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一个比造车更大的百万亿级风口

蓝鲸浑水

共 336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5-01 00:45



近期,科技公司频频宣布下场造车。自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投资风口。而在汽车之后,下一个风口行业风口或已初现端倪。

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

今年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决策层再度重申“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目前,碳中和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市场热度继续攀升,碳中和或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大风口。


什么是碳中和?

2020年,我国提出“30·60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目标中提到的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据浑水统计,仅在2020年四季度,生态环境部就有6项政策、文件提及碳中和的相关政策。包括:《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 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纳入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名单》、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发表文章:编制实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抓紧编制 《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发表文章:编制实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

目前,已有城市先行落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广东省已发布《广东省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

绿色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得到全世界大多数人的认可,在这种趋势之下,旧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在生产的迭代中,势必会产生新的风口与红利。谁可以更及时的更新生产模式、制定行业规则、确立新的标准,谁就将在下一个时代占领先机。



市场规模几十倍于“造车”

中金公司研究团队预计,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总绿色投资需求约为139万亿元,其中2021年到2030年的绿色投资需求约为22万亿元,2031年至2060年的绿色投资需求约为117万亿元。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内18家研究机构开展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提出的“1.5°C目标导向转型路径”构想显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新增投资138万亿元;“2°C目标导向转型路径”构想也需要新增约100万亿投资。

落基山研究所与中国投资协会联合发布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投资机遇》中则提到,碳中和将撬动70万亿绿色基础设施投资。

这一数字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价值?

以巨头竞相涌入的造车为例。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2025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这表示,以现有销量作为基准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万辆,是目前的5倍左右。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万亿左右。

而碳中和所需的投资,将是“造车”市场规模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嘉实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关子宏表示,“预计未来十年二十年,每年在(碳中和)的投资将超过4万亿元甚至超过5万亿元,将成为全球的一个经济动力,而且是一个持续性的改变。”

未来数十年内,所有行业都将值得用“碳中和”来重新改造,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将对这一领域持续投资,碳中和无疑将成为投资市场的下一个“黄金赛道”。

在关子宏看来,“碳中和的机遇是过去10年或者20年里,我们看到的其中一个重大机遇,因为它不仅仅改变了金融市场很多的运作或者投资的目标,更带来我们生活上的一些改变。任何的投资标的,我们都可以看到碳中和带来的影响或者机遇。”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订以来,全世界的资本都在闻风而动。在大流行的背景之下,资本的流向愈发注重环境与社会。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投向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钱相较2019年翻了一番。

ESG资产管理规模自2014年以来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成为投资界的热门标的。摩根士丹利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个人投资者希望投资ESG基金以获得财务回报和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1月20日,雅安绿色产业股权投资母基金成立,基金总规模10亿元,主要投资雅安市绿色产业及其它新兴产业;1月22日,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1月24日,三门峡市投资集团联合上市公司、新能源车企,总规模10.01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基金完成注册.....政府引导基金和投资机构纷纷集结。


巨头纷纷已经入场


3月17日,高瓴资本发布《迈向2060碳中和——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和挑战》报告。几日后,高瓴创始人兼CEO张磊表示,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向上,市场化的PE/VC机构大有可为。


3月21日,中金资本与协鑫能科拟合作发起设立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3月29日,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资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

不止是资本市场,我们熟知的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碳中和的历史进程之中。

打开苹果官网,你会在“环境责任”页面里看到,“自 2018 年起,Apple 所有的零售店、办公室和数据中心均已使用 100% 可再生能源。今天,我们已在所有运营环节实现了碳中和。”

此前,苹果公司曾对外宣布,计划203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新潮流。

2021年1月,腾讯便已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通过对腾讯滨海大厦和数据中心进行绿色改造,部署智能供暖、照明系统,可为滨海大厦每年节电约 132.61 万千瓦时,天津数据中心通过余热回收方案,重复利用热能,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据了解,腾讯研发的节能技术已经迭代到T-Block 4.0 版本。

2月,华为发布“零碳”网络解决方案。旨在助力运营商实现零碳网络战略,规划绿色高效和节能的“零碳”网络,实现能源网络全生命周期的零碳管理。

百度则利用自主搭建的“飞桨”AI 智能控制系统,规划能源消耗,确保数据中心保持高效能运行。2020年,百度的全部自建数据中心年均PUE为1.14,能效最高单体数据中心年均 PUE 低至1.08。

3月,蚂蚁集团对外承诺:在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的碳中和,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

4月,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与转转、滴滴青桔、饿了么等互联网企业共同发起《循环经济碳中和行动倡议》。

预计在今年,将有更多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启动并践行碳中和战略。

从商业层面来看,科技巨头耗能巨大,推出碳中和战略短期来看或存在资金投入,但长远考虑更是其顺应时代发展、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战略远见。

创投领域从不缺少风口。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造车……

每个大的风口都诞生了不止一家大型企业,而碳中和与以往的每一次风口都有所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碳中和的理念取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共识,并有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为其提供约束或支持。


借助科技的力量,改造多年来追逐的环境保护议题立下了一个可行可测的目标,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共识。

当下,全球的产业正处于从高碳向低碳、净零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后疫情时代,可持续发展正愈发获得资本青睐。这一变动将重塑能源、制造、科技、消费等众多行业。而价值的重构,也蕴含着百万亿级的市场潜力。谁先适应趋势,无疑将在后疫情时代获得更多红利。


— END —
 
【蓝鲸浑水】聚焦泛互联网行业 
 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2020哔哩哔哩流量生态白皮书》,提取码: qa3b

浏览 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