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读者来咨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编程好习惯?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成熟的技术诞生,可以没有博客没有书籍,但一定会有一个官方文档,毋庸置疑,它一定是最准确、最实时的资料。编写官方文档的人,也通常就是这些技术或者软件的开发者,他们是对这些东西最了解的人,所以编写的文档不仅质量非常高,通常内容也都是最新的。因此,官方文档远比网上的各种博客和论坛等更适合入门学习。当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技术细节的时候,认真将官方文档过一遍,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和认识模糊的地方都会清晰起来。程序员都应该掌握通过官方文档去学习一个技术的能力,掌握了这项能力,你就具备了学会其他一切技术框架的基础;而且原汁原味的官方文档,还能锻炼你的自我学习总结能力。很多人总以为无论什么都 Google 一下是一件很 low 的行为,但其实,普通程序员+ Google=超级程序员。用好搜索功能,Google +Stack Overflow + GitHub 能解决你的大部分问题。当然,超级程序员可不是会Google就行的,把 Google 到的东西吸收并运用起来,才是真正的能力。不过,无论是看官方文档也好,还是面向 Google 编程也好,都必须要掌握较好的英文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阅读文档,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ITWorld 曾经发起过一个“程序员最头疼的事情”投票,结果,近半数的程序员认为命名是最头疼的事情。有时候代码写嗨了,命名的时候就开始放飞自我,gousheng、tiedan、xiaonaigou、i、j.....自己是写嗨了,其他人阅读起来就懵逼了。
所以,不论是内部变量还是全局变量,都要形成自己的一种命名规则,能够一眼看明白变量的意思。混乱或错误的命名不仅让我们对代码难以理解,更会误导我们的思维;反之,良好的命名,则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代码易读性,也能大大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命名一样让程序员头疼的还有两件事:写注释头疼,别人不写注释读着头疼。之所以要写注释,是因为当你在写某个程序的时候,可能当下记得很清楚,这一段是什么机制、如何实现,但是当你写的程序越来越多,你会忘记当初为什么这样写,改动和交接也十分麻烦,对代码进行注释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注释不仅可以让人读懂代码,甚至能让读代码的人获取更多信息。不过,注释贵精不贵多。要杜绝大姨妈般的“例注”,漫山遍野的碎碎念注释,实际就是背景噪音。“不要重复造轮子( Stop Trying to Reinvent the Wheel)”, 可能应该是每个程序员入行被告知的第一条准则。写程序实际上是一个最能“偷懒”的工作:你现在费力实现的每一个功能,可能早已经有极好的解决方法贡献在开源社区,使用好现有的轮子和各种开源库,会让你事半功倍。当然,要找到一个非常适合的轮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有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了轮子,却发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还是无疾而终。不过,除了写大量代码,提升编程能力还需要大量阅读别人写的代码。一来,阅读源码可以提高编程能力。学习都从模仿开始,不管是入门时阅读教程里的示例代码,还是进阶时阅读优秀项目源码,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二来,阅读源码可以提高 debug 能力。只有练习积累的阅读代码的能力,才能看懂代码,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代码中的问题。最后,阅读源码可以帮助形成良好的代码风格 。“开发”不仅要写可以执行的代码,更是 要写别人读得懂的代码 ,这对代码的维护和扩展大有好处。一个程序员能否精确评估开发时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对于新手程序员来说,宁可多算一周,不可少估一天。过于“乐观”容易让你的 boss 受惊吓。毕竟,在评估开发时间的过程中,你需要预设各种修改对其他模块的影响。一个修改后的单元测试,可接受测试,UAT 环境测试,再到上线,很多地方都是需要花时间的。一旦某个测试不通过,然后又得调试,修改,再进行单元测试......谁能保证每次修改都是一次通过的呢。一个程序员最大的勇气就是看自己三个月之前写的代码。但是,学习如何将你的代码重构为一份更好的代码,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技能。好的代码是改出来的,代码需要不停的重构, 重构应该贯穿代码开发的整个阶段。重构也并不应该是在几个月之后重构,最好的方式是实时重构。写一天代码,70%的时间都放到重构上都不过份。最后,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新手程序员,找一个可靠的前辈带领自己,是一个非常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选择。- 支持你:不会因你的成功而利益受损的人。eg.同事相互竞争
- 高标准:能让你保持高标准,并不只是为了应付今天的工作,也是为了日后成为更资深的程序员。
这样,当你的工作遇到各种问题时,你的师傅可以带领你走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上。‧‧‧‧‧‧‧‧‧‧‧‧‧‧‧‧ END ‧‧‧‧‧‧‧‧‧‧‧‧‧‧‧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回复“加群”按规则加入技术交流群。
点击下面图片,有星球具体介绍,新用户有新人优惠券,老用户半价优惠,期待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分享,欢迎点分享、收藏、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