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卖得和苹果一样贵,华为真的只靠技术吗?
全文3146字,阅读约需6分钟
文|X科技实验室
刚刚看完华为的发布会,兴奋之余也不禁惋惜,鸿蒙来了,P50却依旧没有发布,新系统不能用在新手机上,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P50难产的日子里,其他国产品牌高歌猛进,小米OV纷纷发布了6000元左右的新机,想要冲击高端机市场,不过,定价高了,硬件堆上去了,高端机战略就会成功吗?
恐怕未必。华为过去的成功,底色固然是在芯片、拍照、系统上的持续研发和不断优化。
但除此之外,却也离不开另外两个总被有意无意忽视的重要因素:历史进程与巧妙营销。
如果硬要给高端机一个定义,那说到底,就是价格。
在华为的高端计划中,第一部卖得好的贵手机,是2014年发布的Mate 7,而2016年的P9以及最贵卖到9000块的Mate 9,则正式让华为跻身高端机品牌。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2014到2016,这个时间点大有学问。发力早一些,大概率会成为炮灰,而晚一点,则可能会错过风口。
2010年底,任正非在内部座谈会上决定,华为手机要走高端路线,在此之前,他们的主要业务是给电信运营商做廉价的贴牌机。
说起来,当时想要树立“高端机”人设的国产品牌并不少,他们的动作也要比华为快很多,但结局并不理想,比如2011年OPPO找小李子代言的Find初代,再比如2013年联想找科比代言的K900。
因为当时,中国消费者并不需要国产高端机。2011年,爱立信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中只有15%拥有智能机,但有高达32%的人想买一部新的智能机。
而也是那一年,根据咨询机构麦肯锡的标准,中国一二线城市“较富裕家庭”的占比只有17%,三四线城市则仅有4%,更不要说四线城市以外更广大的消费者。
两组数据合在一起可以看出,智能手机时代最初的几年,国内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的意愿十分强烈,但消费能力还不够,愿意花3000多购买高端手机的毕竟是少数,而且高端市场有众多来自海外的强力竞争对手。国产货如果头铁地卖高价,只能是条不归路。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99元的初代小米,会成为一部现象级的手机。
说回华为,决定转型做高端机后,华为的起步并不顺利。2012年开始,华为陆续在D系列、P系列和Mate系列上使用自研的K3V2处理器。公允地说,这是一款性能糟糕的处理器,发热严重,加载缓慢,直接导致了华为手机那两年销量表现不佳。
但当时间来到2014年,在自研芯片上压注的华为,开始得到命运馈赠的礼物。
做公务员或者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可能会记得,领导们集中把苹果或三星换成华为的时间,最早正是在2014年。
2013年下半年,斯诺登曝光“棱镜事件”,在美国政府监控数据的科技公司名单中,赫然出现了苹果的名字。
等到2014年,苹果又被曝出iOS系统存在后门,可以帮助美国国安局和执法机构获得用户数据。
这一背景下,一部装国产芯片的国产手机,突然间变得十分必要。2014年,搭载麒麟925处理器的华为Mate 7发布,高配版售价接近4000元。
最终出货量超过700万台。这场漂亮仗,第一次扭转了华为之前低端机的形象。
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束,国人对国货的需求被进一步点燃。同年,三星Note 7陆续发生多起电池爆炸事件,并在中国市场进行了灾难级的售后处理和公关表现。几乎同一时间,萨德入韩,也间接影响了三星在国内的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普通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正水涨船高。麦肯锡的同一份报告中,2016年中国一二线城市“较富裕家庭”的占比高达51%,三四线城市达到23%,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一部高端机。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一年华为P9和Mate 9先后发布。P9几乎重新定义了手机拍照,它不仅是华为和徕卡合作的第一款手机,还是第一台技术成熟的双摄手机,现在手机摄像头越来越多,始作俑者就是它。
同年售价更高的Mate 9系列同样十分热销,最终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
经此一役,华为真正进入了高端机第一梯队,在国内市场与苹果三星平起平坐。不过,国产手机品牌多如过江之鲫,为什么吃到时代红利,成功跻身高端市场的只有华为呢?
这就不得不提历史进程之外的另一条暗线,巧妙营销。
华为当时面对的大环境,是自小米横空出世后,各路厂商都在争夺年轻消费者。针对互联网上的年轻人,各路神仙的营销策略不仅是放低姿态,更是不要姿态。营销战最惨烈的2014到2015年,那可以说是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
“卡慢丑小米造”这种人身攻击的话术被堂而皇之地使用,更不要提在行业内怼天怼地的罗老师的各种段子。华为的余先生当然也下场参加骂战了,不过在互怼的同时,我们下面说的这些事情才彰显了华为的营销能力。
首先,重视商务人群。虽然这部分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声音小,但在现实中的购买力却很强。
君子如兰、似水流年、爵士人生,这些看似仿佛不知所云的Slogan,最大作用就是立住华为的品牌形象。年轻的朋友们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多身不由己,比如你不能戴一块比领导更贵的手表,领导也很难开口说自己的手机“碉堡了”。
第二,联名高端品牌。16年华为先后官宣了与徕卡和保时捷的合作,借势营销。郭德纲老师教育过我们,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种联名对品牌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华为的成功,日后让其它手机品牌亦步亦趋,开始与蔡司、哈苏合作,与兰博基尼、宝马联名。
第三,开海外发布会。华为2013年在伦敦第一次举办了海外的全球发布会,这一传统保留至今,甚至海外发布会往往要早于国内发布会。华为借此打造出了国际品牌的形象。
不得不说很多国人真的非常吃这一套,否则,现在各种广告里,也不会有那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另外,凭借电信设备服务商的身份,华为与很多国外运营商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帮助华为打开了在欧洲发达国家的销路,从而又让华为多了一层“出口转内销”、“畅销海内外”的品牌光环。
最后,不断增加产品的辨识度。2016年左右,正是智能手机外观开始严重同质化的时期。
三星在2015年大力推广曲面屏,苹果在2017年推出带刘海屏的iPhone X,都带有要提升产品辨识度的目的。
国内在这方面反应最快的仍是华为。早期一直坚持使用背部指纹识别,多摄时代拥有极高辨识度的摄像头模组,近两年持续使用的“药丸”屏幕,都让华为拥有了与其它手机品牌不一样的造型。
这四方面的营销组合发力,再加上遍布全国的线下渠道和网络平台上忠实用户的持续口碑传播,最终让华为在特殊的时间节点,成为了国产手机一哥。
回顾完华为的这段往事,还是想要再强调一次,历史进程与巧妙营销之外,华为成功的底色,永远是他们在芯片、拍照、操作系统等技术上的研发,没有大量的人才积累和巨额的研发投入,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包括这次华为面对钳制所发布的鸿蒙系统,虽然存在争议与不足,但必须承认,也是靠华为多年的技术积累才能有的成果。
那么,华为之后,冲击高端的小米OV真的准备好了吗?不知道这一次,时代与命运选中的幸运儿,又会是谁呢?
参考资料:
1.华为手机往事:一个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饭统戴老板,2019.5.9;
2.2011年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
3.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麦肯锡;
4.首次全球产品发布会,华为是否足够闪耀?,爱范儿,2013.6.19
5.Top R&D Spenders: The Biggest Investors of 2020,SpendMeNot,2021.5.7
以下是本期内容视频版,更多关于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解读,尽在【X科技实验室】视频号。另外也可在抖音B站微博搜索同名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