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起的知识付费,都是怎么活下来的。

运营官张沐

共 302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5-18 00:38


五⼀期间突然想起来培训机构的盈利模式。我之前和投资⼈聊天,投资⼈说,创业可以分两种:⼀种是为了事业,⼀种是为了赚钱。我们所接触的培训机构,⽐如:三节课、起点学院等,他们都是先事业,后赚钱。因为⼈们都是有需求,才延伸出来这些⾏业内知名的培训机构,然⽽这些机构赚钱能⼒还真不好说。

有⼀类培训机构是直接为了赚钱,做⼀些知识付费的⽅式,⼀两个⼈就开课,⽽且也会过的很舒服。当然,这种是不可能暴富的,但是收益⽐⼀般的上班族都要好很多,⼀年五六⼗万的收益还是有的。

然⽽⼤所述⼈都看不起第⼆类的培训机构,都认为他们在割⾲菜,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割⾲菜的时候依然会产⽣⼀定的价值,不然也不可能⽣存到今天。

这两类的培训机构我都待过,今天主要剖析⼀下赚钱的培训机构,这类培训机构不投⼴告,但是依然过得很舒服。



第⼀:专注

这类知识付费的公司,都会切⼊到⽤户的痛点,帮助⽤户赚钱,或者帮助⽤户获客。⽽这⼀类的⽅式也是现在的公司或者个⼈最短缺的技能。可以说切⼊了⽤户的痛点。引流算是现在的⼩微公司和个⼈创业者都喜欢做,但是⼜不会做的事情,因此切⼊这个赛道有⾜够的钱可以赚。

⽽且在各个平台上会不断的提升⾃⼰的专注度,把所有的账号设置统⼀的标准,头像,简介,在每⼀个平台上都能看到这个品牌专注的内容,久⽽久之就可以把⼀些⽤户吸引到⾃⼰的微信上。

我们来看⼀个账号在不同平台设置的个⼈介绍。


通过不同平台的专业性的塑造,把⾃⼰打造为专业⼈⼠。

除了这些平台的头像和个⼈介绍,还会通过内容来塑造⾃⼰的专业性,在不同平台上都在做相关的内容,内容⼀般分为两种,第⼀:个⼈的技能的介绍。第⼆:学⽣的案例包装。

他们在不同的平台,写着同样的内容,在知乎上写引流内容,在头条上写引流内容,在喜⻢拉雅上讲引流的内容,久⽽久之就成了别⼈⼼⽬中的引流⾼⼿。


第⼆:坚持

很多事情在前三个⽉是没有结果的,这就要看个⼈是否可以通过⻓久的坚持把事情做下去。⼤多数只是变现的团队,从两年前已经开始做内容了,到今天才有了⾮常不错的成绩。

⽽且两年的时间内坚持⼀个⽅向,把⾃⼰的内容和业务做精细。⽽且也会伴随着互联⽹的媒介的迁移选择合适的内容呈现⽅式。

做知识变现的⼈,不可能布局⼀个平台,⼤多数的⼈都布局了三五个平台,现在主流的、⾮主流的,只要⾃⼰有精⼒就会⼊住。

知乎上⾯写⽂章回答问题,⼩红书上⾯写内容+图⽚展示⾃⼰,喜⻢拉雅上⽤⾳频来呈现⾃⼰的内容,只要是能够注册发布内容的渠道,这些团队基本上都开始做。

⽽且⼀个内容,⽆⾮是多了集中表现形式,其实并不是太累,还算可以。

在前两年的时候,⼤家都是通过内容吸引⽤户,到了现在的时代,⼤家开始做短视频吸引⽤户。做知识变现的⼈,紧随着媒介的变化跟随⽤户的喜好变化。

现在⼤家除了写⽂章之外,还开始做视频,从不同的渠道上吸引⽤户。⽽且也在⼀些平台上开始直播,⽐如视频号。通过直播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户。

⽆论做那种形式的内容输出,他们都靠着⼀股⼦任性坚持下来了。

坚持半年可能⼤家认为你是骗⼦,坚持1年⼤家认为你不靠谱,坚持3年⼤家开始相信你是领域⾥⾯的专家。


第三:引流

他们做了这么多内容,这么多平台,都是为了⼀个⽬的,给⾃⼰引流。因为他们都没有太多的资⾦砸⼴告,⽽且砸⼴告吸引来的⽤户也不⼀定太精准。

做了这么多内容,其实都是在研究平台的规则,如何能够轻松的、不封号的把⾃⼰的联系⽅式,光明正⼤的留在平台⼭。

不过,随着现在私域流量理论的成熟,⼤多数的平台也开始在打造⾃⼰的私域流量,如果你留下第三⽅的联系⽅式,⼤概率是要封号的。

规则很重要,最起码能够保证你有源源不断的流量来源。

常在河边⾛哪有不湿鞋,这些靠内容引流的⼈,不可能不封号,因此每个⼈⼿⾥都会有三五个账号,我可能还说少了。

他们开始在平台研究同⾏是怎么留下的联系⽅式,然后⽤⼩号测试平台规则,如果⼩号被封了之后就开始做新的账号,⼀直到账号不被封,并且在个⼈介绍、⽂章尾部等地⽅留下了联系⽅式,然后就开始通过这个账号,围绕⾃⼰专注的内容,打造核⼼的护城墙。

通过内容,以及平台的规则和在平台上留下的联系⽅式,⽤户阅读了内容之后,对账号的主理⼈⾃然感兴趣,⽽且有需求的⽤户还会主动联系对⽅,⽽且通过内容吸引到微信的⽤户都是精准⽤户。


第四:转化

为了转化⽤户,任何⼀个知识付费领域的⼤佬,都会把⾃⼰的朋友圈打造成⼀个培育转化⽤户的圣地。

在朋友圈发的内容也会匹配⾃⼰的专业性的定位,每天都会分享⼀些相关的内容,再⼀次定位到⾃⼰专注的领域。⽽且每过⼏天就会发⾃⼰学⽣的成绩,通过学⽣案例从侧⾯证明⾃⼰的课程或者⾃⼰是真材实料的教学,⽽且也会有好的成果。

其实这正有需求的⽤户,通过看专业性的内容和学⽣的案例,有⼀天会产⽣⼼动,这也就是⽤户开始真正交钱的时候。

然后⼀下转化到最⾼的课程,转化率是偏低的,于是⼤多数的知识付费的⼈,⼜开始做⼀些低价课、然后转化为正式课。

那么低价课有198的体验课、698的初级课、以及1980的正式课程,⽽且每个课程都会有⼀个服务的周期,为了能够⽐较好的收益,现在的知识服务的服务周期为1年。过了⼀年之后还会有⼈进⾏续费。

阶梯性的付费模式,让学员有更好的付费体验,这些平台都是把⽤户转化为体验课,然后再去转化为正式课。

⽽且这⼀类的课程主打售后服务,因为他们学习了课程之后不⼀定会做,即使开始上⼿做了也不⼀定能做出效果,因此好的服务是这些⽤户都需要的。

⽽且续费对于知识付费来说更有价值,毕竟每年都不⽤付出都会有收⼊,辅导学员做出效果,或者让学员感觉物有所值。

通过这种⽅式,即使是1980的课程,群⾥⼤概也有400多⼈,⼀年的收⼊⼤概也有70多万,⽽且这种团队⼤概也就⼀个⼈,外加组建⼀个2-3⼈的⼩团队。

通过这种我们都想不到的⽅式,⼀个⼩的知识付费的团队也可以做七⼋⼗万的收⼊,⽽且这些钱基本上都进⼊了⾃⼰的腰包。




简单总结⼀下这套知识付费的玩法,选择引流或赚钱,⼤多数企业和个体户都缺少的技能,切入到刚需来做内容。注册很多平台的账号,如果⾃⼰没有想法可以通过观察竞争对⼿是怎么做的,然后不断的模仿并尝试。

跟上时代的媒体表现形式,⽐如内容、⾳频、视频等⽅式,不断的呈现⾃⼰的专业性,吸引更多的⽤户关注,并把⽤户引流到⾃⼰的微信。

通过朋友圈的⽅式塑造⾃⼰的专业性,通过学员的成就证明⾃⼰的知识价值,然后吸引更多的⽤户参与⾃⼰的课程,为了能够转化⽤户,开始了对课程分阶层的运营,先获取⽤户的信任,然后再转化为⾼客单价的⽤户。

知识付费的群体和培训机构还是有着很⼤的差异性,这部分⽤户在现在⽤户趋于理性的环境下,有可能会遭到其他⼈的质疑,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挣钱。

如果你也想通过知识付费赚钱的话,那么通过内容打造⾃⼰的专业性的ip,也会有你想不到的收益,前提你可以沉下⼼的坚持下来。


张沐的新书《运营思维:全方位构建运营人员能力体系》已经在京东、当当平台可以购买,可以私聊我获取签名版。

早期从事个人站长工作,积累了7年的产品运营实操经验,期间经历过从小公司到中型公司、从To C到To B的产品运营工作,主导过从0到1的产品,深知不同类型产品在不同阶段的运营要点。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浏览 3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