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辨率对模型影响以及训练方法
极市导读
最近几个人在讨论模型训练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尺度对于模型的影响以及训练方法的收益,因此花了点时间,简单做了几组实验,整理一下结论。>>加入极市CV技术交流群,走在计算机视觉的最前沿
1 基础配置
本文的实验均是采用固定的配置结构以及同一套code实现,每次实验只改变分辨率等变量因素,保证实验合理性。
代码实现可以参考我的这个【git repo】— https://github.com/FlyEgle/imageclassification
模型:ResNet50
数据集:ImageNet1k-128w
数据增强:RandomResizeCrop+RandomFlip
优化器:SGD+momentum
学习率:
学习率衰减:cosineLr
混合精度: yes
2 实验
本次实验分成Pretrain和Finetune两大部分,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2.1 Pretrain
pretrain这里分成两组实验来做,第一组无任何pretrain,第二组用不同的方法load pretrain。
2.1.1 Training from Sketch
第一组实验,总计4次对比实验,分别实验在不同的分辨率的情况下R50的表现,训练周期均为90个epoch, warmup 5个epoch,训练配置保持一致,结果如下:
模型 | 分辨率 | batchsize | acc@top1 |
---|---|---|---|
R50 | 224 | 1024 | 76.548% |
R50 | 320 | 1024 | 77.698% |
R50 | 416 | 1024 | 78.026% |
R50 | 448 | 1024 | 77.826% |
可以看到,随着分辨率的增加,模型精度随之上升,但是在448分辨率的情况下,训练的精度反而没有416高,说明不加载pretrain的情况下,想要按原始的训练配置来提升精度,在更高的分辨率下收益不会有太大提升。
2.1.2 Training from Progressive
第二组实验,总计3次对比实验,分别是更大的分辨率先load小分辨率的权重后在按相同配置进行训练,由于batchsize在1k,所以我没有舍弃warmup,3.2的配置和3.1的配置是保持一致的,结果如下:
模型 | 分辨率 | batchsize | acc@top1 |
---|---|---|---|
R50 | 224->320 | 1024 | 78.052% |
R50 | 320->416 | 1024 | 78.678% |
R50 | 416->448 | 1024 | 78.542% |
可以看到相比第一组实验,相同分辨率下的精度均有提升,而且在448的时候,没有显著的下降。
为了验证load精度稍微差一点的pretrain是否有提升,做了如下的实验,不同的分辨率训练,但是固定load的pretrain都是224的权重,结果如下:
模型 | 分辨率 | batchsize | acc@top1 |
---|---|---|---|
R50 | 224->320 | 1024 | 78.052% |
R50 | 224->416 | 1024 | 78.572% |
R50 | 224->448 | 1024 | 78.722% |
很惊奇的发现,在448的分辨率下,精度达到了最高。
2.2 Finetune
这里设计了两大组实验,分别考虑了学习率缩放和冻结block。
2.2.1 Finetune with LR
前面的实验因为都是做pretrain和from sketch,所以固定了所有的配置,包括LR。这里对LR缩放做实验,探究finetune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缩放原始LR为0.1和0.01倍,去掉warmup,只训练40个epoch,结果如下:
模型 | 分辨率 | batchsize | LR | acc@top1 |
---|---|---|---|---|
R50 | 224->448 | 1024 | LR*0.1 | 78.924% |
R50 | 224->448 | 1024 | LR*0.01 | 78.736% |
可以看到,不固定任何参数的时候,缩放LR,finetune相比pretrain,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2.2.2 Finetune with Freeze layer
上一组实验得到了LR*0.1的时候效果最好,但是没有冻结模型的任何参数,这组实验做一下上面实验的补充,R50总计有4个layer,以及conv stem和FC。FC是不会被冻结的,不然训练个寂寞了,所以调整的就是不同的layer的冻结,结果如下:
模型 | 分辨率 | batchsize | LR | layer | acc@top1 |
---|---|---|---|---|---|
R50 | 224->448 | 1024 | LR*0.1 | conv stem+layer1 | 78.796% |
R50 | 224->448 | 1024 | LR*0.01 | conv stem+layer1-2 | 78.822% |
R50 | 224->448 | 1024 | LR*0.01 | conv stem+layer1-3 | 78.05% |
R50 | 224->448 | 1024 | LR*0.01 | conv stem+layer1-4 | 74.432% |
可以看到,当冻结前两个layer的时候,模型的性能还ok,但是当开始冻结第三个layer的时候有明显的下降,全部冻结下降的更明显。
3 结论
如果同域数据,不希望提升模型的参数量的情况下,想要提升精度,可以考虑pretrain的方法。Finetune的方法虽然精度可以上来,但是bad case有时候会跟着权重继承过来。
数据量多,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freeze前面几层layer进行finetune,浅层特征一般是共性特征,影响精度的还是底层的抽象特征。
imagnet的数据集是属于目标性的,就是物体很明确的在图像中表示出来,如果你的任务是理解性质的或者需要隐表征的,那么最好从头训练(经验之谈)
以上实验结论仅供参考,不能保证不同数据集结论一致,欢迎交流讨论。
如果觉得有用,就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公众号后台回复“transformer”获取最新Transformer综述论文下载~
# CV技术社群邀请函 #
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城市(如:小极-北大-目标检测-深圳)
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工业检测/人脸/医学影像/3D/SLAM/自动驾驶/超分辨率/姿态估计/ReID/GAN/图像增强/OCR/视频理解等技术交流群
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