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彻底拆中台了!
共 3899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2-02 08:45
近期,张勇在阿里内网发布文章表示,他对目前阿里的中台并不满意,他直言道,现在阿里的业务发展太慢,要把中台变薄,变得敏捷和快速。
至此,所有争论尘埃落定:阿里彻底拆中台了。
2015年,张勇推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事隔5年,他亲手拆掉自己搭建的中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中台战略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吗?听老K来逐一拆解。
阿里“大中台,小前台”
已成行业标配
张勇“all in移动”一战成名,推出的手淘App帮助阿里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头等舱,奠定了他在阿里的江湖地位。
作为阿里一号位,他又提出了“大中台,小前台”战略。推行5年多之后,中台似乎已经成为行业标配,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都建设了自己的中台。
当初张勇提出中台战略是想打造:
统一技术架构、产品支撑体系、数据共享平台、安全体系等等。把整个组织“横”过来,支撑上面多种多样的业务形态。
不可否认阿里的中台,在近5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力地支撑了业务的发展。在如此快速的发展之下,每年的双11,从感觉上来说,系统是越来越稳定。中台战略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中台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在“大中台,小前台”战略之后,阿里又提出了“五新战略”,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
以阿里现在的体量,它的战略已经不是停留在“小修小补”的阶段,它要解决的是企业持续增长的问题、第二曲线的问题,所以它要做的是颠覆性创新。
先说结果,阿里“新制造”的代表是犀牛智造,CEO伍学刚曾表示,要做阿里的服饰新制造平台,张勇给犀牛智造的建议就是,设立独立编制,要有自己的业务、技术、开发、产品,类似于一个独立的公司。
尽管阿里有很强的中台,有很多现成的基础资源,但对于还处在起步阶段的业务,去找中台要资源,“效率不够高”。
无独有偶,淘宝特价版,这个被外界看做阿里“打”拼多多的重要项目,也是完全独立的编制,从产品、技术、运营一竿子插到底。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追求创新的深度和创新的速度。
难道说,中台战略不能很好的支持企业创新?
中台的基因之痛
中台并不是不支持创新,正相反,阿里中台孵化出“盒马鲜生”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如果没有中台,不可能半年打造出一整套线上线下新零售系统。
准确的说,中台适合做“组合式创新”,没法做“颠覆式创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组合式创新,是把现有几个能力进行组合,形成新的能力,它强调能力的标准化,这个恰恰是中台所擅长的。
以“盒马鲜生”为例,它复用了中台的商品、库存、用户、支付、AI、安全等多个服务能力,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零售新物种”。
但是,颠覆式创新,是从根上做创新,它要打烂前台、中台、后台,颠覆现有模式和能力。
比如智能制造颠覆传统制造、智能手机颠覆传统手机,你没法在现有生产线上去创造,只有打破原有模式。所以,中台不支持颠覆式创新,这是中台的基因所决定的。
阿里的一位中台架构师向老K透露:
现在是要求我们把最抽象的部分留在中台,这样中台就剩下很薄的一层,通过这几年沉淀下来的通用能力来提高效率,可以大大减少人力,释放出来的人去前台做个性化的改造。
不是中台不行,是场景变了
有人说中台不行了,连阿里都要放弃它了,其实不然。不是中台不行,而是场景变了,中台在提升组织效率、进行组合式创新等方面还是非常优秀的。
许多大型企业面临的也是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中台依然适用。但是BAT、TMD们更多面临的是颠覆式创新、释放组织创造力等深层次的问题。
从阿里中台的演进来看,中台将越来越薄,是中台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跟老K在半年前发表的“中台碎片化”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中台会越来越碎、越来越轻。
那么企业老板们,是不是也要跟风把中台变薄呢?
跟!想死你就跟。阿里中台战略在被提出之前,已经做了7、8年服务化。中台战略提出后,又做了5年的组织、技术、业务层面的变革。
可见,阿里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和积累的,在国内恐怕找不出第二家这样的企业。
别人有几十年修行的道行,才敢纵身一跃,你这初出茅庐的小屁孩跟着跳,不摔死才怪。
奉劝各位企业老板,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能一蹴而就。还是要坚持一点长期主义,步子大了不仅会扯到蛋,很可能会送命。
颠覆式创新怎么做?
中台适合做组合式创新,不适合做颠覆式创新。那么颠覆式创新如何做呢?
各家巨头做法不太一样,腾讯使用“赛马机制”。
马化腾没有想到,10年前的那场“赛马”,最后跑出来的是一个叫张小龙的人和他所带领的“微信”团队,而他们此前,从来没做过任何通讯工具。总之一句话,时代选择了张小龙。
在阿里,情况有所不同。当年,张勇大胆启用“新人”蒋凡,这个年轻人把自己创办的公司“友盟”卖给了阿里,实现了财富自由。
原本打算在阿里呆够2年就离开,最终被张勇的那句话打动,“想不想咱们一起折腾点事情,以后你可以讲故事给孙子听”,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做点有意思的事。
张勇喜得良将,立刻调来集团精锐部队,在蒋凡的操盘之下“All in 手淘”,手淘发展迅猛,成了移动时代的购物入口。张勇和蒋凡也因此一战得名,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看“来往”的例子,同样投入重兵,但是没有做成,于是果断地止损。
蛰伏多年之后,前“来往”负责人无招终于憋了个大招,带领团队从0开始,渐入佳境后“All in 移动办公”,终于打造出抗衡“企业微信”“飞书”的现象级产品--“钉钉”,企业移动办公领域的格局被改变,三分天下的局面已形成。无招为阿里庞大的棋局上,又谋得一子。
不难看出,阿里在颠覆式创新上的做法,更倾向于独立于体系之外、集中优势兵力,在战略方向上实现重点突破。
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台”之上,长不出“手淘”,也孕育不出“钉钉”这样的颠覆式创新产品。
把中台变薄,背后逻辑是什么?
对于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来说,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公司的肌体不可避免地老化,响应市场的速度变得迟缓,创新愈加乏力。
在过去几年里,中台解决了大型企业“烟囱”的问题、山头林立的问题,使得企业的生产力被进一步的释放。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也许中台只是造了一个更大的“烟囱”,来把众多小“烟囱”干掉了而已。
VUCA时代下,巨头崛起的速度越来越快,倒下速度也越来越快。只有颠覆式创新,才能带来跨越式增长,这是各家巨头们在战略上实现破局的关键。
某个无眠的夜晚,马化腾在知乎上提出了那个著名的问题:“未来十年有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
大佬焦虑的究竟是什么?就是要找到那艘驶向下一个时代的巨轮,不惜一切代价,登上头等舱。否则,你就很可能是下一个诺基亚、柯达胶卷,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相比之下,“大中台、小前台”等战略,好比在一辆飞快奔驰的列车上,做仰卧起坐。你做与不做,其实对列车的速度没有产生影响。但是,当列车慢下来的时候,无论你的仰卧起坐做得有多快,也不能给列车增加半点速度。
阿里高层对于这一点,是有着清醒认识的。因此,把中台变薄,其背后的逻辑就是,阿里在为新一轮的战略方向调整做准备。
把中台变薄,怎么变?
一位前阿里中台架构师跟老K透露,把中台变薄,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互为中台”。
什么是“互为中台”呢?这是从组织形态上否定了“中台组织”的做法,认为中台不应该独立成为组织,因为那样会脱离业务、变成业务发展的瓶颈。中台应该在各业务线里孵化出来,提供出你有的服务。
这位架构师还提到,“互为中台”实际上是对业务线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角色从原来的服务使用方,转变成既是使用方也是提供方,思维上发生了的根本性的改变。
写在末尾的话
在老K看来,“互为中台”道理是没错,但是要区分实施阶段。
中台建设的早期,适合单独成立共享事业部,承担起中台建设重任,因为这样效率是最高的,有利于快速沉淀企业的能力。实际上阿里的中台战略,早期也是这么做的。
当中台建设基本完成,也具备了一定成熟度,就要转向“互为中台”的阶段,把中台变薄,更适合组合式创新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也为颠覆式创新减少阻力,为新一轮的战略方向调整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关于中台,为什么建?为什么拆?什么时候拆?你有答案了吧。
作者简介:Mr.K,知名电商公司技术老K级人物。文出过畅销书,武做过CTO,若非生活所迫,谁愿一身才华。
本周,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份干货资料《63页PPT详解六个盒子组织诊断工具(附流程及关键点)》,长按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领取。
推荐文章:
《阿里组织诊断神器“六个盒子”到底怎么用?这篇文章讲透了》
《强大的组织,都具备这4大能力》
所有的业务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
所有的管理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长按关注“茅庐学堂”,重新定义干部培养
▼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