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篇论文被曝造假?刚刚,北大常务副校长詹启敏回应:有标记错误,不涉学术不端

共 2644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0-07-29 01:42

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刘俊寰、牛婉杨

7月23日,根据海外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报道,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的25篇学术论文涉嫌“造假”,时间跨度超过20年

不出意外,这一打假成果依然来自全球打假警察Elisabeth Bik

据Bik的曝光,这25篇论文中出现的“造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实验图像重复,违反动物实验伦理以及实验结果或存在常识性错误,还有个别为引物无效或缺失。

这一国内学术圈的“重磅炸弹”一经曝出,在知乎上也引发了众多关注。


根据相关统计,这25篇论文先后发表在了《自然通讯》《遗传与基因组学杂志》《细胞死亡与疾病》《临床癌症研究》等杂志上,多数期刊影响因子在10以内。

7月24日早上11点,詹启敏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做出回应和声明,“少数论文中确实存在标记错误的现象,并不涉及学术不端、也不影响科学结论,我们按照学术界惯例正在与相关杂志社沟通勘误”


受质疑论文被部分回复和勘误


目前,在PubPeer上,詹启敏团队针对4篇受质疑论文进行了回复,另有4篇进行了勘误

在15篇出现实验图像形似或重复的论文中,詹启敏团队对其中一篇图像重复的论文回复表示,在不同的实验中错误地放置了同一幅实验图,对于另一篇图像重复的论文,作者回复道,图像并不相同,是因为分辨率过低。除此之外,还有一篇论文,作者致歉称,是图像排序错误

于2010年发表在《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被网友指出有违常识,詹启敏团队认为,这不影响结论

对于其余更多的论文,詹启敏团队并未进行回复和解答

涉嫌“造假”的25篇论文中,有2篇被指出违反动物实验伦理的文章,其中一篇于2010年发表在美国临床研究协会主办的《临床研究杂志》上。在PubPeer的留言中,有网友贴出论文中一幅有6只实验鼠的图像,提问道,作者能否澄清本研究获得的肿瘤大小?这些符合所在机构的动物道德准则吗

另一篇文章于2015年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中,美国学术打假专家Elisabeth Bik质疑道,实验小鼠的肿瘤过大,远非作者所称的1厘米,作者能否澄清本研究获得的肿瘤的大小?这些符合动物伦理准则吗?

Bik表示,对于这些问题论文,包括大小鼠肿瘤在内的论文,都应该撤回,作者还需要向期刊发送更正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永远不允许作者再次进行动物实验

学术不端和领导责任该不该分开来看?


对于詹启敏团队的学术“造假”一事,知乎网友们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知乎网友@九边就表示,“这锅詹启敏背不上”。在评论中他指出,詹启敏的工作重心不在论文发表上,对于那些不规范的操作,“他还真不容易发现”。同时,在被指出论文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上,他认为,这是两国学术氛围的差距所导致的。

但他也表示,詹启敏团队有人学术不端,他也“确实负有领导责任”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8449344/answer/1356407400

但随后,就有匿名网友针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那些论文其实他压根就没看过?就是署了他的名字?”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8449344/answer/1356986387
 
在评论区,@九边和@世界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世界树认为,这类事件不能轻拿轻放,中国的科研不端现象比国外更严重,不能一直放纵下去。

@九边指出,这次詹启敏团队暴露出的问题,“放在全世界,都不算啥大问题。国外大牛手下人造假,文章被撤稿甚至是批量撤稿的有的是。但大牛还是大牛,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事儿不是他干的。Peter Shultz了解一下?诺奖得主Frances Arnold了解一下?”

学术圈翻车事件double kill:邢立达团队Nature封面遭遇史上最快撤稿


除了詹启敏团队事件,本周国内学术圈还有另一起引发全球关注的“翻车”事故——邢立达团队被刊登在Nature封面的论文“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被正式撤稿。

撤稿声明如下:
“为防止不准确的信息保留在文献记录中,我们作为作者撤回本文。尽管对于宽娅眼齿鸟(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的描述仍然是准确的,但是一个未发表的新标本使我们对有关 HPG-15-3 的演化树位置的假说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早在3月份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就迎来了大量的质疑。文章刊出24小时后,3月13日,国内6位古生物学者就联名发表了一篇质疑文章《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龙”,也许是史上最大乌龙》,对该研究结论提出十大质疑,并且认为该标本很可能属于某种蜥蜴。


图源:返朴

3月19日,上述 6 位学者的评议文章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布。据科研圈报道,他们也经原始论文通讯作者同意,将其提交给了Nature杂志

直到5月23日,Nature编辑通知了质疑论文的几位学者,表示原论文的确可能存在问题,但目前不适合在Nature上发表质疑论文。于是5月29日,Nature编辑在原论文下增添了“修改历史”(Change history)条目,称正在调查此文,解决后会“采取相应的编辑行动”。

这篇论文最终在7月22日被正式撤稿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早在今年2月25日,邢立达申请科研项目遭拒绝,还在微博调侃式的分享了被拒理由,“此人是网红,怀疑没有足够时间做科研”


当时微博上的舆论也是一边倒,都倾向于支持邢立达,认为大佬完全可以一边搞科研一边玩微博。


没想到五个月后,就发生了这期“史上最快撤稿nature封面”事件。邢立达发微博表示,经论文通讯作者Jingmai O Connor代表所有作者与Nature杂志协商,决定从Nature撤回这篇论文。



实习/全职编辑记者招聘ing

加入我们,亲身体验一家专业科技媒体采写的每个细节,在最有前景的行业,和一群遍布全球最优秀的人一起成长。坐标北京·清华东门,在大数据文摘主页对话页回复“招聘”了解详情。简历请直接发送至zz@bigdatadigest.cn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哦!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