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如何成为效率爆表的人?
我是法医,一只治疗系前端码猿🐒,与代码对话,倾听它们心底的呼声,期待着大家的点赞👍与关注➕,当然也欢迎加入前端猎手技术交流群😛,文末扫码我拉你进群,一起交流技术以及代码之外的一切🙆♀️
转载自Duing(ID:duyi-duing)
当大家看到本推文的时候,大概第一季度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已经结束啦。对!你没有听错,不知不觉2022年已经过去了1/4,过去的90天里你赚了多少?是否完成了规划的小目标?
各位小伙伴最近是不是经常会有这些感觉:即便晚上很早睡,早上醒来起床会感觉特别困乏、身体无力,吃过午饭后下午一直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中,打不起精神来。这其实并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而是我们俗话说的“春困”。
嘴上说着加油努力,身体却很诚实。
心口隐隐作痛,上班习惯性犯困……
都说春困秋乏,你很可能是这样的↓↓
想要尽早摆脱疲乏的状态,在新的一季度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今天的文章,小渡来为大家支几招!
经过周末的休整,你精神饱满地来到公司。这时候,往往第一件事情就是开例会。领导在白板上画着项目日程表,先到的同事在默默地玩手机。
已经过去十五分钟了,怎么还没开始?原来是在等那些“还有两分钟就到”的同事。
好不容易人齐了,会议开始。同事们挨个汇报工作,如果遇到特别能说的“话痨”,一个人就能说上个把小时。例会终于散场,此时已接近中午......你突然发现,整个会议中和你有关的部分其实五分钟就能讲完。
这时的你已经从早上的“满血复活”开始“失血”……心态逐渐爆炸。
某医美平台的一位副总裁就曾提到,公司一旦组织大型市场活动,最头痛的就是没完没了的低效开会。
大型活动涉及跨部门沟通,然而,很多人出差在路上,想要找个时间通个气真的很难。“会议多时间长,参与人员不全,整理会议纪要和邮件来回同步很容易出现关键信息的遗漏。”
类似低效开会这类让你心态爆炸的场景,在团队工作中还有很多,比如,工作文档审核,甚至贴发票报销这些“小事儿”,都会让你感到崩溃。
其实,当代职场人实际上个个都是效率青年,在工作上对效率的追求渴望,一点也不亚于对年假的渴望。
然而,每日沦陷于这些低效工作和杂事的时间,会让你逐渐丧失对工作的激情,职场竞争力逐渐被消耗殆尽,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职场低效怎么来的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认为高效就是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一边写方案,一边查资料,一边回信息,一边还能听听音乐、放松身心……
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大脑是无法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它只能一项一项地处理。因此,当我们「同时做ABCD多件事情」时,实际上是什么呢?是大脑先集中处理A,然后切换到B,再切换到C,再切换到D……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大脑的注意力跟工作记忆本质上是一个东西,而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极其有限的(4个单位)。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同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只能把极少数的信息储存在工作记忆里,让大脑对其进行处理。一旦超出这个负荷,我们就不得不把先前的信息清除出去,再重新写入。
这不但无法提高我们的效率,反而当我们多次经历切换,多次堆积「注意残留」时,我们只能剩下很少的精力和资源,用来处理眼前的事务。
另外,频繁切换工作场景,也是低效率工作的原因。
先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许多人的办公桌都很乱,那么,是常常整理办公桌好,还是不整理好呢?
答案可能会出乎意料:不整理办公桌会更好。
为什么?因为大脑有一个特性:喜欢把两样东西联系起来,建立起快速的反应。所以,当你长时间在比较凌乱的办公桌上工作时,大脑就会把这种办公桌的状态跟工作状态建立联系,让你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
反之,一旦你整理了办公桌,这种联系就会被打破。从而,你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而且很容易被打破。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从头开始就保持办公桌的整洁,那么就可以保持下去;但如果你的办公桌一直都那么乱,那也没有必要去整理,保持它的自然状态,可能是更好的。
这个原理可以迁移到很多地方。比如:为什么许多人远程工作或自由职业时,在家里总是感到状态不佳?原因就是:大脑已经把家里跟「休息」建立起了联系,从而导致你在休息状态和工作状态两者间发生矛盾。
因此,如果你有在家里学习或工作的习惯,那么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好分区:最好是能够把家里分成几个功能区域,在一个功能区域里面只做一种事情,需要切换时,就换一个功能区域。
比如:如果你习惯在沙发上看电影,那么就不要在沙发上读书、工作,因为这样很容易分心。而是专门腾出一个区域 —— 哪怕只是一张椅子和一张桌子也行,一定要把它跟其他日常活动区分开来。
还有一点,干完活就奖励自己立刻休息,其实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很多人有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一天里面,只要干完了一件比较重要、困难的活,就总会对自己说:今天的事情已经完成了,可以休息了。然后心安理得地去休息、娱乐、放松……
这其实是一种浪费。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工作状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大脑对奖励的反应和预期。
简单来说:什么情况会让我们的状态变得高涨?通常是两种情况:第一,是你刚刚得到了反馈,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大脑处于「踌躇满志」的时候;第二,是你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和渴望,这种兴趣和渴望提前给大脑「预支」了奖赏,让大脑处于「动力十足」的状态。
而你做完了一项困难的任务,其实正好处于什么状态呢?第一种状态。
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呢?不是见好就收,而是乘胜追击。
但为什么许多人在完成一件困难的任务之后,就会感到没有斗志,不想继续动脑,只想休息呢?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需要休息,而是我们长久以往的惯性思维使然。
只要你觉得「我做完了今天的任务,该休息了」,大脑就会自动调到休息状态,于是,让你难以集中精力,大脑也懒洋洋地不想动……
但反过来,如果你相信:做完了一件困难的任务,刚好热完了身,现在正好处于状态高涨的时候,那么,你就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这届职场人,需要高效率
1. 创建“最重要任务列表”(MIT)
创建“最重要任务列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将创造你想要实现的最重要的成果。
原理很简单。一个人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并且所有的待办事项并不是同样重要的。其中一些事至关重要,而另一些则可能没那么重要。因此,在花时间做其他事项前,应该将时间、心力和精力集中在那些可以获得最大收益的工作上。
因此,在每日伊始,创建一个包含2至3个MIT的列表,然后集中精力以尽快完成这些任务。将此列表与常规待办任务列表或任务追踪系统区分开。MIT列表并不代表每天只完成这3项任务即可,而是确保在完成这3项最重要的任务前,不去做其他任何事。
正如高效专家詹姆斯·克利尔(James Clear)所说:“如果您每天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那么您将总能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我虽不了解您,但这对我很有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浪费时间去做待办事项表上第4、第5或第6重要的事情,却从没成功地解决最重要的事情。”
请记住,MIT列表法的核心观点是使你工作的8小时尽可能的高效。如果您能够完成1至3件至关重要的任务,那么其他任何事都将变成次要甚至是不必要的。
2.52-17工作法
DeskTime,一款效率应用程序,对最高效的员工进行了研究,以查明导向最高生产力的确切时间段。研究结果令人惊讶。最高效的人每次工作52分钟后会休息17分钟再继续工作。在一个工作日的跨度上,实现最高产的秘诀并不是延长工作时间——而是在多次休息中,更聪明地工作。
这是由于较短周期的工作时长被认为是强烈爆发的冲刺。高效员工带着紧张的目的充分利用这52分钟进行工作,而后短暂休息来为下一轮爆发做准备。
换句话说,他们带着目的工作。这些52-17时间块分别被称作主动块和反应块。主动块是指专注于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的时间块。这是在重要的代码块上取得进展、起草关键技术规格或为下一个出色产品设计雏形的时间。而反应块是给予您时间来解答疑问和处理干扰事项的,例如:邮件和临时会议。尽管休息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却益处多多。
研究表明长时间工作会对完成某项任务的工作水平有害。重复性的高强度工作会导致认知上的无聊,进而使人们无法继续进行任何工作。人脑无法连续工作8小时。刺激大脑创造力的更好方法是进行适当休息。因此通过强迫自己在固定结构中工作并在给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可以确保自己专注在每一个正在执行的重要工作上。
3. 最后,选择每日重点项
人的思想以动力为燃料,而动力被奖赏所驱动。每日重点项就像一剂催化剂,可以让人一整天都保持活力。一天的重点项是自己认为这一日的“亮点”之处。
对于重点项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 紧急程度:今天最迫切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 满意度: 一天结束时,哪件重点项带给你最大的满足感?
· 喜悦程度: 回顾这一天,哪件事情使你感到快乐?刚开始,选择重点项可能会很难。但渐渐掌握诀窍后,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请牢记,高效的目标是运用最多精力,处于巅峰状态的高效时间以便在最重要的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的高效并不是花费更多的时间;而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
最后,小渡想强调一下,请牢记,高效的目标是运用最多精力,处于巅峰状态的高效时间以便在最重要的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的高效并不是花费更多的时间;而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
恰如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说:“除非我们有能力管理时间,否则我们将无法管理其他任何事情。”
RECOMMEND
很感谢小伙伴看到最后😘,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到您的的话不妨关注➕+点赞👍+收藏📌+评论📜,您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欢迎加入前端猎手技术交流群😛,文末扫码加我微信,我拉你进群,一起交流技术以及代码之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