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辆车一年赚2000万:为什么你的小区旁,会停着一辆救护车?

共 3456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10-02 01:16


导读:解决问题,还需要公共服务的持续投入。


作者:正解局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微信ID:zhengjieclub)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相似的经历。

我先前散步,在小区旁看得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条僻静的小路边,一直趴着一辆外地救护车。除了车牌号后几位在变,车子其他外观几乎一模一样。

我就奇怪,现在医疗资源紧张,像救护车应该很忙才对,为什么会孤零零地停在小路上。

后来,和一个医院的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说到这个事儿。

他告诉我:这叫“黑救护车”。

我回来一查才知道,原来这里面门门道道多着呢。可以说,就是一个灰产。


01 20辆车,一年赚2000万

在中国不少城市大医院的周边,都能看到这些黑救护车的身影。

而有些黑救护车的背后,是团伙在经营。

央视等很多新闻媒体就报道过,哈尔滨市南岗黑救护车恶势力团伙案。

▲当时的新闻报道

根据报道,2009年,团伙头子张小滨注册了名为哈尔滨康顺的救护服务中心,专做哈医大一院的院后转运生意。

后来由于未按时年检,服务中心在2016年被工商局注销。

但张小滨的生意照干不误。

而且,团伙员工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发放小广告;也有人专门负责招揽生意并与家属对接;还有人的工作是调度车辆进行转运。

更关键的是,他“垄断”了那片的救护车业务。

根据警方介绍,“如果外地救护车进来了,停在这个院子里时间稍长,他们就会采取扎车胎等行为,导致这么多年下来,外县的车辆和外地车辆,包括120,都知道也不进去。”

对于不愿被“招安”的黑救护车,团伙内有专人来对付,轻则恐吓,有的则直接上手打砸。

即便打坏了,也不用担心,张小滨出面来收拾,赔钱摆平。

▲哈尔滨“黑救护车”团伙组织

别看团伙人数不多,利润却相当丰厚,光一辆“黑救护车”半年就能收入47万元。

张小滨手里最多曾有20辆“救护车”,算下来,一年能有近2000万的收入,这可比一般的生意挣钱多了。


02 不给钱就拔氧气管

垄断了“生意”源头,只是这些“黑救护车”作恶的一个方面。

更让人愤怒的是,有时他们为了钱,不惜拿人命来要挟家属。

澎湃新闻上,就曾有一篇报道。

河南中牟县的丁先生,父亲在郑大一附院治疗,病情严重后,就想让父亲叶落归根。

但不想落到了“黑救护车”手中。

在车上,对方直接开价4000块(仅仅40多公里路程)。

他刚要犹豫,没想到车上的“白大褂”当时就把他父亲的氧气管给拔了。

一路上,对方不断要钱,花了5500块,才算送父亲回到老家。

▲当时的报道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可能很极端。

“黑救护车”生财之道,的确算不上光彩。

别看“黑救护车”什么资质都没有,生意涉猎范围却很广。

无论是承接患者转院、出院,还是遗体转运,只要能挣钱,长途短途、活人死人都拉。

大部分“黑救护车”车主会和医院临时雇佣的护工打成一片,寻求出院病人的相关线索,并给予一定报酬。

▲黑救护车揽客小广告扎堆医院ICU门口

通常情况下,正规的救护车6元一公里,但黑救护车即便是良心价也要贵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

退一步说,掏钱也就算了,但关键是有时连最基本的安全都难以保障。

前些年就有个案例。

沈阳一位程女士的亲属,投奔她治病,坐的黑救护车。

当时,黑救护车上既没有医生,也没有使用抢救设备。

更可气的是,黑车司机中途还“开小差”去看望朋友,结果程女士亲属因延误时间,白白送命。

▲一辆发生车祸的黑救护车 来源:华商网


03 为什么有“黑救护车”?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分辨“黑救护车”。

改装后的面包车,喷上白漆,涂上红腰线。车顶也有警灯,外观就和真救护车基本一致。

里面的救护用品也是一应俱全,不仅有氧气筒,还有小的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等仪器,甚至担架车也和真救护车上一样。

▲有的“黑救护车”甚至还配置了心电监护仪等诊疗设备

这种救护车在外观上迷惑性非常强,让人分不清真假。

但最早的时候,“黑救护车”并没有这么“正规”。

通常只是简单拆装过的中巴车,有个简易担架和氧气包,能挂盐水的钩子,非常简陋。

“黑救护车”上配备的医护人员,基本都是网上临时招聘来的,不懂医疗知识,更没有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证。

尽管如此,架不住市场需求大,让这个偏门生意得以发展。

▲也有的黑救护车设备简陋

我们人口众多,特别是老龄化到来,住院、出院人数就非常多。

光是2019年6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就超过2000万。

更重要一点是:我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

这就导致很多病人需要救护车送到医院、转院或送回家,带来了巨大的用车需求。

就比如,我开头说的,我住的附近方圆2公里内,有3所三甲医院。

这也是我老看到黑救护车的原因。

▲新民晚报曝光的黑救护车

还有一个原因:真救护车的确很紧张。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执行原卫生部1994年发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即每5万人口要配备1辆急救车。

实际上,很多城市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武汉就曾遭遇到这样的情况。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武汉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在采访中透露,疫情发生前,武汉全市仅有57辆救护车。

按照武汉1121.2万常住人口计算,武汉市约19.6万人才有1辆救护车,远低于国家标准。

而在国际上,法国、意大利救护车标准配置是2.5万人/辆,而德国则为1万人/辆。


但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数量达标,也不一定意味着急救能力就跟得上,像周转、维修等难题也难以解决。

北京市急救中心官员接受采访时曾说:“很多车辆因缺乏维修经费长期趴在车库无法上路,真正运行的救护车仅有一半。”

原因是正规医院的救护车受制于政府定价,长期亏损,不少地方只是勉强维持着。

像乌鲁木齐新化医院,承包了乌鲁木齐东南方圆150公里的急救任务,却一直都赔钱。虽然几辆车一年可以收入十多万元,但救护车本身和人员费用就得花费80多万元。

这种情况下,增加新车更是有心无力。

同时,急救中心的工作量又多又累,工资待遇也一般,愿意留下的人少之又少。

大部分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都很紧缺。

由于急救中心人手、车辆都非常不足,急救中心只能优先保障院前转运即接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延后”院后转运的需求。


在国内,关于院后转运这个领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黑救护车”借机钻了不少法律的空子,通过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对黑救护车,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

今年2月,河北保定就通过套牌车,一举查处15辆黑救护车。

还有很多城市,已经在加大救护车配比,比如武汉提出来到2025年救护车达到每3万人1辆。

现在国家的最新政策是,以地级市为单位,要按照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

像2021年3月实施的《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还规定,每个镇、街道至少配备一辆急救车。

在公共服务上,持续不断的投入,总会有把黑救护车赶出市场的一天。

相信,不久以后,病人和家属再不用去费力地分辨什么真假救护车,更不用在“救护车”上担惊受怕。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10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100万人次,在这里,穿透信息迷雾,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医疗机器人建模与制造

干货直达👇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读书 | 书单 | 干货 | 讲明白 | 神操作 | 手把手
大数据 | 云计算 | 数据库 | Python | 爬虫 | 可视化
AI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NLP
5G | 中台 | 用户画像 数学 | 算法 数字孪生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