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喜院士,开启《朗读者》第三季大门,说说北斗人背后的故事……
共 2469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9-25 06:50
《卫星与网络》杂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期待来自更多能人志士的指导和合作!
在万众期待中
9月18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
《朗读者》第三季
正式开播
打开这一季《朗读者》大门的首位嘉宾
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
杨元喜
主持人董卿这样介绍杨院士
“在国外很多同行人的心中
他就是中国北斗代言人
奋斗四十余载
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也和千千万万的北斗人一起
改变了中国卫星导航受制于他人的历史”
节目中讲到
在北斗系统起步发展之初
杨元喜院士曾连续三次参加国际会议
都听到了“北斗无用论”
杨院士说
“只要发展卫星导航,你就必须有两个核心条件,第一个要有轨道的位置,第二个要有频率。美国有GPS,俄罗斯有格洛纳斯系统,导航的黄金频率基本划分完毕。欧盟说只要有伽利略,有了GPS,有了格洛纳斯,北斗是没用的。不但没有用,北斗发上去,在相同的频点上发送相同的信号,可能影响用户的使用。显然这个结论多少是有点荒唐的。”
参加第三次国际会议时
杨元喜做了大量科学计算
足以证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即使在他们三个系统全部出现的情况下
“我们能够为世界贡献23.6%的贡献”
“最近,欧盟和美国都说
中国的贡献率往往比他们还大。”
为什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
研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么重要?
杨元喜院士在节目中深入浅出地作出解释
“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电力系统属于国家基础设施,用的是国外系统,它在调整它的时间、空间信息的时候,特意不通知我们,我们的电力就可能出故障,我们的高铁可能进不了站,我们的金融可能有重大损失,我们的城市管理就可能出现混乱。我们的卫星连我们的手机都可能出现故障。这么多重要基础设施都掌控在别人手上,对这个国家的独立政治、独立国防、独立经济,还怎么谈得上呢?”
摸着石头过河
试验,失败,试验,失败
持续了很多年
“不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就自己成长为巨人”
中国北斗的建设历程是艰难的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
从农村娃到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斗卫星导航副总设计师
杨元喜的成长之路有多不易
杨院士被称为“寒门院士”
他出生于苏北的一个农村家庭
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
杨元喜院士说
“我们一代人都很刻苦,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几乎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我的兄弟姊妹7个读书都很好。但读出来的只有我。”
谈及父母的身体、家人的成全
杨元喜院士哽咽了
而谈到跟妻子的感情
就是现实版的“你是我的荣耀”
又甜又动人
“我们相识四十年,结婚三十九年
我就是默默地站在他背后的那个人”
妻子王志红这么介绍自己
而杨院士说
“我的事业的成功,军功章有她的一半”
在他奋斗的40多年里
妻子王志红是“幕后功臣”
两人前后分居了15年
好不容易在一起了
杨元喜依然满格工作
有时候得空了
不想妻子那么劳累的他
想主动分担家务
却被王志红一一拒绝了
她说
“这种事情不需要你做
你还是干你的事吧”
王志红在节目上说
“我一往情深啊,一直追。”
面对妻子的表白
杨元喜院士更是当众回应
“我就非常地努力争取成为她希望的那种人
就是为了等到这一天她能爱上我。”
科学家甜起来
真的很齁人呐
节目最后
杨院士朗读了斯蒂芬·茨威格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一段文字
献给伟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
寄语有志于航天科技发展的青年学子
祝福祖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
祝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好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戳视频
全程回顾杨元喜院士做客《朗读者》
本文转载自“我们的太空”,原标题《杨元喜院士打开《朗读者》第三季大门,科学圈的糖你磕过吗?》,素材 | 央视网、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企业宗旨:秉承星云大师“达人达己”的理念,我们调动我们的智慧,专业、真诚、用心……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出一份力。祝各家企业发展顺利,年年进步!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