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汇总梳理VPC与三种K8s网络模型
1. 基础和基石
1.1 TCP/IP协议栈和网络栈
1.2 虚拟网卡数据接收流程
为了便于对比,它包含了两种类型的网络设备:一个物理网卡和veth虚拟网卡。数据流分为两条线路:线路1和线路2。 线路1从物理网卡的数据接收开始,涉及到中断处理流程和DMA。这一步的处理结果是网络包被放进了与每个网卡相关的queue(RingBuffer)里面。 线路2从容器内的进程在veth一端发送数据开始,它相对简单很多,主要是单纯的软件调用,没有硬件的介入。这一步的处理结果是skb被放入到了input_pkt_queue里。 无论是线路1还是线路2,它们都需要唤起ksoftirqd以便来处理skb,并提前将相应的网卡挂到per CPU的poll_list上。我们可以将poll_list想象成晾晒香肠的架子,而每个网络设备则如同香肠一样挂到架子上面等待ksoftirqd处理。 ksoftirqd扛起了网络包处理的重担。它从pull_list里找到要处理的网卡并从该网卡的queue里面拿到skb,然后沿着网络设备子系统 -> IP协议层 -> TCP层一路调用内核里面的函数来分析和处理这个skb,最终将其放置到位于TCP层的socket接收队列里。 这个处理过程包括iptables的处理、路由查询、TCP协议处理等各种费时费力的工作。如图1所示,这里的iptables、路由查询等数据部分与每个network namespace相关,宿主机OS上会有若干个network ns,但TCP/IP协议栈作为代码部分却是大家共享的。
2. VPC与Overlay
3. VPC与Underlay
4. VPC与host-gw
4.1 VPC与host-gw(Flannel)
4.2 VPC与host-gw(Calic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