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俞军说:这个方向的产品经理会是“不错的选择”?

明天上线

共 4294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03-06 20:34

点击上方公众号

关注我们


#100#

‍‍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

1993年,电话、诺基亚进入我们视野

1997年,进入互联网时代

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高速发展

2003年,淘宝成立

2004年,房地产开始上涨

2009年,校内网、QQ空间、开心网等崛起。

2010年,团购兴起、爆发了3Q大战。

2012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政策。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


时代造就了一批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遇。

大约05年以前,能进入—家宝洁这样的世纪百强公司,是毕业生最美的选择。

而05年之后,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多会选择去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的红利,带动了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也挖掘了互联网的红利。

最终涌现出了很多世界级规模的产品,和神一样的产品经理。

(2017乌镇互联网大佬饭局)

此后每年,有大量的新人,通过社招或校招的方式,涌入产品经理赛道。

然而,当我们把探照灯指向现阶段,会发现,互联网行业和产品经理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年的小甜甜,是否已经成了“牛夫人”?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一句“流量枯竭”,而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切身感受。


提到内卷,有人说,产品经理诞生之初,就已经是非常内卷的职业。
现在,更是!
随便想来几个原因:

(1)职位的权责相对不确定的,为左右逢源各路诸侯,要懂一点技术吧、懂运营、懂设计吧……重要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如何有效学习高回报的知识。

(2)光学习做事情还不行,被称为“工具人”,要有商业思维和市场感,才能确保整个团队方向战略正确。有加班加不动的时候。

(3)每个公司的特殊性不同。不要认为自己一直这样做事的,就是对的。很可能换个公司。就从“CEO”前身,变为端茶倒水的。

(4)同样有35岁、996、985、211的过滤门槛。

因为还没看到行业周期的力量,所以人才还在多年的“惯性”下,持续涌入。

互联网领域依然是大部分毕业生期望的领域。

互联网公司的职位的热门程度,产品经理仅次于技术类。
新世纪以来,技术周期一直在上行,新技术一直在不断改造既有商业模式。
当互联网红利消失,证明这种技术缺口已经差不多了。

2019年大厂裁员,就是经济学理论的再验证:可以被创造的行业已经差不多了,现在互联网都是巨头天下,群雄逐鹿时代过去了意味着产能缺口逐渐在缩窄。

查理芒格说过的一句话,“宏观是我们要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地方。”



“选择大于努力”,内卷之下,产品经理如何给自己一个良性的发展赛道呢?


俞军说:做to B产品,是求稳的产品经理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向!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互联网公司,或产品经理如何选择一个领域,其实本质上是看市场的需求。

01

需求就是机会

乔布斯说:“满足需求是平庸之为,引领需求才是高手之道。


但大多数人,能发现和满足他人需求,就已经难能可贵。


三百六十行,唯有互联网行业把“需求”两个字念出了精髓。


“需求”在互联网从业者每天的工作语中,频率可能是最高的。


甚至“用户就是需求的集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需求呢?


凡宇宙种种,存在本身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对周围和自身的诉求:


  • 存在本身的需要;

  • 与外界关联之后的需要;

  • 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下演化出来的需要……



有需求,就有被满足的渴望。


  • 满足的载体是产品;

  • 途径是交换;

  • 成本是价值;

  • 一切的处理者,是人。


从互联网角度把这些需求进行归类,真正有价值的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人的需求,和社会组织的需求。


二者并不是孤立的:通过人与组织的交互,比如上班,就形成了交叉领域的需求。


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产品的边界。


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就出现了红海或蓝海。



从被视为2B元年的15年至今,在国内,2B行业的市值来看,仍远远低于国外。

这就从一定层面说明,国内的2B市场,潜力巨大,似乎就是“蓝海”。


简单分析2B发展滞后的原因,大致三个方面:


  • C端市场吸纳了用户、创业者。更容易出现高盈利。

  • B端市场环境尚在发展阶段,不容易标准化。

  • 投资人的逐利性。


02

B端产品“香”在哪里?

以前,仿佛不做Ap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产品经理。


而现在,产品经理圈子里的B端课程和B端书籍推广明显多了很多。


是退而求其次,还是行业本身的发展具备了条件呢?


2B产品“香在哪里,主要还得从四个方面分析:


(1)流量红利消失


什么是流量红利期,就是狼多肉少,一窝蜂渴望使用产品。


从08年到13年,移动化带来的新产品把用户每周上网的时长,从PC时代的16小时,提升到了25小时,提升比例56%。


大约从13年,进入了流量的瓶颈期。


因为此后的五六年里,用户每周上网时长,累计也只提高了2.6小时。

这种客观的艰难所映射的瓶颈意味着,市场增量已经见底,巨头们早已完成了升级和装备,后来者不留神就成了一道经验之菜。

这就迫使互联网创业者寻找新的方向。而互联网+也为B端吹起了一阵风潮。

(2)VC资本趋稳

资本在C端市场的金效率趋低,资本家变的谨慎,而随着2B市场的发展,必然愿意扶植线性盈利、相对稳定的B端市场。

(3)企业需要降本增效

行业本身的发展和壮大,自身也需要高效系统赋能,以求降本增效。并且这种诉求呈现规模化。

(4)人力成本的升高和计算机技术发展

人力成本的攀升,导致企业宁愿作为甲方花合理的价钱租用、购买,也不原因自己招人开发。同时技术的发展让这种分工、协作变得便捷可行。

2B产品与2C产品相比的显著特点如下图所示:

相对而言,to B是保守但稳定的业务方向。因为这个需求永远存在。
所有企业发展越好,所有业务规模越大,这方面的需求就越强烈。
此外,大企业也不会像to C产品一样只有一两家幸存,仅互联网就有很多企业和很多业务足够大,所以岗位容量多,选择丰富。

再者,做这些工具产品的方法和原理也比较相似,经验价值有一定可迁移性,所以如果离开一个大企业,还能去另一个大企业。

所以,做to B产品是求稳的产品经理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向。


03

如何做好B端产品?

如何做好B端产品?无疑是个很大的话题。

本文尝试从产品选题、业务、用户画像等方面,做简单的个人意见分享。

(1)产品选题

在产品选题上面,需要结合自身的SWOT分析。

S:寻找对自己有利的领域,不仅仅是做产品,更是做服务。所以推广能力、服务能力、产品能力是三辆并行马车。

在前期可以从自有业务做起,慢慢推向其他公司。也可以采取孵化合作的方式推进。

O:关注自身的弱势,打造天然壁垒护城河。产品可以抄到,但IP和服务等是无法被抄袭的。

T:寻找朝阳行业和市场空间更大的方向。比如医药零售端容易被巨头垄断。但是做AI辅助延误研发,大数据预测药物选型、自动模拟蛋白靶向效果等,就是更加有生命力的方向。

T:注重良性盈利模式的培植。以启用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至于在某些外部威胁中进退两难。此外可以寻求与强者联合。


(2)业务第一性

B端产品在细分上,包括2S、2G等。以面向业务的方式设定产品,这就注定带着业务的色彩。

行业壁垒导致不同意真正做到同理心:自身不是用户,主观臆想容易出错。

需要一定的业务背景;重视逻辑和流程,通用和个性化定制需求权衡。

B端产品的C位产品经理一定要了解业务。关于业务的调研可以参考另一篇文章以B端系统案例,解析需求调研5个方法

(3)用户的角色性

需求是用户的需求。B端的用户是一群带有角色的人。他们不是自然属性的角色,比如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会计、售后客服等。

B端产品的用户画像就不能采用无脑硬套C端用户画像、刻意为建立画像而画像、过于追求画像广度而不注重深度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用户画像的勾勒。

免导致与业务场景的关联甚微无法对垂直业务进行有效赋能、目标客户锁定出现偏差导致无法创造真正的用户价值,间接的导致产品无法创造商业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B端用户信息获取壁垒高。用户样本少、数据获取难、业务理解需求高、测试难进行。

不同职位不同权重,关心的价值目标、决策权、使用人数不同。不同用户的具体使用场景不同。

付费者与使用者分离:老板付费但不用,员工用但是不付费。二者天然存在迎合矛盾。

(4)B端产品的系统化

B端需求,虽然比较直接,但是更值得挖掘。因为一个诉求背后,可能就是一个业务完整链条。

强化通用的底层逻辑思维、架构能力、业务调研能力、实现机制理解等,可以参考一本后端产品书籍《后端产品经理宝典


当挖掘出所有的业务场景、用户故事地图的时候,这个轮廓才能被一点点形成产品模型,并最终完成闭环。

(5)B端产品的常见模式


  • 收费模式:

B端产品不能免费,因为盈利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客户也更容易放心。
收费模式不宜过多,因为替换成本高。

常见的收费模式:基础版免费,衍生功能付费;一口价买断;按时间、按数据量付费。


  • B端产品常见的形态:

本地部署的ERP:如药店的出纳软件、安捷伦仪器操作系统;

云端部署的如SaaS:如钉钉、Zoom、店小秘。

平台级别的PAAS:如低代码平台JEPaas简道云

非产品化的SDK:如法大大的签章接口、向芯的美颜、腾讯的鉴黄接口。


  • 重视服务和推广:

B端产品少不了一定程度的实施,因此服务是重点。
重视客单价,获客成本高,低频少用户,依赖续费。

(6)B端产品经理的日常


虽然俞军说B端产品相对稳定,但笔者认为B端产品经理比C端产品经理的要求更高。

因为除了强化产品设计能力、用户场景化通理性和换位思考之外,还要深谙行业知识、底层逻辑思维、架构能力等后端知识和能力。

目前市场上学习资料很多,但后端产品书籍不多。

如果底层逻辑思维、架构能力、业务调研能力、实现机制理解等方面薄弱的同学,欲进B端产品领域,可以学习后端产品书籍<后端产品经理宝典>。近期打5折


结语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节奏。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抓住了一波一波的机会浪潮。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节奏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认真把握自己的眼前事。


美好的事物是自然地长出来的!


   END  



公众号jjyypm回复“1”送50本电子书

总结产品需求文档的形式、规范、自查

近百篇文章合集,点击标题阅读

点亮第一时间给您推新文章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