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吐槽下微信
爱之深责之切,教张小龙做事,是网友无法抑制之本能。从2019年说的“每年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在教我做产品”,到2022年,随着最新几次更新,感觉网友密集吐槽又来了。
比如微信在 iOS 8.0.18版本,朋友圈发图量从9张增加到了20张,但是呢?添加超过9张以上的图片,微信会提醒你“需制作成新的视频再发表”。
本身提供能发多张图片,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呢?整个把图片视频拼接起来真的很像幻灯片,为什么不能类似微博一样直接展示图片呢?
请问读友们,这个功能自从上线后,你用过了吗?
如果要调整朋友圈图片的功能,为什么不能添加动图呢?针对朋友圈这个模块,为什么不能编辑已发表的朋友圈呢?朋友圈共同好友点赞能不能默认不要提醒了?……
近几年微信只要一更新,就会「全民吐槽」和「提需求」,抱怨更多的是:正经事不做,尽整些“花活儿”。近两年,微信更新频率已经变高了。2018年和2019年,微信每年仅更新8次,2020和2021年,每年更新13个版本。但陆续出的类似:“语音电话设置铃声”、“拍一拍”、“微信状态”、“炸屎放礼花”等奇奇怪怪的功能。
发现真的不实用额。应该多出“微信置顶消息折叠”、“受信任电脑一键登录无需扫码”等相关实用的功能。对吧~
再说回“朋友圈发20张图”这个需求,其实需求是存在的,但是实现路径太迂回了。就是我能实现,但是不直接给你。因为我想要推广秒剪和视频号。
反正我作为产品经理,我认为这种方式是有些怪异的。平台发展推广固然重要,但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之前,这违背了做产品的初衷。尽管很少有人发20张图片,但是如果让用户在使用该功能时惊呼“哇哦”。是不是也是一种宣传呢?比如路径变成:
点击朋友圈「相机图标」→添加图片;
①当添加的图片少于9张时,按照现有路径;
②当添加的图片大于9张时,添加至朋友圈展示样式为:
再去做引导,是不是会更好呢?(仅从用户的角度上来做说明。)
再聊深一点,不仅仅是对微信的吐槽,而是对国内APP现状的吐槽。因为看看越来越模糊的边界,越来越臃肿的体型,不停的增加新模块,而一次次的把“用户体验”优先级一降再降。(甚至现在做竞品分析,感觉所有的产品都是竞品。)
比如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想要做社交;社交平台呢?又想做电商;音乐平台里出现直播;地图软件做出行等聚合服务,打车软件又邀请你“走路赚钱”。嘿……牛。不管平台调性和产品定位,反正要布局生态。
我们的手机屏幕里,藏着一个个构造的商业帝国。但是用户只在乎「好不好用」和「能不能解决问题」。对吧~
再比如,最基础的用户注销账户诉求,在一些主流平台上也变得费劲巴拉。微博的“注销账户”操作需要九步(你能找到注销入口,我算你牛),且还需要审核,也就是会出现审核不通过的可能。拼多多“注销账户”更奇葩,没有自助入口,要和客户沟通后才能注销。就问你,牛不牛?
为什么不能像国外的产品一样把某一个业务做深做透呢?比如:
Calendly——核心是帮助会议双方预约匹配并管理会议日程。目前估值40亿美金;
Replit——编程领域的Figma,基于浏览器云端协同开发平台,目前估值8亿美金;
Linktree,相当于一个网络身份证,你可以在上面添加LinkedIn、Twitter、Facebook等个人主页,形成一个网络身份聚合页。估值13亿美金;
……
曾经因为一个应用的“小而美”而入坑,如今再想要出坑,已经没有机会,因为再也不因为好用,而是大家都在用。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必须要用。
回想一下,发现一个贼有意思的点:所有的平台都向你伸出“援手”——老铁,我有钱借给你,要借吗?
反正我经常收到这些大厂的“问候”:
本文完。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可以帮忙转发和分享哟。感谢。
深圳的小伙伴可以加我,后面会经常组织活动,可以一起来耍耍。John的微信号:xiaoteng1234567890。
John也录制了一个微课。通过理论和案例讲《产品经理成长技能树》。购买后,可以加我。我拉你进群。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