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级嘉宾来袭!听杨元喜院士讲述北斗故事
共 198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9-28 20:13
9月18日播出的《朗读者》第三季第一期《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元喜,为大家讲述北斗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杨院士的个人奋斗经历,直击人心,唤起了人们的思考,鼓舞了广大观众。
01
“我们能够为世界贡献23.6%的贡献率”
在北斗系统起步发展之初,杨元喜院士连续三次参加国际会议,都听到了“北斗无用论”。“只要发展卫星导航,你就必须有两个核心条件,第一个要有轨道的位置,第二个要有频率。美国有GPS,俄罗斯有格洛纳斯系统,导航的黄金频率基本划分完毕。欧盟说只要有伽利略,有了GPS,有了格洛纳斯,北斗是没用的。不但没有用,北斗发上去,在相同的频点上发送相同的信号,可能影响用户的使用。显然这个结论多少是有点荒唐的。”
02
“不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自己成长为巨人”
为什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研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么重要?杨元喜院士在节目中深入浅出地作出解释:“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电力系统属于国家基础设施,用的是国外系统,它在调整它的时间、空间信息的时候,特意不通知我们,我们的电力就可能出故障,我们的高铁可能进不了站,我们的金融可能有重大损失,我们的城市管理就可能出现混乱。我们的卫星连我们的手机都可能出现故障。这么多重要基础设施都掌控在别人手上,对这个国家的独立政治,独立国防、独立经济,还怎么谈得上呢?”
03
“一心追求的就是学习刻苦、积极努力上进的人”
受家庭条件限制,杨元喜院士几乎没学过英语。考研究生时,尽管总成绩第一,但由于英语不及格,当时没有录取。于是杨院士“排队吃饭拿着卡片,听着英语睡觉,周末找外国人聊天练嘴巴和听力,请人家吃饭。后来英语不仅过关,还成为班级第一名”。
杨元喜院士说,我们一代人都很刻苦,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几乎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我的兄弟姊妹7个读书都很好,但读出来的只有我。”谈及父母的身体、家人的成全,杨元喜院士哽咽了。
04
“人类群星闪耀时”
更多行业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