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高瓴去炒股,不愁没有钞票数?
全文3663字,阅读约需7分钟
作者丨鸿键
来源丨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题图丨unsplash
2020年刚刚过去,财经媒体和炒股社区里出现各种宏观、微观的年度排行和盘点,而不同的炒股流派也到了阶段性“分高下”的时候。
股市如江湖,流派特别多。有的股民言必“老巴”,将价值投资奉若圭臬,也有人痴迷于短期套利,什么概念火就往哪儿扎,操作猛如虎。但最为取巧的操作,还要数跟着大机构走的“抄作业”模式。
所谓的“抄作业”,指的是散户根据公开消息,买入知名机构的持仓股。热衷于该模式的股民认为,大机构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和足以影响市场的资金规模,“无脑”跟投相当于搭顺风车,省时又省力。如果要问哪些机构的“车”最有吸引力,高瓴资本(简称“高瓴”)肯定是其中之一。
2020年12月21日,高瓴资本斥资158亿拿下隆基股份6%股权。消息传出,市场立刻闻风而动,当天隆基股份以涨停收盘,股价报85.42元,创下历史新高。在以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这明显是高瓴号召力的体现。
在一级市场,高瓴的名字无人不知,有意思的是,即使到了风格迥异的二级市场,高瓴依然是投资风向标。不少股民深挖数据,仿照高瓴做出了自己的投资组合。站在新旧年份交替之际,“抄高瓴的作业”究竟是不是投资捷径,是时候复盘一下了。
2020的“三驾马车”全搭上了
几乎每次高瓴“炒股”的消息一传出,各类炒股社区里都会疯传一份更新版的高瓴二级市场布局列表。股民试图从中找到“财富密码”,但平心而论,身为普通投资者,“抄高瓴作业”的成本其实不低。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外界了解高瓴的投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上市公司公告、或是年报中的股东变化信息,很难实时跟踪高瓴的操作情况。“炒高瓴作业”之所以还会成为风潮,其投资标的的长期收益表现是关键。
作为京东、贝壳等中概股的投资方,同时也是“重仓中国”的代表,高瓴的投资标的遍布A股、港股、美股三地市场,其中中国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美股市场,高瓴重仓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知名中概股,而在离国内股民更近的A股和港股市场,高瓴偏好医疗、消费、新能源赛道,看中行业龙头,且并不排斥高位买入。
就赛道而言,医疗、消费、新能源是2020年表现最亮眼的三个行业,以至于股民把2020年的A股行情戏称为“吃药喝酒、开电池车”。大环境如此,高瓴的投资表现可想而知。
以高瓴在医疗赛道投资的爱尔眼科和泰格医药为例,两者2020年全年的涨幅分别为147%和157.05%,而高瓴的入股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2018年1月4日,爱尔眼科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书》,公告显示爱尔眼科新增股份62,328,663股,发行价格为27.60元/股,高瓴资本认购定增六成的股票,成为爱尔眼科第六大股东。
2019年8月22日,泰格医药发布2019年半年报,高瓴出现在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这也是外界首次通过公开信息渠道获知高瓴入股泰格医药。
如果股民在上述消息公布的次日买入爱尔眼科和泰格医药,并一直持有至今,两支股票的收益率将分别达到549.21%和178.97%。而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高瓴对其他公司的投资中。
和医疗赛道一样,新能源概念2020年同样迎来爆发。在美股市场,高瓴买入过电动车龙头特斯拉,其在A股也买入了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2020年,特斯拉在美股市场收获了超7倍的收益,宁德时代同样涨势如虹,其2020年全年收益率达到230.67%。
2020年7月17日,宁德时代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结果,其总发行股数为1223.6万股,发行价为161元/股,高瓴资本共认购了100亿元。如果股民在公告后的首个交易日买进宁德时代,并持有至今,其收益率将达到79.41%。
图源:雪球
用同样的算法计算,如果投资者在2020年9月跟随高瓴投资恩捷股份(锂电池隔离膜龙头)和信义能源(太阳能电站营运商)并持有至今,两支股票的收益率约为64%和93%。
相比医疗和新能源,高瓴在消费行业的布局时间更长,且投资列表中不乏大众熟悉的古井贡、水井坊、五粮液等白酒企业。在2020年白酒行情屡创新高的背景下,三者全年的涨幅分别达到56.12%、65.05%和123.11%。虽然高瓴旗下的证券私募礼仁投资在2020年三季度减持了五粮液,但此次投资换来的收益依然可观。
根据相关渠道的整理,高瓴2020年在二级市场收获颇丰,但股民如果完全跟随高瓴的操作,也会有失算的时候。
2020年7月,健康元发布公告披露定增引入战投高瓴资本。公告次日,健康元股价一字涨停,但涨势维持时间不长,在触及22.47元/股高点后,健康元股价随即进入了连续数月的下跌趋势中。截至12月31日收盘,健康元股价报13.91元/股,较7月时的高点下跌38.1%。
除了投资健康元,高瓴在二级市场另外两个备受争议的操作是“卖美的买格力”和“低卖高买蔚来”。2019年年底,高瓴卖掉持有多年的美的集团,转而投资格力电器,但从两者2020年的走势来看,“抄作业”反而是吃亏的决定。2020年全年,美的集团股价涨幅为73.74%,格力电器则反跌2.3%。
无论是张磊本人著写的《价值》,还是高瓴及其被投企业对外输出的口径,“长期主义”都是核心词汇,但外界对此并不全盘买单,质疑者最常提及的就是高瓴“低卖高买蔚来”的操作。
2018年,蔚来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6.26美元,当时高瓴是蔚来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达7.5%。2019年,蔚来股价一路暴跌,一度跌至2美元以下,当年四季度,高瓴清仓蔚来,但此后蔚来利好频出,股价飙涨至如今的48美元。
据透露,高瓴的“清仓”实际上是将对蔚来的投资转为更稳妥的可转债持有,但这并不能打发质疑的声音。2020年三季度,高瓴再次加仓蔚来,此次买入蔚来的价格要大大高于当初的卖出价,这番“低卖高买”成了高瓴投资神话中为数不多的“瑕疵”。
不过,从2020年全年表现来看,高瓴的二级市场操作“瑕不掩瑜”,其投资组合的表现依然是行业领先,这与高瓴本身的投资逻辑有关,其在二级市场多年的投资经验同样关键。
“炒股”,高瓴的起家本事
年度成绩是结果,要理解高瓴为何能搭上“三驾马车”,一切还得回到高瓴的投资逻辑和发展历程中来。
在投资逻辑层面,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市场,医疗、新能源、消费都是高瓴投资的主线,其反复强调的“价值投资”底色没有变;在实操层面,虽然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中也有同时涉足二级市场的玩家(鼎晖投资、红杉中国、深创投等),但高瓴依然是独特的存在,“炒股”并非跨界动作,而是其起家的老本行。
谈及高瓴,许多评论会提起其押注京东的一级市场经典案例,但这已经是2010年的事,在起家时期,高瓴的大部分投资其实都以二级市场为主。2005年,在拿到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后,高瓴把第一笔钱给了在港交所上市的腾讯,后者当时的市值不到20亿美元,如今已经成为近7000亿美元市值的超级巨头。
除了投资腾讯,高瓴还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大规模抄底, 一系列“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操作令高瓴的资金规模与日俱增,也让其在二级市场声名鹊起。对于喜爱“抄作业”的股民来说,跟随高瓴不仅意味着“蹭”上大资本的车,后者对被投公司决策的影响也是吸引力所在。
和多数”只给钱”的基金不同,高瓴在投资中扮演的往往不只是财务投资者,其对百丽的投资便是实例。2007年,高瓴抄底香港上市的百丽国际,到了2017年,高瓴参与百丽的私有化,以57.6%的占股成为其控股股东。大规模运作的背后,高瓴想做的是亲自下场帮助百丽完成数字化转型。
据张磊透露,成为百丽的控股股东后,有上百名高瓴数字化投后赋能团队的员工进入百丽工作,“投后深度赋能正在创造社会价值”。对于资本介入企业经营的做法,高瓴的LP在36氪的采访中表达得更为直接——“张磊是不会满足于投资人这个身份的,他要做一个资本企业家。”
可以看到,高瓴成为二级市场风向标有多方面的原因,起家阶段的经验沉淀和投后赋能能力共同构成了其在二级市场布局的基础。在刚过去的2020年,看到趋势的高瓴乘势充实粮草,其旗下的基金产品积极募资投资二级市场,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的VC/PE投资机构上。
2020年的一二级市场一冷一热,一级市场的投融资事件数延续了从2016年开始的下跌趋势,而中美两地的股市则是一片火热,以至于不少VC/PE投资机构放下“老本行”,投身炒股热潮。典型的例子是软银在2020年二季度斥资40亿美元入手特斯拉、亚马逊、Alphabet、Zoom、拼多多等股票,并收获了约40亿美元的短期浮盈。
相比吸引了诸多机构和散户的“赚快钱”热潮,高瓴的二级市场布局更多是延续了“重仓中国”、押注产业升级可能性的投资逻辑,这也意味着其投资更偏长线,且不追求以“被低估”的价格买入股票,这样的风格不一定适合所有投资者。对于散户来说,高瓴提供的更多的是长线判断,理解并接受其内在逻辑,要比盲目“抄作业”来得靠谱。
本文由资本侦探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