A,成绩排名总靠前,各种奖项拿到手软,风光十足,简直就是老师心目中引以为傲的优秀模范学生。
但是离开学校后,身处的环境从学校转变为了职场,其对于人的评判标准和要求都产生了变化。
在学校里,只要你按照老师的节奏来,认真准备考试,那么最后的成绩不会太差,基本和你付出的努力成正比。而且,如果你要证明自己的优秀,只需一张高分试卷就能换来他人的表扬和肯定。
但是,职场不同于校园。相反地,职场从来都不是按照考试分数对每个人进行排名,也不是所有付出的努力都会有回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从来不是简单的“ABCD”四个选项能够回答得了的。
职场与学校不同,它更看重个人能力、看重独立思考、看重合作和沟通,需要你凡事多动脑子,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所以,在学生时代十分优秀的人,进入职场后却不一定能如当年一样出色。在脱离了学校体系后,一纸分数对你来说根本证明不了什么,最多只能算作你会做题而已。
我曾经见过一些人陷在“学历”陷阱里,认为自己出身名校,目中无人,瞧谁都看不上眼,每天抱怨周围的人和环境,身上总是有一股迷之优越感。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是从来不会把优越感写在脸上的。他们不会特别刻意的炫耀自己、表现自己,在别人沉迷于打游戏摸鱼的时候,已经为公司创造了历史最高业绩,一出手就拉到好几个大项目,无论情况如何变化、环境如何复杂,他们面对危机都能高效率完成。
而陷于“学历”囹圄里的人,他们越秀优越感,就越容易看不清自己。
但是名校毕业生的滤镜终会破碎,名校光环也会有褪色的那一天。他们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骂骂咧咧之后依然平庸无奇、一事无成。
“在学校很优秀=在职场同样优秀”这句话本身就是个假命题,不要因为自己在学校里叱咤风云,就觉得自己在职场上同样可以风光无限。
因为在职场上,能力才永远是你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自己没有能力,那么摘下学历光环后的你,将一文不值。
不过话说回来,我身边大部分学历优秀的小伙伴,工作能力也都比较强,上面的情况也只是少数。
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我们从小到大,走的每一步路几乎都只是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意愿,习惯于听从别人的安排,像一颗棋子一样被他们推着往前走。
日积月累地,在我们脑中便形成了这样一种被动思维:被动地听从老师布置任务,被动地按时完成作业,被动地听从别人的意见,被动选了专业,被动选了公司,缺少自己的主见,缺乏思想,习惯性的听从安排。
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仅仅只是把我们培养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缺乏主动性的机器人。这就导致许多小伙伴在找工作时纷纷陷入了迷茫,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学校和家长的安排,之前每天固定有人给你布置作业,甚至连周末也被辅导班占得满满当当。
而突然脱离这种环境后,这时所有事情都要由你自己做决定,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主动争取,很多人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就像是失灵的指南针,迷失了方向。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到毕业季的时候,许多毕业生都感叹自己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这两天跟在字节实习的学妹聊天,她跟我说她想考研,我问为啥,她说:想逃避现实。
读书时被动地学习知识,但是学习是为了让我们离开学校后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积极主动做事情。
职场上没人会主动教你做什么,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大多数新人只是被动地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习惯性的听从安排,一旦没有任务时,就无所事事。
其实,在工作中被动地等待安排,是最不成熟的学生思维。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想要进步,被动等待可不行,必须要“主动出击”。
主动和领导沟通,询问他有没有什么需要做的事情,留下一个积极主动的好印象。如果不主动和他沟通,刷一下存在感,领导就不知道你这个人的存在,即使你在认真工作也没人看得到,很难混得上去。
另外,切忌一个人闷头苦干,一直卡在某个地方苦思冥想,这种无意义的忙碌感动的只有自己。既想不出来解决办法也不与领导及时沟通,最后还往往把工作给耽误了。
切记不要假装努力,切记不要自己感动自己,没意义。
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主动和他沟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再根据他的想法来调整自己的方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在工作上走很多弯路。
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员工,而不是被动等待安排的学生。我们若想要取得进步,就必须要多问多听多看,主动向别人请教,先别人一步做好准备。
勇敢走出舒适圈,跳出学生思维
学生时代,我们被教育规训系统“驯化”,只以分数论英雄。
这种“学生思维”显然并不适用于成年人的世界,职场从来没有这么简单,反而要考虑人际、环境、利益等各种复杂因素。即使你天天加班,工作完成得最好,升职加薪的也不一定是你。
“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公司干了5年,工资还不如新来的小李。”
“明明这件事情不是我做的,出了事怎么让我无缘无故背黑锅?”
“就因为我不会巴结领导,升职加薪就轮不到我吗?”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要知道职场就是成年人的世界,比学校残酷得多,所谓真正的公平也是不存在的。我在职场看过太多不公平的事,但是我们大部分人终究是一个看客,无法改变什么。
其实“学生思维”并不仅仅存在于初入职场的小白身上,工作很多年的人依然也深陷于此。他们缺乏自我认知和自我审视,对自己和环境不满意却从来不做出行动去改变,也不懂得如何与同事领导有效沟通,长期以往只会在职场上处处碰壁。
职场不是考场,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如果在复杂的职场中还采用学校那一套模式是万万行不通的,只会让你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一次次地受挫。
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学生思维,其实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不管、任它肆意生长,直到我们一点点的被吞噬,永远的停留在无法前进的怪圈当中。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能做的,就是早日摈弃“学生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改变固有的成见,接受全新的职场环境,然后不断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跳出学生思维,适当走出舒适圈,对你来说或许不易,但是一定能够发现另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