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动荡”的六周年:市值蒸发59亿,CTO梁军离职,核心技术人才仅剩3人!

共 3604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2-03-17 17:48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寒武纪,在 2020 年 7 月 20 日正式登陆科创板时,收获了无数赞美,并被誉为“AI 芯片第一股”:这家主营 AI 芯片的公司,上市当天股票涨幅第一,收盘时报 212.40 元/股,较发行价 64.39 元上涨约 229.86%,总市值达 849.81 亿元。

彼时,许多人感慨如此年轻的寒武纪(成立于 2016 年 3 月 15 日)未来市值必将再攀高峰,但很遗憾的是,之后寒武纪的股价似乎开始“一蹶不振”。

而就在今天,寒武纪成立 6 周年的这天,其市值再次迎来“暴击”:寒武纪发布公告称,司核心技术人员梁军因与公司存在分歧,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离职后,梁军将不再担任本公司任何职务

这则公告发布后,寒武纪股价曾一度下跌 19.64%,截至今日收盘,股价已跌至 66.02 元/股,市值相较昨日蒸发约 59 亿。

看到这里,不免有人疑惑:梁军究竟何许人也,为何他的离职会让寒武纪的股价“雪上加霜”?


曾就职于华为、华为海思


2016 年成立的寒武纪,在 2017 年迎来了梁军的加入。

出生于 1976 年的梁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随后曾就职于华为、华为海思,是一名从业近 20 年的芯片架构专家,在华为海思任职期间更是主要从事网络芯片开发、手机 SoC 芯片设计工作。

梁军的加入,对主营 AI 芯片的寒武纪而言无疑是一大助力,为此在 2019 年也担任了副总经理兼 CTO 一职。

或许与梁军曾就职于华为有关,在他转向寒武纪的同年,华为就与寒武纪达成合作:2017 年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手机 AI 芯片麒麟 970,其中搭载的 NPU 模块正来自寒武纪。紧接着,2018 年华为再次推出同样集成寒武纪双核 NPU 的麒麟 980 芯片,其强悍性能依旧令人称奇。

一时之间,寒武纪名声大噪,有许多人推测这一合作的背后或许有梁军的功劳。

且不论这一猜测是否属实,仅从寒武纪本次公告中披露的核心技术人员名单也可以看出,梁军对寒武纪来说是一大技术支柱:梁军离职后,寒武纪核心技术人才仅剩 3 人。


与公司存在分歧?


从寒武纪发布的公告来看,梁军的离职原因是“与公司存在分歧”,但具体分歧并未细说,公告主要交待了梁军离职可能带来的纠纷与影响。

  • 股份

梁军并未直接持有寒武纪公司的股份,而是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东北京艾溪科技中心的出资额”,这部分梁军将以回购价格进行转让;而在任职期间获取的限制性股票,寒武纪表示“梁军已获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 8 万股,不得归属并作废失效”。

  • 专利

任职期间,梁军曾参与研究并申请发明专利 138 项、PCT 10 项,均为非单一发明人,其中 14 项发明专利已授权,其余仍处于审查阶段。寒武纪表示:“前述知识产权所有权均属于公司,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纠纷,其离职不影响公司知识产权的完整性。”

  • 竞业协议

作为核心技术人员,梁军在与寒武纪签署的《劳动合同》对知识产权、保密、竞业限制、禁止招揽与禁止干扰等离职后义务进行了清晰明确的约定,即梁军需在“两年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不得在与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经营相同或类似产品且与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单位及竞争单位的关联公司中工作”。

在公告中,寒武纪官方还补充了一点:“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未发现梁军先生离职后前往竞争单位工作或存在违反保密、竞业限制等离职后义务的情形。”

  • 对研发实力的影响

四大核心技术人员走了一个,外界或多或少会对寒武纪的研发实力感到担忧。对此,寒武纪在公告中回应道:“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形成了专业的研发队伍,储备了丰富的专利技术,梁军先生的离职不会影响公司的技术创新,不会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图片来自寒武纪官网)

尽管“分手”理由是与公司存在分歧,但寒武纪依旧在公告中对梁军表示感谢:“梁军先生在本公司任职期间,为本公司产品创新及研发体系搭建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公司及董事会谨向梁军先生在任职期间为本公司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寒武纪的下一个五年,一定会更好”


梁军离职,从寒武纪的市值上来看影响颇大,但对寒武纪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如何重上巅峰。

如上文所说,华为与寒武纪的合作使其名声大噪,但在 2019 年华为就开始推动 AI 芯片自主化,同年发布的麒麟 810 便使用了自研的 NPU 模块,与寒武纪的合作也就此终止。

虽然第二年寒武纪便成功上市,但从近两年其公司财报来看,形势并不是很乐观:

  • 2020年,寒武纪全年营收 4.59 亿元,同比增长 3.38%,净利润为 -4.35 亿元,亏损较上一年扩大了 75%。

  •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7.21 亿元,同比增长 57.12%,净利润为 -8.47 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 94.98%。

寒武纪方面对业绩亏损的解释为:系研发费用、管理费用中股份支付、销售费用的增长所致——除了研发费用增长外,寒武纪还在 2020 年底及 2021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导致股份支付费用增长。同时,寒武纪还积极发力智能芯片市场推广及生态建设,因此销售费用也有一定增加。

不得不说,随着华为等科技巨头陆续开启 AI 芯片自研之路,近年来寒武纪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很大影响;昔日超 9 成的收入来自华为,如今亏损超 8 亿;转型云端 AI 芯片、边缘端 AI 芯片也收效甚微。

尽管处境艰难,但寒武纪依旧对技术研发保持大力投资,最新推出的第三代云端 AI 芯片思元 370 更是首次采用 chiplet(芯粒)技术,集成了 390 亿个晶体管,最大算力可高达 256TOPS(INT8)。

“迎难而上”,用来形容寒武纪或许再合适不过。

最后,在这个寒武纪成立六周年的日子里,借用寒武纪 CEO 陈天石曾在五周年内部信中说过的一句话:“寒武纪的下一个五年,一定会更好。


参考链接:

  • https://www.cambricon.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7&id=45

  • http://epaper.zqrb.cn/html/2022-03/15/content_815431.htm?div=-1







本文授权转载自“CSDN(ID:CSDNnews)”,原标题《CTO梁军离职,市值蒸发59亿,核心技术人才仅剩3人!寒武纪“动荡”的6周年》,整理 | 郑丽媛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
/
往期推荐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上)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下



SpaceX为乌克兰提供卫星互联网战区接入解决方案



从乌克兰战事看“即时遥感”与现代战争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吴炜琦、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
· 《卫星与网络》常务副社长:冉承新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
主笔记者:李刚、张雪松、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赵栋
策划部:陈泓希、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Juice0212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微信公众号太多不好找到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置顶,或星标公众号“太空与网络”

遇见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浏览 7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