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WAIC | 商业化按下快进键,医疗人工智能向何处去?
共 3715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6-25 14:04
本次论坛将在上海线下举办,同时也会在线上同步直播。
全文2942字,阅读约需8分钟
文|亿欧
编者按: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亿欧EqualOcean、亿欧大健康主办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赋能数字产业医疗论坛,将以“科技普惠·产业下沉”为主题,深入探讨AI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及其应用实践。
人工智能+医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迄今为止人工智能技术究竟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什么改变,具体又有哪些应用,即使是去医院看病中使用过的人也未必知晓一二。
此次爆发的新冠疫情其实是一次很好的展示。如果说平日里一些医院内的人工智能应用只是锦上添花,那么在疫情的特殊条件下,从诊前的测温、筛查,到诊中的影像辅助诊断,以及诊后的随访、追踪,人工智能技术切实地帮助解决了新冠肺炎救治与防控的一些问题。
从整体看,经历了2016年AlphaGo打败人类后的狂热、2018年由于实际落地困难带来的失望、2019年Deepfake假视频导致的伦理问题,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发展进入稳步落地阶段。尤其是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服务机器人、新药开发等AI在医疗场景的应用在加速。
疫情加速产品普及
医疗AI认可度提升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慢病高速增长、医疗资源供需严重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问题,造就了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产业组合丰富、人才储备充分等特点,又给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从具体医疗应用场景上看,人工智能在疾病风险管理、医学影像、医院管理、辅助诊疗、虚拟助理、健康管理、辅助医学研究、药物挖掘与研发等多个细分领域有所涉及。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这些场景应用加速落地。
由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红外测温仪、机器人外呼筛查、接触者追踪等应用已经较为完善,大幅提高了疾病的早期筛查效率;而影像辅助诊断、无人配送车等医疗/无人驾驶相关应用,由于涉及安全、数据所有权、隐私等问题,过去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在本次疫情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此外,新冠疫情也暴露出人类长期处于新型疾病威胁中的问题,AI能在新药研发中帮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冠疫情发生后的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相较2019年,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态度已从72%显著提高到92%,AI采用率从62%提高到70%。此外,有94%的受访者声称已经或正在计划在其组织中实施AI。超过三分之二的的受访公司表示,采用AI增加了收入。
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去年10月也曾在亿欧大健康主办的天府健谈上谈及医学影像AI的临床使用率。他指出,在疫情恢复正常工作后,其所工作的医院,对于肺结节人工智能是使用率达到了80%以上,2019年这一数据为70%。
80%以上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一线医生的10份报告中,至少有8份报告是依靠AI模型来帮助实现判断的——换言之,一线医生对于肺结节人工智能的产品已作为常规使用。
三类证助力影像AI发展
商业化按下快进键
疫情使得医疗AI产品价值得到迅速验证,与此同时,政策监管的破冰、医疗器械三类证的接连获批,真正让整个行业重心开始由研发向商业化落地转移。
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明确规定:若诊断软件通过算法,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申报第二类医疗器械;若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则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能不能拿到三类证,对医疗AI创业公司关系重大。如果审评审批受阻,就意味着前期的投入与后期的现金回流被割裂;没有三类器械认证的产品,只能供医院科研使用,无法进入医院的收费目录,这直接意味着难以打通商业闭环。
过去几年间,整个医疗AI行业深陷这样的商业化僵局中,直至2020年1月,科亚医疗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深脉分数®获批NMPA三类证,是医疗人工智能相关产品获得的第一张三类证。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心电分析软件、颅内肿瘤MR影像辅助诊断软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冠脉CT造影图像血管狭窄辅助分诊软件、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CT骨折智能分析系统等产品相继获得NMPA注册三类证。
经历过最初的憧憬和热潮,也遭遇了失望和低谷,终于,随着一大批AI医疗三类证的出现,整个医疗AI行业迎来了里程碑式的转机,开始迈向产品上市的全新阶段。
当然,三类证的获批只是意味着企业拿到了商业化的“门票”,在后续具体落地的过程中,产品的临床价值、企业的市场推广能力等一系列关键维度,还将进一步在商业世界中被考验。
医疗AI投资向中后期转移
或迎来上市潮
从资本层面看,受益于三类证获批这一行业难题的监管突破,医疗AI行业在2020年再次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关注,多个医疗AI企业接连完成了数轮融资。
根据亿欧EqualOcean不完全统计,2020年在一级市场,中国医疗影像AI行业共发生了25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金额接近30亿元。
整体来看,早期投资频次比例下降,中后期投资比例逐步提升,同时投资开始向头部的成熟企业集中,投资的颗粒度不断变大。
与此同时,随着科创板改革的深化,AI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条件逐渐趋于成熟,IPO热潮也开始席卷AI医疗影像赛道。
2021年1月以来,推想科技、科亚医疗、Airdoc等企业接连传出了谋求上市的动态,其中进展最快的科亚医疗已于3月17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推想科技和Airdoc则均瞄准的是科创板,眼下正处于上市辅导阶段。
AI赋能数字医疗
共话产业发展之道
在新的历史节点,医疗人工智能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2021年7月9日在上海,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亿欧EqualOcean、亿欧大健康将主办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赋能数字产业医疗论坛,以“科技普惠·产业下沉”为主题,深入探讨AI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及其应用实践。
亿欧大健康将邀请国内外行业重点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并进行高端对话,打造一场属于医疗智能领域的专业性的行业盛会,共同推人工智能对医疗行业的升级改造。
同时,随着今年以来一批国内企业在数字疗法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在这场论坛上,亿欧大健康将发起成立中国数字疗法产业联盟,并发布数字疗法相关共识,汇集数字疗法核心创新力量,共同探讨产业未来实践。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018年、2019年,亿欧智库对医疗人工智能进行了持续性的跟踪研究,聚焦于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市场端的认知与产品接受度,梳理了市场中已有产品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医疗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进度及落地难点。
在大规模商业落地的2021年,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医疗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此次论坛上,亿欧智库将发布《2021年中国医疗AI医学影像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从商业化的具体层面,理清中国医疗AI医学影像产业所处的阶段。
本次论坛将在上海线下举办,同时也会在线上同步直播,目前正在进行观众招募,如有参会意愿或相关合作需求,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更多行业资讯,及时获取会议相关信息。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