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四年的特朗普,让美国科技地位变弱了吗?

硅谷密探

共 4261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0-11-06 20:20


热点追踪 深度探讨 / 实地探访 / 商务合作


美国大选马上就要尘埃落定。不过这个时候,2020年的美国大选还在紧张的胶着状态。


但其我们并不太在意这两位七旬老人谁会入主白宫。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特朗普四年时间以来的执政生涯,带个美国和整个世界的改变将是影响深远的。特别是一系列“退群”、“筑墙”、“撵人”的操作,正在重塑美国和周边国家、欧洲、中国等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


由于这两年中,特朗普政府以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来对我国的科技产业特别是芯片产业进行全方面的封锁和打压,以致于我们很难用一种第三方中立视角来审视特朗普任期内对于美国科技领域所施加的影响。



最近看到MIT科技评论的一篇文章,关于“这次大选事关美国在科技领域领导地位”的讨论,直言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糟糕表现,同时担心美国在科技上遭受来自中国的挑战。


那么,美国的科技政策和实力在特朗普执政的几年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是否真的像学术界评论的那么不堪,未来美国的科技政策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我们希望通过可见的材料进行一次简单的梳理。


美国科技之灾?成为被所有主流学术界反对的男人


“没人比我都更懂新冠肺炎了。”


即使特朗普根本没有任何经验的传染病领域,他早已敢如此声称了,不过现在在他10月初感染后,他倒是更有底气说这句话了。特朗普的“懂王”名号就是通过这么一系列的大话连篇得来的。


但是他到底有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则是另一回事了。最近,在美国愈演愈烈的新冠疫情扩散的情况下,特朗普还能在选举集会中大言不惭地说,是美国医生在夸大新冠感染死亡人数以谋求获利。由此可见,疫情再来势汹汹,也要为他的大选让道,再是他对美国医疗机构已经是赤裸裸的不信任,而特朗普总统在科技素养上面的表现早已被科技界所鄙视。



从疫情流行开始,特朗普先是想FDA施压,仓促批准未经验证的检测试剂,又是无视专家建议,胡乱给出民众错误的防疫引导,还将美国疾控中心这个世界上最成熟和值得信赖的公共卫生机构变成了一个笑话,让美国最顶尖的传染病专家福奇靠边站。甚至在一次机会上,嘲笑拜登“要倾听科学家的意见”……特朗普表现出来的反科学态度和有些反智的表现,确实让外界大跌眼镜。


更遑论特朗普在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态度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和“退群”行为,还有特朗普执政下,每年白宫提议大幅削减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环境保护局和能源部等机构的非国防相关研究经费。


这些政策似乎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对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轻视。大选期间,以至于有81位诺贝尔得主愿意签署一封公开信来支持拜登。而像《科学》《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这四种世界上最主流的科学杂志,对特朗普的新冠疫情应对能力和现状都予以猛烈的抨击。


所以,从表面来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对科学技术毫不重视又盲目自大的总统,一个被科技界集体指责和声讨却又拿他没办法的总统。但实际上,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特朗普和科技圈的嘴炮论战,更要看到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科技政策的指向和影响。


明面上的争论大多数给外界看热闹的,更重要的是背后那些涌动着的实际政策和资源流向。


说多无益,干就对了:特朗普治下的科技政策风向标


纵观特朗普在科技政策上的趋向,其实跟他一贯对外传递出的信号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特朗普能够做到“言如其人,人如其言”。


正如他认为全球变暖就是一场骗局,在他上任伊始就真的果断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并大幅削减相关气候研究的开支。对于清洁能源的研究上,特朗普也早已坦言不会牺牲美国产业的利益,大力扶持碳密集型技术的政策,又大力提议削减联邦能源研发资金。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场大选辩论中,特朗普和拜登在一个技术问题上有着典型的分歧,也就是一个用于地下岩层中的油气开采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简单来说,这个技术可以开采岩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提高油气田产量,提高本地的工人就业率,提升美国油气自给率;但是坏处是带来水资源的浪费和地下水的化学物质污染,对于未来可能贻害无穷。一边是现实的就业和经济利益,一边是长期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特朗普自然坚定支持这一技术,而拜登则弱弱地表示应该使用更多清洁能源。显然,特朗普更得当地产业工人的支持。


总体来说,特朗普的科技政策与他的眼界认知以及维护“美国优先”的价值观是非常一致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政府在四年执政中科技政策的具体表现。


与奥巴马时期,颁布《美国创新战略》这样高屋建瓴的科技战略布局和规划不同,特朗普执政以来一直没有提出什么整体性的科技战略,奥巴马时期的科技政策的关键职位也一直空缺等,这给外界一种“不尊重科学”的印象,但从特朗普对联邦科研经费的支出上来看,则并没有缩减,反而有所增加。只是研究经费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数据来源:美国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


从历年研发经费的比较来看,特朗普政府是较奥巴马政府有稳步提高的。从研发经费的分配结构来看,奥巴马政府的科技政策主要重视能源、教育和医疗问题,而特朗普上台之后,几乎废掉了奥巴马的科技创新战略,大幅削减了这三个方向的相关机构的研发经费,而是更多向与国家安全领域相关的方向倾斜。


(数据来源:美国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


在2018-2019财年的预算中,特朗普政府在国防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国土安全部、退伍军人事务部、NASA等部门都大幅增加了研发预算投入,反映到具体的研发战略上,就是在太空安全、边境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确保在新兴技术领域保持世界领导地位被特朗普政府视为当前主要国家安全问题。


从这一变化来看,把科技研发与国家安全挂钩是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科技政策的首要特点。


由此,我们看到,特朗普虽然没有宏观的科技政策出台,但是通过《美国国家安全策略》来展示出其对内、对外的科技战略,即强调对内通过科技保障美国国家安全,以“实力来求和平”,对外倡导“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的科技政策的国际合作策略,不断加强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收紧留学签证、退出各种组织,其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美国本土的科技优势,特别是新兴技术领域。


最后,我们不难理解,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尽管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有一定削减,但是其中的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的科研支出预算则几乎翻倍,而且在NASA的经费支出也有大幅增加。这些科技领域的增加,不仅有经济方面的考虑,更有国家安全战略层面保持优势的考虑。


《无尽前沿法案》,美国对科技政策的新动向


今年5月底,美国民主党议员查克·舒默、共和党议员托德·杨等两党议员向美国国会正式提出了《无尽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计划让美国国会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入 1000 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通信、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该法案坚信重点发展这些先进技术能帮助美国成为“超级强国”。



这部法案提出的大背景正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科技实力的崛起,而另一个直接的诱因就是美国在应对新冠疫情上面糟糕的表现。


用该法案提出者查克·舒默的话来说,“冠状病毒大流行显示出世界其他地区与美国之间的科学技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这威胁到了我们的长期健康,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


而这正是美国的政治高层和科技界担心的,美国是否正在失去全球的科技领导地位和领先的竞争力?


《无尽前沿法案》这一提案,来自于75年前,罗斯福的非官方科学顾问范内瓦尔·布什发表的著名科学报告《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这份报告明确表述了联邦政府对基础科学技术的长期投入的必要性和由此产生的巨大作用。如今,在美国再次感到遭受外界威胁和内部威胁之后,他们又一次做出的“应激”反应。



而这一法案无疑和特朗普政府在过去几年内重点投入和推动的科技领域是高度重合的,只是这部法案把特朗普执政期间已经在零星支持的措施,用一种比较系统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看样子,虽然这一法案在美国大选前由于纷争的议题太多,至今还没有被通过,但是这一计划表明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认识到投入科学技术的研发对重振经济、提高国力的重要性。


结合最近特朗普和拜登在对科研投入上的论争来看,特朗普本着一个“当家人知道柴米油盐贵”的态度,强调从税收和监管上来破除科技创新的障碍,以削减某些方面(比如清洁能源)的开支来增加对未来产业(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的投入。而拜登则更有一种开“空头支票”的意思,承诺执政后要在四年内投入3000亿美元用于联邦研发投资和各项突破性技术的研发,其代价是更高的税收和更大规模的政府赤字。


总体上来说,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科技研发的投入是一种“拆西墙补东墙”的务实态度,而拜登的提议则更带有一点大包大揽的色彩,不过两人在面向未来的科技政策上是殊途同归的。


《无尽前沿法案》将很可能成为指导下一任政府科技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



重新回到我们国内的视角,很多人只能从表面上看到特朗普在应对新冠疫情上昏招迭出,在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以及科技产业上进行极限施压,以及在人才引进政策上的百般刁难。但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这不过是一个以商人身份登上美国总统位置的人所奉行的一套“高明”甚至有点“自作聪明”的对策,但其根本上仍然在遵循着美国始终要强调在科技领域的绝对领导权的原则,只不过重点有所侧重罢了,而从我们的观察来看,特朗普其实也抓住了重点。


所以,我们也不要被美国的学术机构和媒体“带了节奏”,认为美国在科技领域正在衰落,而我们将迎头赶上。虽然现在有这样的趋势,但是我国在众多基础科学和先进技术层面,仍然与美国有着巨大的差距,美国政府主导下的联邦科研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当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特朗普或者拜登身上时,其实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家伙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犯的错误,总会有“组织”去纠正的。因此,无论是谁当选下任总统,我们都会遭遇一个浑身带刺、难以对付的美国。



推荐阅读

“火星自治”,马斯克这次是认真的吗?
显卡发展史:从百花齐放到双雄争霸,显卡为何如此「迷人」?
Google、Twitter、Facebook听证会变「批斗会」,大选后的科技巨头何去何从?
后李健熙时代的三星,将迎来怎样变局?
你还有隐私可言吗?多家互联网巨头前高管警告人们与社交网络保持距离


浏览 6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