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韦神答辩PPT,最后一页文字被挑剔
本文募格学术撰写。参考资料:PaperRSS、量子位、抖音视频、知乎、达摩院官网
还记得那个因一瓶水、一袋馒头上了热搜的北大“扫地僧”韦东奕吗?
6月份,在一个街头采访视频中,一个看着像学生的男子手拿一瓶水、一袋馒头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结果没想到这个打扮朴素的人,竟然是北大的数学老师,而且还是一路被保送到北大的数学“天才”。他曾经两次以满分获得IMO(国际奥赛)金牌,在数学界“封神”。
10月14日,韦东奕入选达摩院第四届青橙奖获奖名单,获得100万元的奖金。
青橙奖答辩现场的一小段场景也被公开,可没想到,韦东奕的答辩ppt,最后一页文字竟被网友挑了出来,吵的不可开交...
青橙奖是致力于发现青年优秀人才的奖项,不看资历也不唯论文,每年选出10位有潜力的青年学者,每人奖励100万,支持他们成长。
今年,北大“韦神”因为发展了预解估计方法和波算子方法,解决了流动稳定性的数学理论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公开问题而获奖。
网上也传出了答辩现场的视频。
可没想到,视频传出后,韦神却因为PPT最后一页的文字,被挑剔了!
有网友发长文称:在青橙奖的答辩现场,韦东奕在PPT最后一页上写得8个字是“感谢各位专家聆听”。他认为“聆听”这两个字用词不当,用在这样的场合不合适。
网友表示,聆听应该是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是谦词,应该对自己使用,韦东奕写专家认真聆听,意思就是专家虔诚的听自己讲话,完全搞反了,没想到韦神也没逃过用错词!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表示:“这样的用词很无语”。
也有人调侃到,网友之所以对最后一页这么挑剔,估计是前面的ppt全看不懂,只能看懂这最后一页。
一个词就能引爆讨论
韦神是何人?
为什么韦神一个ppt措辞都能引起这种超高讨论度?
这还要从那个“一瓶水,一袋馒头”的视频说起。
6月初,在一个街头采访的视频中,一个看着像学生的男子手拿一瓶水、一袋馒头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但是!听到介绍才知道,这个打扮朴素的人,竟然是北大的数学老师,而且还是一路被保送到北大的数学“天才”。
他就是两次以满分获得IMO(国际奥赛)金牌,在数学界“封神”的韦东奕。
或许是因为这有点像 “扫地僧” 的形象。
大神的这段采访也立即冲上了热搜。
后面网友发现,韦东奕高中就被保送北大、一人碾压其他高校学霸、拒绝哈佛邀请、现任北大助理教授.....
他的title和他的经历一样,可以说是一路开挂向前。
韦东奕1991年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授,身为数学系教授的父亲,更是对他影响深远,如今对数学的热爱,主要来自父亲对他的影响。
14岁时,韦东奕被破格录取到了附中的奥数班,凭借数学天赋,直接跳过中考,算是被“保送”到重点高中的。这才是他天才之路的开端。
15岁,他入选数学奥赛国家集训队,他在数学方面的强大,令队友、教练叹服。韦东奕创造了24道题完成了23道半的纪录,唯一没解出的那半道题目,队友更是全军覆没。
要知道,集训期间共有8场大考,每次要在4小时内解3道题,共24题,而当时国家奥赛金牌得主的最好战绩,是4小时内完成2道。
2008年,在第49届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500多名选手,他们一共需要完成6道大题,比赛时长为两天,每天4个半小时。
最终,17岁的韦东奕6题全对,获得了IMO满分金牌。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有一道难度最大的平面几何题,让国家队教练花费了3小时,而韦东奕竟然用纯代数的方法,只用2个小时就解了出来。
韦东奕(后排左起第二)
一年后,韦东奕以完全体出战,囊获了他参加的所有比赛的满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IMO。他也是09年IMO全世界仅有的两个满分之一。
而韦神与竞赛界其他高手与众不同的点在于,他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在此之前是个不出世的天才,许多解题方法都是自创的,往往比标准解答更简洁,被誉为“韦方法”。
2014年,韦东奕获得了北大学士学位,人称“韦教主”,北大的数学学神。
2018年,他获得了北大博士学位。
2019年,他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并出站,2019年12月之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
曾经,在江湖上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为了“抢”韦东奕,哈佛给出了一系列令人心动的优待,甚至愿意为了韦东奕打破校规 ——只要韦东奕愿意来哈佛读书,可以直接免掉英语考试。
但最后,韦东奕还是选择了留在国内。
在这回青橙奖的答辩现场,也有记者问韦东奕“为什么没选择哈佛?”
韦东奕表示:“我不太喜欢出国,可能也不适应国外的生活,而且感觉英语考试挺难的。”
不少同学也笑称自己终于跟韦神有共同点了。
答辩现场,当被问及100万奖金怎么花时,韦神简单的回答了三个字“存银行”。
朴实、不善交际、数学天才,这样的韦东奕,引起了无数网友的敬佩。有人表示:这样的学霸,一定要保护起来啊!
人类发展需要划时代的科学家,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给韦神留出一片净土,让他能沉浸在自己所热爱的数学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