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的99公益日

阑夕

共 3980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9-04 02:15


作者丨顾见
制丨阑夕

最近看了本书,叫《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作者提到一个观点,认为中国公益陷入了精神困境:即,人们局限于通过单位、街道的公益捐赠活动进行“被动捐赠”,却没有受到“主动捐赠”的合理引导和认知普及。以至于,民间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业没有发挥出应有价值。

然而,从小朋友画廊、新冠肺炎,到郑州暴雨,我们能够清晰感知到社会各界在公益方面的协同能力和效率提升,似乎并不存在所谓的“精神困境”。我才注意到这本书是2018年的产物。换言之,3年的时间里,中国公益的底盘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痛点不攻自破。

互联网公益让更多的公益连接成了可能,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99公益日”走过的路就很有代表性。在覆盖范围、参与人数、捐赠总额持续增长的同时,腾讯公益平台也一跃成为130亿级别的全球最大互联网公益募捐平台。以99公益日为代表的全民公益IP已经有了足够的势能和影响力,在历史进程中成为中国样本扛起更多社会责任。

这正是2021年99公益日启动之时,外界能感受到的变化。

1

聚沙成塔,99的变与不变

走向第七个年头的99公益日,越来越像一件聚沙成塔的艺术品。

你可以从它高达62亿的累计善款筹集、日益增长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兼顾广度与纵深的品牌内涵中,理解这份仍在发光发热的“艺术性”。令人欣慰的点在于,99公益日的艺术性并非曲高和寡,而是生于民间、兴于民间的一次全民共创。

正如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在今年99公益日启动致辞环节所说,“99公益日能成为中国公益最主要的互联网平台,靠的是各位公益伙伴和爱心网友的点滴奉献。”

说起来公益日是个舶来概念,以滑稽喜剧演出形式为贫困儿童募捐的英国红鼻子节就广为人知。若干年前,曾有一些企业试图借红鼻子节的IP势能在国内尝试公益日普及,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一点上,我倾向于用赵文卓在《披哥》里对说唱音乐的观点来类比:接触过国内说唱歌手后,他认为说唱的节奏和旋律可以是西方的,只要融入中国的态度、民族特色就能走向世界舞台。

举一反三,中国的公益日也需要自己的内核。回看中国历史,从不缺乏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哲思。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孟之道的仁爱理念,墨家的兼爱思想莫不如是。而不断突破次元壁发展壮大的99公益日,就是在践行一条中国古老谚语——众人捧柴火焰高。

2015年,99公益日启动之时,项目团队就将其视为一项5到10年的长期计划。没曾想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公众的超预期响应,期间还凭借一张公众号头图为一对阔别几十年的爷孙完成了认亲。

7年过去,现在的99公益日不可同日而语。高达10亿元的总激励金额、长达10天的活动周期,对教育助学、生命救助、科技助老养老、碳中和、青少年体育等领域的全面覆盖,让这个公益IP变得更具穿透力和立体感。


尤其是,9月5日中华慈善日当天的主题是“共同富裕”,将带大家了解更多该主题下特殊地区、特殊人群的公益项目。

曾经的星星之火如今已能燎原,更多积极的变化也在同步发生。

比如,99公益日在活动形式上继续降低门槛,吸引更多参与方,从而连接和激活更多善意。为此,腾讯旗下成长守护平台、腾讯会议、腾讯微保、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理财通等30余款产品和平台与99公益日深度结合,把各自积累的产品经验和运营玩法转化为公益力量。用户可以在产品里进行公益答题、捐时长、捐积分,从而为相应的公益项目贡献一份力量。

再比如,今年99公益日推出了不少具有普惠意义的公益基础设施。其中有将AI能力和科学家资源整合的“自闭症儿童早筛”计划,致力于在自闭症问题的源头处进行预防和前置治疗机制。在此基础上,腾讯还投入了40亿元进行益数字化建设和一线公益帮扶。

正是集腾讯生态能力、前沿科技和产品运营思维促成的变化,让99公益日顺势成为腾讯最具进化力的公益IP。当然,这些变化都是为了一个不变的目标:继续强化99公益日“一块做好事”的公益理念,让随手公益产生的力量帮助到更多人、更多事。

于是,细小沙砾的累加成就了一座公益灯塔。

2

重新定义“行善”,滴水可穿石

曾国藩曾提过一条行善原则叫做“止步于所见”。
 
所谓止步于所见,有其双面意义:第一面是指,善事要从身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也要量力而行,理性行善。第二面是指,要对“善款”和“善意”负责,做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关怀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对象。

不过,把这条行善原则放到当下的数字化时代,却会发现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超级城市群”在加速出现,都市人普遍存在“幸存者偏差”现象——和一群收入相近、成长历程相似的人共享一方天地。包括你我在内,都很难从日常轨迹里“见”到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另一方面,捐赠人不方便身体力行去追踪帮扶项目的落地进度。加之一些公益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行善者的视线。

上述痛点的存在,让99公益日为代表的数字化公益平台有了新的使命:成为公众发现社会薄弱处、见证平地起高楼的“观察之眼”。

这两件事上,99公益日正在发挥巨大作用。

在“发现社会薄弱处”方面,今年99公益日给出了几条主线。如针对留守儿童缺乏陪伴问题开发了“鹅伴”智能陪伴机器人;以腾讯会议软硬件为载体,为乡村孩子打造的智慧课堂;为志愿者群体免去做好事后顾之忧的纠纷险和高额医疗保险;将阅读、看剧、答题与关爱老幼群体、共同富裕、共建低碳家园等宏大目标相连接的创新探索等。


这些问题无一例外都充满复杂性,无法依靠单纯的募捐来解决问题,包括99公益日给出的方案也算不上一劳永逸。硬要追溯的话,只能将其归结为历史遗留问题,或者经济发展中无法规避的阵痛。

好在,99公益日创造了一个缓冲带,给出了“无能为力”和“视而不见”之外更可取的第三选项:依托于数字化新基建和共情力开辟新路径,倒也应了那句“世上本无路,有人走便成了路”。

发展过程中,99公益日在项目质量管控和信息披露方面,在规则、技术的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2017年起,99公益日就不断推动产品透明度升级。为了提高公信力,99公益日还引入第三方公司、区块链技术确保信息披露的严谨、真实。

可见的社会价值、可靠的资金流向,两大鲜明特征让99公益日成长为互联网公益领域的数字公共空间。在这里,“行善止步于所见”的内涵得到了更新,用户得到了与弱势群体、社会问题,乃至自己内心对话的窗口。有理由相信,这个机制的存在会让那些尚不能通过“对号入座”消化掉的社会问题,朝乐观主义者期盼的方向运动起来。

终有一日,你我会在99公益日见证滴水石穿的力量。

3

第三次分配,要指南针更要信心

眼下,有关“第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的理性观点不断被提出,一次有关效率、公平、财富流动方向的范式转变迫在眉睫。99公益日等公益服务平台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载体,理应加入这场讨论。

第三次分配主要是指,高收入人群以自愿、共情为前提,将资源投向更需要发展帮助的地区或人群。必须要注意,我们正在谈论的问题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描淡写”:第三次分配本质是要根治贫穷问题,但绝不是靠狭义上的“捐钱”所能缓解。其中涉及到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就业机会分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既需要存量资源的再平衡,又要有创造增量价值的考虑。

这道课题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之久,但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案例。前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甚至认为,贫穷是暴力犯罪、道德冲突和社会失序的主要原因。

显然,相关问题远超出了企业经营范畴,这就需要市场参与者努力“做自己的太阳”,自行设计指南针来指引方向。而99公益日就是时代背景下的“指南针”之一,它的指针指向了“科技向善”。

如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所说,“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在她看来,去支持真实、可靠、有效的公益行为,就是践行科技向善的出发点,也是今年“99公益日”再次启程和升级的开始。

99公益日升级迭代之余,整个腾讯生态也在积极寻找自己的“指针”。上半年,腾讯完成了第四次战略升级——聚焦可持续社会创新,不久前又公布了“共同富裕专项计划”。伴随这两大动作的,是先后两笔共计1000亿元的先期资金投入。千亿资金中,有负责带动低收入增收、帮助医疗救助完善、促进乡村经济增效、资助普惠教育展开的探索,主要关注当下;也有关注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主要着眼未来。


这些布局的成果究竟如何有待观察。当然,指望腾讯独当一面去解决如此宏大的课题并不现实。不过作为互联网行业主动创造社会价值的前哨,腾讯与99公益日让其他市场参与者有了跟进的动力和参考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物理界试图将宇宙的奥秘提炼为一个“终极公式”,哪怕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同理,如果用这种虔诚和专注与面对当下存在的社会问题,终会有所收获。当社会各界积累的经验和解决方案经互联网公司之手,浓缩为一次具有长效价值的公益活动,或是类似于自闭症儿童早筛计划的项目、科技产品,每次进步产生的拼图碎片终会发生化学反应。

尤其是,有了腾讯等先行者的身体力行和转型决心,会有越来越多追随者加入这场长跑。

伊藤穰一在《爆裂》一书中曾提到,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副产品”——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数字鸿沟”。我们在谈论乡村问题、教育失衡、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时,都难免会与这四个字发生交集。

不过好在,这位思考者用一句话回应了自己的所有不安:

“我期盼与其他人一道,齐心协力将钟摆拨回另一方向,证明互联网之弧真的会偏向正义。”

99公益日和科技向善的意义,不也是如此么?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