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自我,高效学习

GonFreecss

共 5941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2-08-09

        有幸被数学系邀请参加2022年校友导师计划。学校老师,尤其是张主任,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加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而校友导师团,较关心的还是如何引导学生少走弯路。我们学生不缺能听到好故事、大道理,我认为他们缺乏的是认知自我以及高效学习的方法。我看到了来自一名大二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的第一感觉是学生不会问问题,其次是学生方向感很弱。接下来我更多会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去看目标寻找、学习方法以及健康生活等,给师弟妹们提供一些“装备”,希望他们能更好的“驾驭”自己。

兴趣引导职业选择

“最妙不可言的便是,当你意识到你一生的工作,恰恰就是你的爱好,更何况你还能从中获得报酬。”—— 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这一点上,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我本科专业是应急管理,因为那会高考分数尴尬,服从调剂,只知道应急管理是新学科。因为自己是理科生,而且尤其热爱数学和物理,所以来到大学后,发现该专业不合自己胃口,所以会逃掉自己专业课去旁听数学分析。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聪明的。后来又迷茫于数学只会做题不知道怎么应用。我又去学MATLAB,学数学建模,也花了点时间倒腾一下JAVA和VB。可是还是没能回答自己心中的疑问,我学了这些东西,日后能应用在哪方面?

        到了大二,我转去旁听微观经济学,当时还跟着同专业学生一起交作业。有一天我去图书馆翻了高级微观经济学,我看到了满满的数学原理和公式。我开始明白,要做高阶的研究,必须得和数学打交道。而不管去到哪个岗位,做的事情越是高阶,其可替代性越小,可持续发展越久。得出这个结论,我花了大学两年时间。而后在数学系干晓聪老师的数据结构课上,他说了一句话,“能学数学的搞得了计算机,但是搞计算机的不一定能学得了数学”,再次强化了一种信念——我要学好数学并选择与数学强相关的职业道路。

        在大三,我下定决心要走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这条路,一个我喜欢并且可以发展为职业的路。该学科,是结合数学、金融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符合我能将所学的理论一步步变现为金钱的期许。而后来我的第一份职业就是量化投资,负责构建商品期货CTA量化投资策略、统计套利以及Alpha选股策略等。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去选胡代强老师开设的证券投资分析,以及高凌云老师开设的金融数学(当然这是13年时候的课程,不知道现在这两位老师还是否开设)。如果想往这方面发展的同学,可以问我推荐学习资料。或者我会给同学们推荐私募基金的实习机会,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得在这个领域有所涉猎,并开始做点东西。

        这样类似的大学经历按道理应该是很多的,因为在我看来,大学就应该允许学生在踏出校园前有更多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很少有一进校门就笃定未来的学生。可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四年时间去探索以兴趣作引导的职业发展道路,至少在我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乖乖学生,学好自己专业,GPA高就留校保研,低一点就早点去实习找经验,但我依然从很多同学口里听到许多羡慕的声音,羡慕我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发展为职业。希望师弟师妹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然后要问自己,如何将自己一步步引导到和兴趣匹配的职业岗位。如果只是感觉喜欢,但是接触后发现无法持续学习,那就说明你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真正喜欢的标准,至少是课后会翻查大量资料自学,并开始做一定量的研究,找老师给建议等等,总之能脱离课堂之后的一切自主学习都算是你的兴趣所致。

高质量学习

“高效能的学习既是有趣的,同时它的方法也是有迹可循的。”——费曼

       高质量的学习,一定能与真实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尤其是学习数学,我们要专注地将数学与现实场景紧密地结合,我们才能逐步驾驭数学,才能感受数学给我带来的乐趣。而大脑又倾向于记住愉快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一旦强化这种感受,你就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一句话,“不要做知识的奴隶,要驾驭知识,做知识的主人”。

打比赛

      本科在学习一定数学课程过后,对数学是有一定感觉的,这时候应该趁热打铁,多去参加各种比赛,比如天池上的各种竞赛、Kaggle的比赛、Leetcode的周赛、各种大大小小的数学建模竞赛等等,这些比赛就是你将知识与现实场景联系的桥梁。比赛优胜的成果还可以在老师的辅助下,逐步转成论文成果也是可以的。个别优秀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就有自己的研究论文,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参加数学相关的各种竞赛,是提高数学热情最好的方式。我非常建议学生在修完高数、线代以及概率论等基础课程后就开始参加比赛,越早越好。

输出型学习

      学习角色可以不断轮换,以教代学。我非常建议同学们可以组队学习最好2-3个,也不需要太多。比如有3个知识点,每位队友深入理解其中一个,然后小组讨论时,你来教我你更懂的那部分,我来教你我更懂的那部分。又或者,轮流做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要做输出型学习,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输出,当我们角色颠倒的时候,你就获得了检验自身学习成果的机会,把学到的东西有逻辑、有结构地传达出来。如果你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听懂,也不觉得多么有用,那怎么能算上学到了呢?对于知识的输出越多,我们大脑对于陌生事物的联想就越丰富,学习创新性就越强。

      除此之外,非常鼓励学生去做与数学理论与实验相关文章,发在知乎、公众号,或者做个up主,最好是理论+实验+反思。一次成功的输出会有马太效应,你会想着尽可能使得下一次输出的成功可能性更大,不断壮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请问这样下去,你能不爱上学习吗?

可视化学习

      高质量的学习还包括如何更好地编码知识。我们总说自己记忆力不好,学了就忘,显然就是对知识的编码不够深。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信息加工系统:一种以文字语言为基础,另一种以表象语言为基础。前一种是语言意义,后一种是图像意义,对信息同时进行两种加工,等于实施了双重编码,记忆更加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所以我们在理解概念的时候,尽量采用具象化的方式来辅助记忆,比如在网上找一些动图、视频等,又或者自己编写一些可视化代码。除此之外,流程图、思维导图也是非常好的工具。比如我自己在学习一本书的时候,会先大概浏览整本书,把大致的思维导图整理出来,然后打印这个思维导图,再在上面做细致的手写笔记(觉得用笔写比较灵活),最后再将整个详细的思维导图整理成电子版。

拒绝碎片化,拥抱系统化

      乔布斯说过一句话,“有时候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一堆信息”。平常我们看的各种推文、微博,这些算知识吗?极少数是干货,大多数肯定不是,怎么判断呢?看看这里面是否只有一堆结论且没有经得起推敲的逻辑推理;多元辩证分析成了一元化立场总结;你看完后,只是记住了表面的事实,无法了解背后的原理。如果你只是想做某个领域的“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我并不排斥这种做法。但是面对你的专业,则需要系统的构建知识体系,尤其要确保可靠的知识来源——老师、论文、专业网站和图书馆等,不同的知识来源要做相互印证对比。越早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你就会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越清晰,从而到最后一个步骤——简化,只学你需要的、只学对你最重要的、只学习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知识”。这就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体现,我们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才能将知识内化。

保持专注

      专注力不够,会影响我们大脑对知识的编码。一心多用只会让你变得更加愚蠢、焦虑以及缺乏耐心,短期记忆会更加低下,而且更难专注在单一的任务上。那如何提高和锻炼专注力呢?

      1. 找到高效时段。通常起床后两小时内是认知充沛、效率最高的时间;通常下午3点后,不管是葡萄糖水平还是大脑中的神经化学递质,比如血清素等,都开始走下坡路,所以效率自然会下降。

      2. 小休。科学家发现,我们白天醒着的时候,身体遵循90—120分钟为一个周期的节律。不管是心率、荷尔蒙水平、肌肉紧张程度还是脑波活动,都会呈现一个由强变弱的过程,在90—120分钟时,身体自动进入休息和恢复期,于是开始各种哈欠、懒腰、饥饿、走神。这个时候,就是身体在给你信号,该小休一下了。著名的番茄工作法提倡每工作25分钟小休5分钟,然后每2个小时大休15—30分钟。当然,让大脑休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散步、深呼吸、冥想等,都是让身体和大脑复原的方法。

      3. 及时补充能量。除了深呼吸,研究还发现,嚼口香糖能够给我们大脑的注意力中心提供更多的氧气,同时还能够提升长期记忆,并能使得血液中的胰岛素小幅度提升,从而给大脑一个能量的小峰值。当然如果嚼口香糖不是你的菜,你可以选择一些对大脑健康的零食补充能量。大脑需要约420卡路里以确保正常的功能运作,这相当于一百粒开心果或者四个香蕉。我当然不是说你一次要吃这么多,但是当你感觉到注意力和效率下降的时候,或许可以思考是不是到了给大脑补充能量的时候。

      4. 很多学生喜欢在学习的时候听音乐,建议不要听一些带歌词的,或者能引起情绪的歌曲,这会让你分心,最好听一些古典音乐,比如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毕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莫扎特的音乐真的能让你更聪明。当然这是真是假,只能因人而异,最关键是它的确能辅助我们变得更加专注。

     5. 调闹钟,旁若无人地工作学习。我现在经常会给自己设定个小闹钟,比如半小时,在这半小时内,设定一个目标,并要求自己十分专注的完成,不管任何信息、电话、来来往往的人等,都无法打扰我,只剩下我和任务。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睡眠是一种秘密武器

      大学生个个20出头,精力旺盛,感觉有耗不完的青春,各种造。但不管怎么造,最好保证充足的睡眠,深睡眠最好在两小时以上为佳。睡眠不足的后果,比如可能引发免疫系统障碍、糖尿病、癌症、肥胖、抑郁、健忘等。在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疲劳”的发现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是,葡萄糖的减少不是平均分配的。你不睡觉的时候,大脑顶叶和前额皮质其实会失去12%~14%的葡萄糖。我们最需要用这些大脑区域来思考问题、区分观点、掌控社交和明辨是非。当你熬夜很晚,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头脑清醒时,有没有做过差劲的决策?你有可能这么干过。

      我们学生总喜欢熬夜打游戏,各种造。熬夜会使得胃肠道菌群紊乱,而你的肠道常被称为“第二大脑”,因为肠道里竟然也有神经元细胞,而肠道细菌会通过迷走神经向大脑传输信息。肠道菌群紊乱会影响大脑健康,包括情绪变化、大脑发育受损等等。熬夜变傻这种事,师弟师妹们就宁可信其有吧,对你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尤其是对于正在备考研究生的师弟妹们,熬夜学习非常不可取。因为当我们睡眠的时候,大脑的神经元活动竟然和我们醒着的时候一样活跃。大脑在睡眠时至少进行五项活动——制定决策、制造和整合记忆、建立创意连接、排毒以及学习。所以,希望我们不要熬夜学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下面有几点建议:尽量保证11点前上床睡觉,屏蔽电子产品;晚上不要吃热量过高的食物,可以吃点易消化的碳水,可以加快入睡;洗澡也不要太晚,尽量8-9点之间洗完,给点时间身体降温,差不多10点半-11点左右,就可以上床睡觉;光脚踩地有助于改善睡眠,临床上可以减少疼痛和炎症,不妨在你觉得焦虑紧张的时候,尝试光脚踩地,或者去沙滩海边走走,整个人会非常舒服。睡前半小时-1小时内就不要过度用脑了,不要聊天,尽量稳定情绪,等待入睡,这段时间就做一些放松点事情好了。

保养大脑

      大脑喜欢健康的好脂肪——牛油果、橄榄、坚果、椰子油、草饲牛油,另外还有富含脂肪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都是好脂肪的来源。这些食物中的脂肪不但不会让你发胖,还会让你更聪明、更快乐。

      摄入充足的维他命D能提升你的记忆力,改善情绪,延缓认知能力减退,降低健忘症、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概率。

      日常获取的氧气足够生存,但未必足以让大脑高效运转,为大脑提供更多氧气,其实保持良好的体态,挺直站直,你的肺活量就可以提高5%了。所以同学们考试的时候,坐直呼吸会让你有更好的临场发挥

      大脑有73%是水分。当你感觉口渴的时候,通常已经脱水2%—3%了。仅仅2%的脱水度就足以妨害你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其他认知能力。所以,课间一定要去外面打一杯水喝了,顺便伸伸懒腰,深呼吸几口。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的好处真的不需要再多说,但运动到底如何改变大脑?

      有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他们的海马体的神经元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海马体作为我们的记忆中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萎缩并伴随脑细胞的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运动能够帮助延缓甚至阻止大脑的快速衰老。

      运动能提升学习能力。仅仅是20分钟的力量训练就能提升长期记忆力。如果能坚持12周的心肺运动训练,就可以让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至少10个百分点!因为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中负责记忆和学习的区域获得更多供血。

     运动还能提升大脑中很多的神经递质,比如血清素、内啡肽、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这些都是让你开心愉悦的化学物质,它们能改善你的情绪,提升你的注意力。

     关于运动的几点建议:持续性的、中等强度有氧是比较靠谱的,比如30分钟左右的慢跑、快走、骑车、游泳、跳绳都是很好的;力量型的无氧运动也是可以的,尤其是高强度间隙训练法(HIIT),对于提升长期记忆和减缓痴呆症的风险有很大好处;运动过后的1-2小时内,可以尽量专注地学习,你会感觉效率倍增。

总结

      首先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目的是希望师弟妹们不要停止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逐步引导到为之匹配的职业;然后是分享了如何高质量去学习,我也是这些年了解并实践后才向大家伙介绍的方法;最后就是生命健康。疫情让我们大多数人对健康有了认知觉醒。而我就更早一点便有了这层认知,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运动狂,每周至少运动8小时。运动之于我就是万金油。

     希望能让师弟妹们意识到,“学习—饮食—运动—睡眠”是一个健康闭环,单独分割来看,都是不科学的。最后在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


参考书籍

      • 《大脑的故事》[美]大卫·伊格曼

      • 《费曼学习法》尹红心,李伟著

      • 《重塑超级大脑》朱丽艳

      •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美]肖恩·史蒂文森

      • 《福格行为模型》B.J.福格

      • 《认知觉醒》周岭著

      • 《老爸评测》

      • 《24小时大脑》小林弘幸

      •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美]丹尼尔 L. 施瓦茨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