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讨论电视画质时 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共 3644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2-02-04 10:27

电视画质整体上看是个相当综合且标准多变的属性,因此在评测中我们总是伴随着一些拍摄样张与点到为止的评价,尽量给人以客观的印象。

但不得不说,就像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视带来的体验性功能在不同受众眼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借助于多款产品之间的对比和一些相对固定的评价项目,我们至少可以从其中挑选出最符合自己喜好的那个。

本文将会为读者介绍一些主观或客观的评价项目,也就有了这个标题“当讨论电视画质时,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视画质相关参数,理解各评测项目的含义,也有助于建立起自己评价的标准,在避坑的同时找到心仪的产品。

2aed0e5615efb56840a96228a8690b81.webp来到2022年,HDR(高动态范围)已经不再是一个教人半懂不懂的画质概念,而更广泛地渗透到内容创作与受众感知的全流程中,成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显示设备主打性能。具体到电视领域,它的标准主要可以划分为色域、亮度、对比度这三项,我们也集中进行介绍。

色域

目前对于手机、显示器、电视等各类有显示功能的设备,我们首先都喜欢用色域参数去描述它的色彩性能。

499f0e57dac249289b279917d2f2a04f.webp色域通常是个百分数,通过在相应的色彩坐标系中分别测量RGB三种纯色的坐标值,将形成的三角形面积与某项标准面积相除得出容积率,有时也会详细计算重合的面积,也就是覆盖率。

常见的色域标准有sRGB(标准RGB三色)、NTSC(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DCI-P3(数字影院标准)等。在同坐标系、同色域标准的前提下数值越大当然色域越广,色彩性能也更好。

de219ebc13d7472d19c053d4f8b3f937.webp2021年以来在电视领域最常用的色域标准是DCI-P3,这也是因为主流电视产品都已进入大于90%DCI-P3的“广色域”领域。

其中液晶电视以95%DCI-P3色域为分水岭形成更亲民实惠的荧光粉广色域方案和更高端取向的量子点广色域方案;OLED电视则牢牢占据98-99%DCI-P3色域的顶端位置,并依靠技术创新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色域标准:Rec.2020。

亮度

亮度是显示设备(墨水屏除外)不可或缺的属性,直接关系到色彩乃至图像的表现力以及我们在各种环境中使用的能力,例如在阳光明媚的室外使用手机,需要手机屏幕有较高的亮度才能保障观看效果。对电视而言也是一样,更高的亮度有助于我们在客厅中克服其他环境光对画面的干扰,同时提供更高的画面对比度,提升画质表现。

36d0f82f302264cb67c25fa1b4556140.webp有趣的是,亮度也是与色彩相辅相成的属性,这源自人眼对色彩的感知特性。亥姆霍兹-科尔劳施效应指出:人眼对色光的感知亮度随着色纯度(饱和度)的增加而提升。

这与我们通常用仪器检测的光通量LM和光强度nit处在不一样的领域,简单来说,两个物理亮度相同的光源,其中色彩饱和度更高的一个会具有更强的感知亮度。这一现象已经运用于红绿灯等信号设备中,运用在电视上则为增强画面表现力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前主流电视产品的亮度要求基本为400nit+,如果有HDR等进阶需求则需要700nit+峰值亮度。

对比度

对比度是另一项随着HDR推广越来越频繁被提及的参数,从本质属性来看它依然与亮度有关,表达的是白色峰值亮度与黑电平(画面显示为纯黑)亮度之间的比值。不过对比度有动态和静态两类,许多消费者可能没能获知其中的细节,也就没有将其进行区分。

动态对比度是指在图像转换等特定条件下测得的对比度,例如明暗画面切换等,因此电视等显示设备能够通过关闭背光等方式获得更好的数值表现,一体式背光同样能达到较高的动态对比度。

2eb7aadc5acd3de2ea03ed963affa54c.webp而静态对比度则是在静止画面中测试黑白色块亮度得到的数值,模拟实际使用中显示画面明暗区域的表现,相对更具有参考价值,也催生出分区背光等提升液晶显示设备画面表现的优质技术。

真正的HDR性能依赖的正是更高的静态对比度,可以通过特殊的屏幕类型、分区背光等设计实现,通过像素自发光实现几乎无限对比度的OLED更不必说。

即使在这个普及4K,推进8K的超高清内容时代,电视的清晰度仍需要我们关注。而在笔者看来,当下电视的清晰度属性不仅分辨率值得关注,动态画面流畅度等项目也能体现电视本身的性能定位。

分辨率

正如前面提到的,普及4K、推进8K已然是时代趋势,因此在电视选购中硬性的分辨率不存在太多选择,也少有“掉坑”的可能,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注意分辨率与使用距离、屏幕尺寸之间的关系,这里要从“Retina”屏也就是视网膜屏说起。

视网膜屏是苹果在iPhone 4发布会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在通常使用场景和特定的使用距离中,手机的ppi也就是每英寸像素密度达到300以上时,人眼会很难分辨出不同的像素点,这种屏幕将以更少的画面“颗粒感”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6929696df1ce1c26f21a771ae0130911.webp乔布斯当时介绍的iPhone 4手机屏幕ppi实际达到326,这也是第一部随着“视网膜屏”这个概念走红的智能手机产品。

后来也有许多关于人眼分辨能力的争论,认为在苹果的定义中对视力的假设水平偏低(1.0)、预设使用距离偏远(25-30厘米)等等,认为人眼实际分辨能力应该达到450ppi以上。

但这个概念从营销角度来看已经畅行了十余年,无论屏幕尺寸、分辨率高低,多数智能手机、手表等在宣传时都会不可避免地提及像素密度乃至“视网膜屏”。

而在中大尺寸显示的领域,计算ppi数值得出的结果总是不太好看,常见的24.5英寸1080p显示器ppi为约89.9,55英寸4K分辨率电视ppi仅为约80,更不用说还存在更多75、85乃至98英寸的4K分辨率巨幕电视,它们的像素点或者说“颗粒感”会大到没法看吗?

ed71c349b8076fe7e905c38aa0ebf4e4.webp其实不会,这是实践告诉我们的经验,我们使用电视的距离基本在2m以外,并随着屏幕尺寸提升而提升,ppi看似较低,但更远的观看距离同样使我们难以分辨出像素点,因此不应与手机的标准混淆。

从这个角度看,从4K向8K进步带来的除了对相应内容适配外,更突出的优势在于通过高ppi缩短推荐观看距离,用屏幕填满人眼视场角,在不损失画质观感的前提下提升沉浸感和体验。

画面流畅度

要想实现运动画面流畅且清晰,其实更多与播放的片源而不是电视本身有关,但受限于主流影音规格的资源常常止步于4K分辨率、24/25帧,要想提升流畅性就要依靠电视本身的运动补偿功能,即MEMC。

563ab65a53d1284e80dacb50c4fd774a.webp关于MEMC功能,其实多数电视都采用SoC内置的方案,效果差异不大,主要是有无的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MEMC终究只是算法带来的补偿效果,一些复杂运动画面插帧的扭曲、失真现象难以避免,因此实际使用中依然要通过不同档位设置,在流畅与清晰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要谈到的是色准与画质调校这两项以体验为导向的附加属性。简单来说,它们都属于在电视产品的更新换代进程中人为创造出的需求,但这也不意味着它们属于伪需求,而是确实有相对应的场景,或是为用户带来了体验的提升。

色准

时下有许多电视厂商推出“出厂校色”、“专业级色准”等宣传方向,有些还会像一部分显示器在包装中附带校色报告。

一般来说,世上没有两块屏幕完全相同,色域、色准等参数随着任何两个不同个体的品控差异呈现出绝对不相同的结果,以液晶屏为例,两块完全相同的屏幕意味着组成液晶层的每个液晶分子排布完全相同,运动完全同步,可以说是上帝工程。

而校色是色彩管理的一环,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使用不同的色域转换策略,处理采集、显示、输出之间色域不匹配的问题。这种专业操作有助于统一不同显示设备观感,提升显示设备在影视图像方面的对现实色彩的还原性能,发挥硬件本身的实力,客观上帮助消费者把钱花得更值。

003974b64125fab8e04fde58b31e268c.webp但从主观层面考虑,最准确还原现实的色彩不一定是最受用户喜爱的,许多时候更使人印象深刻的高饱和度色彩画面测出的Delta E数值也没有达到专业色准的要求。为应对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电视厂商一般会在系统中提供多种显示模式预设,对应专业色准、影院、游戏等场景。

画质调校

画质调校是电视产品功能组合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个环节,也属于在智能电视时代新产生的需求。

这里列举出画质调校的一些主要功能,包括前面提到的运动补偿、色彩管理,软件层面上它与现有的HDR标准,色彩取样、映射,某些场景下的分辨率增强、画面锐化、降噪、平滑渐变,肤色等特定色彩增强,暗场增强等相关,涉及的硬件则包括屏体、背光、SoC、独立画质芯片等等,与电视工作的全流程密不可分。

2cb31e59ad0b41515bc3aa16da60efdf.webp画质调校能够被单独拿出来作为卖点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希望将电视软硬件优化中的一些过程展现给消费者,同时通过更多设置入口提供一些画质调校功能的自定义空间,给用户更多选择权。

而从最终效果上看,厂商获得了一个新的宣传点,日渐提升的电视硬件水平为软件上的优化提供了空间,广色域、HDR等高标准也对画质调校水平提出一定需求。画质调校的水平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更多取决于消费者和用户对画质的主观感受,在未来将会是电视厂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对多数显示设备来说,画质都是客观参数与主观体验交织的复杂属性,评价的角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七类。希望读者能够借由本文对电视的画质相关参数有初步认知,帮助更好地阅读评测体验类文章,以及为线下的实际体验提供参考。

浏览 3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