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orch的动态卷积复现

共 5150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0-09-17 15:59

↑ 点击蓝字 关注极市平台

作者丨史开杰
来源丨 GiantPandaCV
编辑丨极市平台

极市导读

 

本文重点介绍了Pytorch中卷积的实现,并为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文末列出了相关代码,读者可对照代码进行实践。

Dynamic Convolution: Attention over Convolution Kernels

paper地址:
arxiv.org/pdf/1912.0345
代码实现地址:
https://github.com/kaijieshi7/Dynamic-convolution-Pytorch

其中包含一维,二维,三维的动态卷积;分别可以用于实现eeg的处理,正常图像的处理,医疗图像中三维脑部的处理等等。

一句话描述下文的内容:  的大小视为分组卷积里面的组的大小进行动态卷积。如  ,那么就转化成  ,  的分组卷积。

单回顾

这篇文章主要是改进传统卷积,让每层的卷积参数在推理的时候也是随着输入可变的,而不是传统卷积中对任何输入都是固定不变的参数。由于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代码如何实现,所以推荐给大家一个讲解论文的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2381725
推理的时候:红色框住的参数是固定的,黄色框住的参数是随着输入的数据不断变化的。
对于卷积过程中生成的一个特征图  ,先对特征图做几次运算,生成  个和为  的参数  ,然后对  个卷积核参数进行线性求和,这样推理的时候卷积核是随着输入的变化而变化的。(可以看看其他的讲解文章,本文主要理解怎么写代码)
下面是attention代码的简易版本,输出的是[  ,  ]大小的加权参数。  对应着要被求和的卷积核数量。
class attention2d(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_planes, K,):
super(attention2d, self).__init__()
self.avgpool = nn.AdaptiveAvgPool2d(1)
self.fc1 = nn.Conv2d(in_planes, K, 1,)
self.fc2 = nn.Conv2d(K, K, 1,)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avgpool(x)
x = self.fc1(x)
x = F.relu(x)
x = self.fc2(x).view(x.size(0), -1)
return F.softmax(x, 1)
下面是文章中  个卷积核求和的公式。
其中  是输入,  是输出;可以看到  进行了两次运算,一次用于求注意力的参数(用于生成动态的卷积核),一次用于被卷积。
但是,写代码的时候如果直接将  个卷积核求和,会出现问题。接下来我们先回顾一下Pytorch里面的卷积参数,然后描述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再讲解如何通过分组卷积去解决问题。

Pytorch卷积的实现

我会从维度的视角回顾一下Pytorch里面的卷积的实现(大家也可以手写一下,几个重点:输入维度、输出维度、正常卷积核参数维度、分组卷积维度、动态卷积维度、attention模块输出维度)。
输入:输入数据维度大小为[ ,  ,  ,  ]。
输出:输出维度为[  ,  ,  ,  ]。
卷积核:正常卷积核参数维度为[  ,  ,  ,  ]。(在Pytorch中,2d卷积核参数应该是固定这种维度的)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正常卷积核参数的维度是不存在  的。因为对于正常的卷积来说,不同的输入数据,使用的是相同的卷积核,卷积核的数量与一次前向运算所输入的  大小无关(相同层的卷积核参数只需要一份)。

能会出现的问题

这里描述一下实现动态卷积代码的过程中可能因为  大于1而出现的问题。
对于图中attention模块最后softmax输出的  个数,他们的维度为[  ,  ,  ,  ],可以直接.view成[  ,  ],紧接着  作用于  卷积核参数上(形成动态卷积)。
问题所在:正常卷积,一次输入多个数据,他们的卷积核参数是一样的,所以只需要一份网络参数即可;但是对于动态卷积而言,每个输入数据用的都是不同的卷积核,所以需要  份网络参数,不符合Pytorch里面的卷积参数格式,会出错。
看下维度运算[  ,  ]*[  ,  ,  ,  ,  ],生成的动态卷积核是[  ,  ,  ,  ,  ],不符合Pytorch里面的规定,不能直接参与运算(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写个代码看看,体会一下,光看可能感觉不出来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  等于1,不会出现错误,但是慢啊!
总之,  大于1会导致中间卷积核参数不符合规定。

分组卷积以及如何通过分组卷积实现  大于1的动态卷积

一句话描述分组卷积:对于多通道的输入,将他们分成几部分各自进行卷积,结果concate。
组卷积过程用废话描述:对于输入的数据[  ,  ,  ,  ],假设  为  ,那么分组卷积就是将他分为两个  为  的数据(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分),那么维度就是[  , 5x2 ,  ,  ],换个维度换下视角,[  ,  ,  ,  ],那么  为2的组卷积可以看成  的正常卷积。(如果还是有点不了解分组卷积,可以阅读其他文章仔细了解一下。)
巧妙的转换:上面将  翻倍即可将分组卷积转化成正常卷积,那么反向思考一下,将  变为1,是不是可以将正常卷积变成分组卷积?
我们将  大小看成分组卷积中  的数量,令  所在维度直接变为  !!!直接将输入数据从[  ,  ,  ,  ]变成[1,  ,  ,  ],就可以用分组卷积解决问题了!!!
详细描述实现过程:将输入数据的维度看成[1,  ,  ,  ](分组卷积的节奏);卷积权重参数初始化为[  ,  ,  ,  ,  ],attention模块生成的维度为[  ,  ],直接进行正常的矩阵乘法[  ,  ]*[  ,  * *  *  ]生成动态卷积的参数,生成的动态卷积权重维度为[  ,  ,  ,  ,  ],将其看成分组卷积的权重[  ,  ,  ,  ](过程中包含reshape)。这样的处理就完成了,输入数据[  ,  ,  ,  ],动态卷积核[  ,  ,  ,  ],直接是  的分组卷积,问题解决。
具体代码如下:
class Dynamic_conv2d(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_planes, out_planes, kernel_size, stride=1, padding=0, dilation=1, groups=1, bias=True, K=4,):
super(Dynamic_conv2d, self).__init__()
assert in_planes%groups==0
self.in_planes = in_planes
self.out_planes = out_planes
self.kernel_size = kernel_size
self.stride = stride
self.padding = padding
self.dilation = dilation
self.groups = groups
self.bias = bias
self.K = K
self.attention = attention2d(in_planes, K, )

self.weight = nn.Parameter(torch.Tensor(K, out_planes, in_planes//groups, kernel_size, kernel_size), requires_grad=True)
if bias:
self.bias = nn.Parameter(torch.Tensor(K, out_planes))
else:
self.bias = None


def forward(self, x):#将batch视作维度变量,进行组卷积,因为组卷积的权重是不同的,动态卷积的权重也是不同的
softmax_attention = self.attention(x)
batch_size, in_planes, height, width = x.size()
x = x.view(1, -1, height, width)# 变化成一个维度进行组卷积
weight = self.weight.view(self.K, -1)

# 动态卷积的权重的生成, 生成的是batch_size个卷积参数(每个参数不同)
aggregate_weight = torch.mm(softmax_attention, weight).view(-1, self.in_planes, self.kernel_size, self.kernel_size)
if self.bias is not None:
aggregate_bias = torch.mm(softmax_attention, self.bias).view(-1)
output = F.conv2d(x, weight=aggregate_weight, bias=aggregate_bias, stride=self.stride, padding=self.padding,
dilation=self.dilation, groups=self.groups*batch_size)
else:
output = F.conv2d(x, weight=aggregate_weight, bias=None, stride=self.stride, padding=self.padding,
dilation=self.dilation, groups=self.groups * batch_size)

output = output.view(batch_size, self.out_planes, output.size(-2), output.size(-1))
return output
完整的代码在github.com/kaijieshi7/D,大家觉得有帮助的话,求点个星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试下代码,方能体会其中妙处。


推荐阅读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ID : cvmart2),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城市(如:小极-北大-目标检测-深圳),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工业检测/人脸/医学影像/3D/SLAM/自动驾驶/超分辨率/姿态估计/ReID/GAN/图像增强/OCR/视频理解等技术交流群: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

△长按添加极市小助手

△长按关注极市平台,获取最新CV干货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  


浏览 3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