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六步,解决数据分析思路问题

共 2746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11-15 21:36

简单来说记住这首诗就够了


要想分析有思路

问题必须讲清楚

采集信息不怕难

判断标准不模糊

分析假设多头找

 验证必须讲套路 

观察指标设定好

 检验完了才算数 


分析的基本思路就是这么构成的,分为六步:

 

第一步:清晰问题。

要解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要有个清晰的描述。

 

第二步:设定指标。

用数据指标量化描述现状,如果没有数据,就先收集数据。如果连数据都收集不到,就得先采集数据。不然只能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了。

 

第三步:设定标准。

到底如何判断现状的“好”“坏”,要有个清晰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先找标准。

 

第四步:设定假设。

认为现状“坏”,怀疑的对象是谁。认为现状好,支持好的理由是什么。把假设列清楚。假设越具体,分析越精准。没有假设,就先做探索性分析,找到假设。

 

第五步:验证假设。

通过实验、观察、分组对比,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如果能验证,就坐实了问题,可以思考应对了。如果验证了不成立,就得再退回上一步,看看有没有其他假设。

 

第六步:付诸行动。

掌握清楚了问题真正原因,可以着手解决了。具体如何解决是业务行为,作为分析可以设好监控指标,看看行动效果,最初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这个过程听起来繁琐,可套到现实生活中,是非常简单的。就像这几天南方都是暴雨天气。我淋了一场雨,回家打喷嚏,一测体温38度。我怀疑自己是感冒,吃了感冒药,结果真的不发烧了,打喷嚏也好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问题→采集信息→判断标准→提出假设→付诸行动→观察结果→验证假设的过程。

 

如果我真的对每一步都很有信心,且吃了感冒药真的好了,我就不会去看医生。企业里也是这样,如果业务部门看到问题,自己随手就搞掂了,他们也不会叫着:“我们要深入分析一下”。


往往到业务部门喊着:“数据分析给点意见”的时候,都是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事发生,就好像:

  

病人一进门只会哼哼:诶呦,诶呦,诶呦,医生啊,我浑身难受啊,快救救我啊!

医生问:到底哪难受?

病人:全身难受……

 

无问题、无指标、无标准、无假设。咋办,就算是盖世神医也没辙,也只能从头开始慢慢了解。

 

既然问病人本人指望不上,就只能问家属:


“到底他哪里不舒服?”——确认问题

“之前有什么病史?”——继续确认问题

“测个体温/验个血/拍个片看看?”——尝试找指标

“发病前有什么行为?”——尝试设定假设

“我按你这里,会不会更疼?”——尝试验证假设

“我先开退烧药,吃3天观察体温”——尝试设指标监控效果

 

所以我们才说,好的问题是成功分析的四分之三。问题描述得越清晰,分析的方向就越清晰,解答的速度就越快。而这恰恰是病人最难做到的,没有医学常识的人,都是生了病只知道瞎哼哼,就像小BB们不懂表达需求,难受了只会哭哭哭哭哭哭一样。

 

企业也是如此。缺乏数据思维,缺乏科学化管理的企业,业务部门就只会遇事大喊:销量跌了/活跃降了/转化率不够了,快分析下。


然后等着数据分析师像算命大师一样,我不张嘴也能你也能快速准确分析出我有啥问题。这时候做分析的同学们,必须自己脑子清醒:虽然业务催得很急,但我们自己着急没啥用,还是得一步步来,用5w2h方法锁定问题发生的场景,设立监控指标,观察问题走势,找评价标准……急也没用。

5w2h方法见:为了搞清楚5W2H分析法,我约了一个小姐姐

 

如果是有一定数据思维的企业,分析会轻松得多。因为业务部门已经有自己初步判断。就像病人来看病,能清晰交代自己发烧了三天,体温没下过38度,之前淋了雨一样。这时候不用从第一步开始,因为问题已很清楚。这时候可以直接从第四步或第五步开始。

 

面对这种相对成熟的病人,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数据分析师掌握的业务经验与分析技能,可以更好地帮到病人,比如:


l  病人只知道看体温,我们可以再去验红细胞、白细胞(用更完善的指标体系诊断问题)

l  病人说我又发烧,又打喷嚏,又肌肉酸痛,不知道到底啥病,我们可以通过病理学综合判定他是XX病,不止盯着一个指标(用综合评估方法代替单维度“好/坏”评价)

l  病人说我怀疑是感冒,我们发现白细胞也很低,有可能有其他验证,所以继续验一下是不是肺炎(基于业务经验,提出更丰富假设)

 

所以分析思路就是这么简单。沉住气一步步来就好了。然而在现实中,做数据分析的同学们自己却常常沉不住气。不能按这六步一步步完成。常见的问题有这几类:

 

第一:不跟业务清晰问题。

业务说“分析下把大象放进冰箱里”他就真的去研究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至于放的是什么大象,为什么放,放进什么冰箱,一概不问……

 

第二:没有确认判断标准。

上涨了就是好,下跌了就是差,指标做成柱状图,高的柱子就是优势,低的柱子就是劣势……

  

第三:没有假设大海捞针。

结果不是找不到解答方向,就是做了半天,业务回了句:“我早就知道了”

 

第四:付诸行动不带监测。

做完了ppt就当是做完了。至于业务到底执行了建议没有,执行完了问题解除没有,不去做追踪。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分析的准不准,有没有效果。

 

以上病症其实核心就一条,就是只忙着跑数据,不结合实际,不去解读,不做思考。这样当然没法做深入分析,遇到新问题也自然没有分析思路了。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却需要反复、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不练光看,永远进步不了。

 

有意思的是,越是新人,越是不懂分析的人,越是没有数据思维的人,越喜欢认死理,越讨厌细节的思考,越是喜欢说:“业务就是让你解答怎么把大象放冰箱!你不要管什么大象,不要管放了干什么,不要管什么冰箱,不管什么大象他都得进冰箱!”


然后上网搜索,去各个群问:“有没有把大象放冰箱的标准化方法,阿里和腾讯的大象是怎么放进冰箱的”


 

好吧,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大家对比下下图。自己感受下一竿子捅到底与细化思考的区别。是不是稍微清晰下问题,思路就开阔多了。


 

只忙着跑数据,不结合实际,不去解读,不做思考。这样当然没法做深入分析,遇到新问题也自然没有分析思路了。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却需要反复、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

知识星球历史已上传相关资料概览:(点击下方文字链接)

【数据分析】相关资料汇总

--------   往 期 推 荐  ----------
浏览 2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