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算法走出黑箱
让算法变得更透明,正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新的商业伦理。
11月5日,美团公布外卖订单分配算法,详细解释了平台是按照哪些逻辑和规则,将每天超过4000万张外卖订单,分配给全国数百万名骑手。
美团方面称,平台收到订单后,会基于骑手当前位置、时间富裕程度、手头订单情况、新订单带来的新增距离以及是否为新手等因素,选择时间更宽裕、更顺路的骑手,让骑手在合理劳动强度下获得更高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遭遇系统不合理派单时,骑手可根据实际情况拒绝接单或转派。这让骑手在某些场景中,能够做出比算法更合理的决策。
今年以来,美团多次披露外卖业务的算法原理,并对现存短板和改进方案做出说明。两个月前,美团首次公布外卖预估送达时间算法,指出骑手配送时间并非由最近距离除以最快速度决定,而是在四种模型中选择时间最长的方案。
除了美团外,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让算法接受公众检视。
8月底,微博首次公布热搜算法规则,包括热搜榜单如何形成、关键词热度如何计算、广告位有哪些等,试图平息外界对于“买榜”“刷榜”等恶意行为的质疑。
滴滴则在2019年9月披露了平台派单算法,包括近距离派车、全局最优、安全派单等;又在次年5月公布平台抽成规则,以解释为何司机和乘客看到的车费金额并不相同。
各大公司不约而同的行动,让此前神秘无比的算法,越来越多地走到阳光下,黑箱状态有望被打破。
作为互联网产品的底层规则,一套优秀的算法能够在几毫秒内响应成千上万的并发需求,做出最佳决策,实现整个系统的效率提升。它是互联网脱离人工局限,能够同时服务数千万乃至数亿用户的关键。
经过数十年的演进,算法已经深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网购、打车、叫外卖,还是浏览新闻、看视频、玩游戏,算法的魔力无时无刻都在发挥巨大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算法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
作为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算法长期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一些人开始质疑,大公司重金打造的算法,在赚钱的同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否达到了企业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大型公司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猜疑。
要想打消这种疑虑,最佳途径是互联网公司主动公开算法。
本月初,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这从法律层面对于算法透明提出了要求。
互联网公司的算法透明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但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互联网公司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试图在商业机密与公众知情权之间寻求平衡。“透明”的应该是算法原理,而非代码本身。
对于美团来说,再复杂的算法,终究还是要回归到骑手线下场景,为他们解决问题。
“又一家”是江西南昌的知名烧烤连锁店,开业7年间,长期在本地烧烤类榜单中位居前列。这家餐馆非常重视线上运营,曾连续四年被评为大众点评必吃榜商家。
但跟很多商家一样,又一家烧烤也有一个长久困扰:在晚餐和夜宵时段,门店生意很好,经常满座;同时,这也是烧烤外卖的高峰期,导致餐厅人手格外紧张。
又一家烧烤门店主管熊丹丹表示:“人一忙起来,就希望做事情都能顺着来,要是中间哪里卡住了,着急是很正常的反应。”
感到着急的不仅仅是商家。外卖骑手有时来得早,菜品却还没准备好;有时候餐厅忘了在电脑上点击“已出餐”,骑手收不到通知,迟迟不来,导致菜品变凉,影响消费者体验。
“骑手有好几个订单要取要送,等得久了就会催。”熊丹丹说,店里的员工一边要盯着外卖是否做好,另一边还得应付其他事情,“有时候就会和骑手争吵。”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美团一直在对算法进行优化,尝试给骑手留出更充裕的时间。在最新公布的算法中,后台系统在派单时,除了位置、路线等因素外,新订单是否会导致现有订单超时也是重要考量因子。
针对许多骑手头疼的“出餐慢”,美团在此次公开的“订单分配”算法规则里,披露了还在试点的解决方案——“出餐后调度”,通过为部分商家安装一款名叫“出餐宝”的智能硬件,商家出餐后上报平台,系统再调度骑手取餐。
外卖骑手丁小涛表示,在“出餐后调度”功能上线后,骑手能更精准地知道商家的出餐时间,从而更好地规划好时间、路线,再到商家取餐。过往不时发生的“人等餐”的情况基本不再出现,骑手和商家的矛盾大为减少,骑手的配送压力也没那么大了。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纷纷公开算法?因为算法并不完美。
公众的常见误解是,无处不在的算法始终会根据既定规则,做出最符合某一方利益的决策。作为算法的生产者,互联网公司自然会成为最大受益方。
例如,滴滴为了鼓励高峰时段司机多接单,设置了“冲单奖”。但有的司机发现,忙活了大半天后,距离奖励总是只差一单,因而怀疑被系统“套路”了。微博同样面临类似的尴尬,争议焦点是热搜榜单。
如今,互联网公司正在采取新的应对策略:在承认算法存在缺陷的同时,加大人工干预的权重。
过去一年,微博显著加强了热搜榜单的运营管理,包括设置人工置顶推荐位,对同类新闻进行数量限制和位置调控,第一时间下榜不实信息和引战内容等。这些措施落地后,微博热搜的风气有了明显改观。
外卖行业也在沿着类似的路径前进。
美团在披露订单分配算法的同时,特别强调了这套算法依然面临一些技术难点,包括在高架桥密集或信号不好的场景下,系统无法获得骑手的准确位置,容易造成不合理派单。
为了让线上数字空间与线下物理空间的映射更加精准,必须在算法之外找到出路。但与微博热搜不同,外卖业务体量庞大,每天需要在数十万商家、数百万骑手和数千万消费者之间建立连接,绝非通过增加后台运营人员就能解决问题。
美团找到的解决方案之一是,让骑手依据实际情况,更加自主地判断如何处置订单。
例如,当后台系统监测到骑手因电动车故障等原因,面临配送超时风险时,会通过骑手APP弹出订单改派窗口,骑手可自行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此外,假如系统未能识别突发情况,骑手可以将情况上报给站长,由后者进行改派。
把人为选择的优先级置于算法决策之上,未必是最有效率的方案,但在公平公正、多方受益的层面上更有优势。而当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人群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后,算法的短板将得到弥补,背负的误解也有望进一步消除。
互联网公司的算法透明化,是推动“算法取中”落地的先决条件之一。
但是,透明公开并不能解决算法所有的问题,它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共建,为原本技术维度的算法注入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各界和互联网公司一起思考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例如,滴滴设置了“防沉迷”机制,网约车司机连续服务4小时候,将被强制下线休息20分钟;达到一定计费时长后,需要休息6小时才能再次上线。
美团同样对新骑手的接单上限做出了限制,以保证骑手合理的劳动强度。但是,如何权衡司机骑手的赚钱意愿与合理的劳动强度?这可能是比算法本身更难的议题。
但必须承认,无论是算法透明还是算法取中,都不可能依靠运动式的大干快上解决问题。除了互联网公司需要寻求各方利益的均衡发展外,整个社会也需要提升认知水准,并以恰当方式进行监督。与公布算法原理相比,这将是一个影响更大、涉及范围更广的长期挑战。
在经历了长久的黑箱状态后,算法透明化打开了一扇窗,公众可以一窥互联网服务的底层逻辑;算法走到了阳光下,算法取中,迈开了第一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