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肝脏和肠胃,都是“傻帽”?

共 4840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0-03-01 23:24


来源:科学大院(ID:kexuedayuan)

作者:韩飞(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cb9f8b37553bbfcab4b96db795fd955d.webp


中国人对“吃”这件事,不可谓不重视,不可谓不热爱。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观念正在变化。十几年前,“吃点好的,补充补充营养”这样的嘱咐可能还出现在饭桌上,而时下,有些人信奉的营养观念却是“现代人最不缺的就是‘营养’”。DNA metabarcoding: 条形码的追踪饮食摄入之路


今天大院er就结合着这一说法来讲讲,为什么你说你活在现代社会,但你的大脑、肝脏和肠胃却不同意?




生活在一万年前的肠胃


人体器官、头脑思想、行为模式,都是进化的结果,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比如,为什么比起远亲智人、近亲黑猩猩,人类的脸蛋更小、更萌萌哒?就是因为大约330万年前,人类开始学会用石器处理食物,200万年前开始大量吃肉,这样咀嚼次数和咬合力度都大大降低,咀嚼肌退化的结果可不就是尖尖的小下巴嘛(Zink and Lieberman, 2016)!


e2abd1a70c5803b0e8b9823f523cb1b0.webp

加工工具的原始人(图片来源:摄图网)

可以说,整个人体的构造就是在这样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被塑造以及被翻新的。


再比如,食物匮乏意味着死亡,绝不浪费食物的“规则”因此被写进了人类的基因组里,整个人体系统围绕这一规则慢慢演化。


咀嚼后的食物进入胃,经胃酸和胃蛋白酶简单处理后,被移送小肠,在那里被“敲骨吸髓”。作为人体主要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小肠于是在进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长,最长可达8米!除此之外,小肠还允许1000多种细菌寄居,以助其一臂之力(Qin et al.,2016)。


1000多种细菌,总个数高达1000万亿+!


7d54ecb65606784eaac2c4391aa12a06.webp

图片来源于网络,经过加工

1000万亿啊大佬,这是什么概念,每一个细菌都是一个勤劳的小工人,而人体本身就像是一间大型移动肠道菌群工厂嘛(Qin et al.,2016)!一片看懂肠道菌群在人体中的作用


3608471a50ed66e2e62b7579df0c589c.webp

华大基因《Nature》封面文章(图片来源:华大基因官网)

肠子里住了这么多微生物,你还敢说你是自己的主人?


d47e28bae17f409e3ff1381548b7004f.webp


但,今天不聊肠道菌群的喧宾夺主,继续聊为什么你说你活在现代,你的大脑、肝脏和肠胃可能不会同意。


住在你身体里的这群客人,它们爱吃的东西跟爱穿潮牌的你是不一样的。对那些有益菌,如拟杆菌目菌来说,高纤维的食物最棒(Allen, 2013)。有的人小时候特别爱吃大白菜,他的父母可能会说,“嗯,肚子里缺啥就爱吃啥”。


当时听觉得是胡说八道,现在觉得,这话没毛病。现在仔细想想,可能并不是小孩子钟爱大白菜之味,而是肚子里的拟杆菌向大脑发出了指令:


ee0ec5223f5b502a59da3f8660b43b1a.webp

设计对白(菘者,古语白菜之谓也)

对此,年少无知的人类只能稀里糊涂地照办,顿顿吃,吃起来没完没了,不然它们就会让人感觉“不开心”。“不开心”也是真的,因为肠道里面也是有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足以“操控”人类的情绪(Bravo Ja et al., 2011)!菌群们可以通过这些神经系统影响大脑,让它饥渴、饥饿,几天不吃大白菜就心里直痒痒(Bravo Ja et al., 2011)。


dc8db6df02b24544e4bf5ea974291e1e.webp

肠脑交通漫画(图片来源:https://zhidao.baidu.com

所以,虽然你出生在谷物、奶、盐、精炼油和精炼糖泛滥的现代,但你肠道里的拟杆菌依然保持着万年以前的饮食偏好。当你偏要在吃上跟它做对时,它就会让你“不开心”。


因此,西方早在1985年就有人提倡一种“迎合”肠道菌群的饮食,叫“旧石器时代饮食”。该饮食的特点是富含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含钾比纳多,主要通过使用蔬果来获取糖分,总之就是要吃得“像一个一万年前的野蛮人”(Allen,2013)人类祖先的“冰与火之歌”

 



生活在一万年前的大脑和肝脏


OK,肠道菌群的情况就是这样,那大脑和肝脏呢?它们也活在一万年前?这个说法有点不好接受吧!所以说,人类的大脑是最善于欺骗自己的了!


别忘了,一切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Nature综述|整合组学分析护航健康,推动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但这种适应不可能马上就适应,它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比如,从非洲走出来的人类,到了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好比是北欧四国吧,皮肤里面的黑色素就没必要那么多了,毛发也要赶快长起来,保暖嘛!鼻子也要又高又长起来,不能再像在非洲时那么扁平了,这样才能方便对低温且干燥的空气进行加热、加湿(Tina et al.,2016)。


可想而知,这些改变需要花费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时间,因为基因层次上的改变就需要这么久。今年《PNAS》发了一篇研究,报告藏族人体内有至少9个基因,让他们的血液更能携带氧Science文章背靠背揭示癌症中细胞感应氧气的新机制,同时BMI指数和叶酸水平都增高以适应高海拔生活。这些过程用了多长时间呢?大约4725年(Yang et al.,2017)!也就是说大约从夏朝起,汉族人的一支就慢慢变成了藏族。


f7d9b8889914bc5159b988b5ebd717d0.webp

西藏组画(图片来源:http://blog.artron.net

说到这,你应该懂了吧?


又要适应环境,又要漫长的时间,结果就造成今天设计成型的人体系统,其实是为了适应更早时期的环境的!这叫“进化迟滞(evolutionary time lags)”(Buss,2015)。


也就是说,基本上,人类的大脑其实还是原始人的大脑还以为"猪脑子"是在骂人?这篇文章告诉你,猪的智商高到爆表。科技如此发达,阿尔法元都横扫人类了,但人类的大脑容量还是维持在1400cc左右,跟原始智人相距并不远(Buss,2015)。


7d440b34f5717f72152f18198fcdf342.webp

野外生活的原始人(图片来源:https://www.pinterest.com/

肝脏也是一样啊Science: 肠道微生物可以转移到肝脏促进先天性免疫疾病发生


作为解毒、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场所,它设计的产能还是原始社会级的。幸运的是,这种产能在过去数千年间都够用了。怎么可能不够用呢?对大多数人来说,饥荒的阴影随时会再次降临,吃饱都是一个难题,遑论吃成大腹便便了。


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大脑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它以2%不到的体重占比,竟消耗了20-25%的身体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大脑不但吃得多,还吃得快,它消耗能量的速率是骨骼肌的16倍,这导致神经突触附近聚集了大量的线粒体(Allen,2013)。大脑如此耗能,以致有的动物,比如黄色管海绵(Aplysina sp.),在进化过程中干脆丢掉了大脑,变成了无脑一族(Santalova et al.,2010)。


54dc5f6668c552a2237af7eb3fb8a60d.webp


为了止饿,大脑变得对糖和脂肪疯狂热爱!


见到五颜六色的甜点就感觉“幸福”,闻见肉香扑鼻、听见烤肉滋滋发响,浑身就酥了,吃起来毫无节制,半夜醒了有盘烤串最帅了!光是食物滋滋或咔咔的声音,就足以唤醒大脑的愉悦神经回路,就为了让我们吃到完全停不下来!(Allen,2013)!


c41f38438cfc399b4d6f3b385aff072c.webp

草莓甜点(图片来源:https://www.pinterest.com/

问题就来了:现代人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即使是长期盘踞在乡下小超市的胖墩儿Nature重磅!肥胖有救了:分析了362499个人,发现了98个与肥胖相关的遗传信号,其中29个是第一次发现,吃的花样之繁多也堪比先秦时期的诸侯王。原始人和古人哪见过辣么多令人目眩神迷的甜点!他们的肝脏和肠胃也从来没接收过辣么多源源不绝的高糖、高脂和高蛋白“快递包”!于是糖脂代谢的机器一开便是一整天,干个没完!


搞笑的是,老脑筋、不知死活的肝脏还以为糖和脂肪是好东西,依旧通过一种叫做FGF21肝荷尔蒙的信号分子,往大脑总部发信息,让它多多多多接单,吃吃吃吃个不停。如此一来,恶性循环,肝脏就像一个快递站,终于把自己玩爆仓了Cell子刊: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食对人类肝脂肪变性的快速代谢益处的综合理解


爆仓结果便是脂肪肝等肝类重病。(Gaich et al.,2013)!


人类就惨了!高糖信号和高脂信号分别打开了各种各样“坏”的代谢通路,把糖尿病、中风、老年痴呆、粥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等敌军全放进城内,一时生灵涂炭,活路全无。而且,停不下来的吃带来了此起彼伏的炎症反应,活跃的炎症因子摧残着免疫系统,最终唤醒了原癌基因(Akula et al.,2016)!


587bb55aa7e38a5982088ddd96c4649c.webp

死神漫画(图片来源:https://www.pinterest.com/

死神在癌症的影子里狂笑,兵不血刃、直捣黄龙!


说到这,算是解答了开篇的问题了吧!所以,少吃“好”的吧!从今天开始,做一个膳食均衡的“野蛮人”,放下夜半时分仍捧在手心的巧克力奶油卷、核桃甜酥饼和草莓优乐雪,跟大家一起默念:


现代人,你最不缺的就是这些所谓的“营养”哦!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Allen, The omnivorous mind: our evolving relationship with food, 2013;

Akula et al., Control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by the mevalonate pathway, Nature Immunology,2016;

Bravo JA et al., Ingestion of lactobacillus strain regulates emotional behavior and central GABA receptor expression in a mouse via the vagus nerve, PNAS, 2011;

Bus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2015;

Gaich et al.,The effects of LY2405319,an FGF21 analog, in obese huma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ell Metab.,2013;

Qin et al., A human gut microbial gene catalog established by metagenomic sequencing, Nature, 2016;

Santalova et al., Dibromotyrosine and histamine derivatives from the tropical marine sponge Aplysina sp., Natural Products Communication,2010;

Tina et al., Quantifying variation in human scalp hair fiber shape and pigment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2016;

Yang et al., Genetic signatures of high-altitude adaption in Tibetans, PNAS,2017;

Zink and Liberman, Impact of meat and lower palaeolithic food processing techiques on chewing in humans, Nature, 2016;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往期精品(点击图片直达文字对应教程)

5f15b2adf7acbcdac1659a79c060a062.webp

13dd45eabb2e3feafccb502fe5c1e7b2.webp

9561a5b8efe10e8fd9a964ac21861933.webp

77451027095c054e185196b045d643f2.webp

d8f0711d90a454bbfbf5eece1dd059bd.webp

142cd965a2972c3f4e86d36f6f8b49a0.webp

71f1901009b547ef92b4aee69731d679.webp

b9280361a2aaccafb4151d4e60206650.webp

72859ecab1cc358183f007f84485e0c6.webp

2c3647e1f12d2338930a280e9370ac0c.webp

73da44c0a07405835eac675913d41ea4.webp

b3387a0cc5a08f8cf34fb74c39928565.webp

1f7dea88c8054c3e661567ed16469170.webp

3fcd4bae3dc200df128968d53d64e7ed.webp

987f3d11ae3211f02d0c52373b1541c6.webp

df0284d7bb2685bfbb16de51478451d1.webp

e99d44405f41955230cea66c8bb18fa1.webp

7f358c68eb1c17599a356cf8db781c8a.webp

ad7e1d288626a36a67009cf946d25a82.webp

a959738f8a5d15db7d6c125e8513d338.webp

94fcd2c71a0d99379699239254ca674b.webp

8c80076f76e3f37e5a27ca9c98eceeaf.webp

9b7a97aacde72497e0098962001ad70c.webp

d7709b494c38694fd27ceb0481a9b9b8.webp

ccbed92cd8101ad5ce557bf3f3724d4b.webp

bbb9db3337d4f5b562e5bb365debd222.webp

6f3c9bfa632f876a483454bc23889915.webp

58de905cc224f85fb7b2cc5f54393c6f.webp


后台回复“生信宝典福利第一波”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教程合集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