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第31集:springboot数据集合
要在数据库中获取两张表中具有相同ID的记录,并获取另一张表中的字段,您可以使用SQL中的JOIN操作来实现。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如何通过JOIN获取两个表中相关记录:
假设有两张表:table1
和table2
,它们具有相同的ID字段。您想要获取table1
中的记录,并获取table2
中的另一个字段。
SELECT t1.*, t2.fieldName
FROM table1 t1
JOIN table2 t2 ON t1.id = t2.id
我们使用JOIN
操作连接table1
和table2
,并在ON
子句中指定它们共享的ID字段。通过在SELECT
语句中列出t1.*
,我们选择了table1
中的所有字段。同时,我们使用t2.fieldName
选择了table2
中的fieldName
字段。这样,查询结果将包含来自两个表的相关记录。
Spring Boot 项目 一直运行在服务器上
ohup 的意思是即使登出也不会终止该进程
nohup java -jar jar包名 > 日志文件输出路径 2>&1 &
如:
nohup java -jar brain-deep-learn-server-0.0.1-SNAPSHOT.jar > /home/admin/logs/brain-deep-learn-server-0.0.1-SNAPSHOT.out 2>&1 &
日志文件输出路径 : /home/admin/logs/brain-deep-learn-server-0.0.1-SNAPSHOT.out
&表示这个程序在后台运行
查看进程:
ps -ef | grep jar包名
如:
ps -ef | grep brain-deep-learn-server-0.0.1-SNAPSHOT.jar
package com.br.file.config;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x.servlet.MultipartConfigElemen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Valu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web.servlet.MultipartConfig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MultipartConfig {
@Value("${server.tomcat.basedir}")
private String tempDir;
@Bean
MultipartConfigElement multipartConfigElement() {
MultipartConfigFactory factory = new MultipartConfigFactory();
String location = tempDir;
File tmpFile = new File(location);
if (!tmpFile.exists()) {
tmpFile.mkdirs();
}
factory.setLocation(location);
return factory.createMultipartConfig();
}
}
Knife4j是一个集Swagger2 和 OpenAPI3 为一体的增强解决方案
-
提供基于K8S+Docker的云原生的聚合OpenAPI文档的解决方案 -
简化Knife4j的使用及学习成本,一键部署&集成&使用
/api/swagger-ui/index.html
<!--引入Knife4j的官方start包,该指南选择Spring Boot版本<3.0,开发者需要注意-->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xiaoymin</groupId>
<artifactId>knife4j-openapi2-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4.0.0</version>
</dependency>
api/druid/index.html
cd /usr/local/kibana/config/
-
打开浏览器:打开你的浏览器,并输入地址
http://localhost:5601
。 -
访问登录页面:在浏览器中打开
http://localhost:5601
后,会跳转到 Kibana 的登录页面。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输入你的用户名和密码以进行登录。这些凭据通常是在安装和配置 Kibana 时设置的。如果你没有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尝试使用默认的凭据进行登录。
-
开始使用 Kibana:成功登录后,你将进入 Kibana 的主界面。从这里,你可以使用 Kibana 的各种功能来分析和可视化你的数据。
-
获取 Enrollment Token:从你的终端输出中复制 Enrollment Token。这个 Token 通常是在配置 Elastic Stack 时生成的,用于进行安全认证和授权。
-
访问登录页面:在你的浏览器中打开 Elastic Stack 的登录页面。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访问
http://localhost:5601
来访问 Kibana 登录页面。 -
输入 Enrollment Token:在登录页面中,选择 "Enrollment Token" 或 "配置 Elastic" 选项。然后,粘贴你从终端复制的 Enrollment Token 到相应的输入框中。
-
登录 Elastic Stack:完成输入 Enrollment Token 后,点击 "登录" 或 "Continue" 进行登录。
-
开始使用 Elastic Stack:成功登录后,你将进入 Elastic Stack 的主界面(通常是 Kibana)。从这里,你可以使用 Elastic Stack 的各种功能进行数据分析、搜索和可视化。
brew services start redis
brew services stop redis
https://www.elastic.co/cn/downloads/elasticsearch
https://www.elastic.co/cn/downloads/kibana
bin/elasticsearch-create-enrollment-token
命令用于在 Elastic Stack 中创建 Enrollment Token。在执行该命令时,需要指定作用域(scope),如 kibana
。
下面是获取 Enrollment Token 的步骤:
-
打开终端:打开终端或命令行界面。
-
导航到 Elasticsearch 安装目录:使用
cd
命令导航到 Elasticsearch 的安装目录。例如,如果 Elasticsearch 安装在/usr/share/elasticsearch
,则可以执行以下命令:cd /usr/share/elasticsearch
-
运行
elasticsearch-create-enrollment-token
命令:执行以下命令来创建 Enrollment Token:bin/elasticsearch-create-enrollment-token --scope kibana
这将生成一个 Enrollment Token,并将其显示在终端输出中。
-
复制 Enrollment Token:复制终端中显示的 Enrollment Token。你可以使用鼠标选中 Token,并使用右键点击复制,或者手动选中并使用复制命令。
出现错误 [xpack.security.enrollment.enabled] must be set to 'true' to create an enrollment token
表示在创建 Enrollment Token 之前,需要将配置项 [xpack.security.enrollment.enabled]
设置为 true
。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
打开 Elasticsearch 配置文件:找到并打开 Elasticsearch 的配置文件
elasticsearch.yml
,该文件通常位于 Elasticsearch 安装目录的config
文件夹下。 -
搜索
[xpack.security.enrollment.enabled]
配置项:在配置文件中搜索[xpack.security.enrollment.enabled]
,确保该配置项存在。 -
设置
[xpack.security.enrollment.enabled]
为true
:将[xpack.security.enrollment.enabled]
的值设置为true
,即启用 Enrollment 功能。如果该配置项不存在,请手动添加以下行到配置文件中:xpack.security.enrollment.enabled: true
-
保存配置文件:保存对配置文件的修改。
-
重新启动 Elasticsearch:重启 Elasticsearch 以使配置更改生效。
完成以上步骤后,再次尝试执行 bin/elasticsearch-create-enrollment-token --scope kibana
命令,应该就能够成功创建 Enrollment Token。
ps aux|grep elasticsearch
当出现 "Couldn't connect to cluster" 错误时,通常表示 Elasticsearch 客户端无法连接到指定的集群。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之一:
-
集群地址错误:请确保你提供的集群地址是正确的,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检查网络连接、防火墙设置和主机可达性。 -
集群健康状态:如果集群处于红色或黄色健康状态,可能存在问题导致集群无法正常工作。请检查 Elasticsearch 集群的健康状态,并查看集群的日志文件以获取更多信息。 -
安全配置问题:如果你的 Elasticsearch 集群启用了安全特性,例如身份验证或 SSL/TLS 加密,你需要确保客户端的连接配置与集群的安全设置相匹配。验证证书、用户名和密码等安全配置是否正确。 -
网络代理问题:如果你的网络环境使用了代理服务器,请确保客户端的连接配置包括正确的代理设置。
为了解决此问题,你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
验证集群地址:确认你使用的集群地址是正确的,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尝试使用 curl
或其他工具测试连接到 Elasticsearch 的端口。 -
检查集群健康状态:使用 Elasticsearch 的集群管理 API 或命令行工具来检查集群的健康状态。如果集群状态不正常,查看集群的日志文件以获取更多信息,并解决相关问题。 -
检查安全配置:如果你的集群启用了安全特性,请确保客户端的连接配置正确,并具有适当的身份验证凭据或证书。 -
确认网络代理设置:如果你的网络环境使用了代理服务器,请确保客户端的连接配置包括正确的代理设置。
x86_64
@Data
是Lombok提供的一个注解,用于自动生成Java类的常用方法,包括getter、setter、toString()
、equals()
、hashCode()
等方法。
使用@Data
注解可以简化Java类的编写,避免手动编写大量的样板代码。当我们在一个类上添加了@Data
注解时,Lombok会在编译阶段自动生成相关的方法。
具体而言,@Data
注解会为类中的所有非静态字段自动生成以下方法:
-
Getter方法:为每个字段生成对应的getter方法,用于获取字段的值。 -
Setter方法:为每个字段生成对应的setter方法,用于设置字段的值。 -
equals()
方法:根据类中的字段生成相应的equals()
方法,用于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 -
hashCode()
方法:根据类中的字段生成相应的hashCode()
方法,用于计算对象的哈希码。 -
toString()
方法:生成一个包含类中所有字段及其值的字符串表示。
使用@Data
注解可以大大简化代码,提高开发效率,特别是对于那些包含大量字段的POJO类。
例如,下面是一个使用@Data
注解的示例:
@Data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address;
}
上述代码中,@Data
注解标记在Person
类上,Lombok会自动生成getName()
、setName()
、getAge()
、setAge()
、getAddress()
、setAddress()
、equals()
、hashCode()
和toString()
等方法。
总之,@Data
注解是一个方便的Lombok注解,用于自动生成常用方法,减少样板代码,提高开发效率。
在Spring Boot中,BO
(Business Object)是一种常见的命名约定,表示业务对象。BO
通常用于封装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代表业务领域中的概念或实体。架构师在设计架构时考虑到以下几点:
-
业务逻辑的封装: BO
用于封装具体的业务逻辑,将业务处理的相关代码集中在一起,实现业务逻辑的高内聚性。这有助于代码的组织和维护,并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领域模型的表示: BO
代表业务领域中的概念或实体,通过在BO
中定义字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和表达业务领域中的对象及其行为。BO
可以与数据库表、外部服务、用户输入等进行交互,处理和操作相关数据。 -
业务规则和验证: BO
可以包含业务规则和验证逻辑,用于确保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在BO
中定义验证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校验,并在业务操作之前或之后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 -
与其他层的交互: BO
可以作为业务逻辑层与其他层(如控制器、服务层、持久层)进行交互的中间对象。BO
可以接收和传递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并与其他层进行协调和沟通,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通过将业务逻辑封装在BO
中,可以将关注点分离,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同时,BO
的设计应考虑领域模型的合理性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以便满足系统的演进和扩展。
<!--引入Knife4j的官方start包,该指南选择Spring Boot版本<3.0,开发者需要注意-->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xiaoymin</groupId>
<artifactId>knife4j-openapi2-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4.0.0</version>
</dependency>
@Configuration
@EnableSwagger2WebMvc
public class Knife4jConfiguration {
@Bean(value = "dockerBean")
public Docket dockerBean() {
//指定使用Swagger2规范
Docket docket=new Docket(DocumentationType.SWAGGER_2)
.apiInfo(new ApiInfoBuilder()
//描述字段支持Markdown语法
.description("# Knife4j RESTful APIs")
.termsOfServiceUrl("https://doc.xiaominfo.com/")
.contact("xiaoymin@foxmail.com")
.version("1.0")
.build())
//分组名称
.groupName("用户服务")
.select()
//这里指定Controller扫描包路径
.apis(RequestHandlerSelectors.basePackage("com.github.xiaoymin.knife4j.controller"))
.paths(PathSelectors.any())
.build();
return docket;
}
}
@Api(tags = "首页模块")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IndexController {
@ApiImplicitParam(name = "name",value = "姓名",required = true)
@ApiOperation(value = "向客人问好")
@GetMapping("/sayHi")
public ResponseEntity<String> sayHi(@RequestParam(value = "name")String name){
return ResponseEntity.ok("Hi:"+name);
}
}
1440是表示Token的过期时间为1440分钟,即24小时。这个设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因为一般来说,用户的登录状态应该在一定时间后自动过期,需要用户重新登录以保障安全性。
设置Token的过期时间为24小时可以提供一定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用户在登录后,可以在一天内持续使用应用而不需要频繁重新登录。同时,较短的过期时间可以减少Token被盗用的风险,因为Token在短时间内失效后,黑客无法持续使用被盗的Token访问用户的账号。
然而,过期时间的设置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安全要求进行调整。如果你的应用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可以考虑缩短Token的过期时间,比如设置为几小时或者几十分钟,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被盗用的风险。反之,如果应用对用户的便利性要求较高,可以适当延长过期时间,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1440分钟(即24小时)的Token过期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是合理的,但具体的设置还需要根据应用的实际需求和安全性要求来决定。
在前端应用中,Token会在用户登录成功后由后端返回,并保存在前端的Cookie或者LocalStorage中。当用户进行其他需要认证的请求时,前端会携带这个Token进行身份验证。以下情况可能导致前端Token丢失或者无效,从而触发认证失败处理器:
-
Token过期:前端保存的Token可能有一个有效期,如果超过了有效期,就会失效,需要用户重新登录获取新的Token。 -
Token被篡改:如果Token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篡改,或者前端保存的Token被恶意修改,后端会验证失败,认为Token无效。 -
后端服务重启或Token重新生成:当后端服务重启时,原有的Token可能会失效,因为后端会重新生成新的Token,需要用户重新登录获取新的Token。 -
未正确携带Token:前端在发送需要认证的请求时,可能忘记在请求头中携带Token或者携带的Token格式不正确,导致后端无法验证身份。
关于你提供的代码,AuthenticationEntryPointImpl
类的实现似乎没有明显的错误。它的功能是在认证失败时,返回一个包含错误信息的JSON响应。如果前端携带的Token无效或者过期,后端会返回401状态码,以及一个提示信息告知用户认证失败,无法访问系统资源。
可能的错误原因在于前端携带的Token无效,你可以在前端开发者工具中查看请求头部,确保Token正确地携带在Authorization头部或其他适当位置。另外,你也可以检查后端生成Token的逻辑,确保Token的生成和验证过程正确无误。
加群联系作者vx:xiaoda0423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webVueBlog/JavaGuide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