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花了460亿,教会行业这些道理
完全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中是很少见的。
全文3280字,阅读约需7分钟
文|王鹏
编辑 | 顾彦
国庆期间的社交平台上,冒出了一群“打酱油”的队伍。
有多位短视频博主在网络上称,海天酱油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销售的产品配料表有差异,国内产品含有食品添加剂,而国外产品没有。就这样,调味品行业巨擘海天味业因为“双标”争议被顶上了风口浪尖。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波,海天味业在近期三度发声否认“双标”。尽管如此,深陷公关危机的海天味业还是被二级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节后首日收盘股价大跌9.35%,截至10月12日收盘累计降幅达12.16%,市值蒸发超460亿元。
有意思的是,龙头跌倒,友商吃饱。另一家以零添加产品为代表的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节后直接开盘涨停,成为海天酱油“双标”事件的最大赢家。这样的结局,也让零添加这一概念成为了行业的焦点。
三天交了460亿元的学费
从9月份开始,随着短视频博主辛吉飞一系列“海克斯科技”视频在社交平台的爆火,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的那根敏感神经再一次被拉到绷紧状态。
“海克斯科技”一词出自网络游戏,本指用科技掌控魔法的一种技术。在辛吉飞的视频中,这个词语用来特指以各类食品添加剂合成常见食品的方法,也被他称为“科技与狠活”。
相关话题发酵成为热梗的同时,引发了广大网友对于食品添加剂使用和中国食品安全的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下,海天酱油被曝出“双标”传言后,很快就置身舆论的漩涡中心,持续霸屏社交平台的热搜。
网上的消息称,在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购买的海天酱油,其产品配料表中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原料,而国内购买的海天酱油,则明确标注了多种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
图源:网络
针对这种“双标”的质疑,海天味业分别在9月30日、10月4日和10月9日作出三次回应。
在前两次的回应中,海天味业强调,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国的食品制造中,公司的产品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严格遵循各国标准,且这些标准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次事件是一些网络博主为了博眼球,故意妖魔化食品添加剂并给品牌泼脏水。
不过,除了为自家那些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正名,海天味业并没有正面回应是否“双标”。避实就虚的回复,再加上字里行间的冷漠态度,不仅没让网友买单,反而进一步激起了大家的怒火。
图源:海天味业官网
对此,海天味业在最新的一次公告中解释,公司无论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这样的回应,像是在暗指用来“双标”的两款海天酱油可能并不是同一等级或类型产品。
行业协会也纷纷就此事站台海天味业。中国调味品协会表示,支持因舆情受影响的调味品企业,追究网络造谣者法律责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更是开门见山地指出,网络媒体称海天出口的酱油不含添加剂,与客观事实有较大出入,将国内外不同等级、不同口味的产品简单比较有失片面。
真相到此似乎浮出水面,整个事件也应接近尾声。不过,网友们的负面舆情给海天味业造成的影响却未止息。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海天味业股价大跌9.35%,截至10月12日收盘累计降幅达12.16%,市值三天蒸发超460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网
海天酱油“双标”争议的本质,更多是国内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的杯弓蛇影,由此以偏概全地去否定相关产品和品牌,也难免有失公平和理性。不过,由于海天味业开始拿出的公关辞令态度强硬且缺乏温情,最终还是酿成了一场公关车祸。
零添加是个伪命题
龙头跌倒,友商吃饱。在海天味业这边表演“市值消失术”的同时,另一家名为千禾味业的上市调味品企业却在节后首日直接开盘涨停。
图源:东方财富网
千禾味业在对外公示的信息中,称自己是一家专注于酿造高品质健康调味品的股份制企业。在此前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千禾味业也表示,目前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公司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
海天酱油的“双标”争议,以及两大调味品企业在二级市场云泥之别的待遇,追本溯源还是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态度问题。在健康饮食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零添加概念的食品,这似乎也正在成为资金追捧的风口。
但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是,现代食品工业是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海天味业,还是行业协会,乃至许多针对此事评论的专家,都不断在强调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在中国的法律法规中,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我国早在2014年就已经制定颁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了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并详细规定了使用范围、使用量。
“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等视频曝光的许多问题,大都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范畴,这些违背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原则的行为,也正是国内消费者产生“添加剂恐慌”的来源。企业按照正规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产品,是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影响的。
当然,消费者想追求零添加的食品本身也无可厚非,这也为食品工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只是,有一些食品添加剂能够带来的功效是不可替代的,一味追求零添加概念的食品,反而会为产品创新带上枷锁。
以海天酱油中添加的苯甲酸钠为例,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众所周知,盐有抑菌的功效,酱油中如果不添加防腐剂,就需要保留更多的盐分用来防腐,但这种情况同时也会拉高一些淡味品类酱油的开发难度。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真正完全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中是很少见的。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种左右,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虽然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号称零添加的产品,但缺乏统一标准。
以酱油行业为例,行业TOP5生产商的酱油产品矩阵中都包括了零添加产品,不过每个品牌对于零添加的定义却不尽相同。
海天酱油的零添加产品是“三不含”,不含甜味剂、防腐剂、味精;
千禾酱油的零添加产品是“五不含”,不含味精、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增味剂;
李锦记酱油的零添加产品是“五不含”,不含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味精、色素;
加加酱油的零添加产品是“四不含”,不含防腐剂、食用香精、白砂糖、转基因大豆;
厨邦酱油的零添加产品是“四不含”,不含防腐剂、香精、味精、色素。
一个“零添加”的标识无法证明完全没有食品添加剂,而一张“干净”的配料表也无法代表产品的纯净。事实上,许多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都会有酶制剂和其他加工助剂,这些添加剂不会在最终产品中发挥功能,所以并不会被标注出来。
此外,各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也不尽相同,有时候只看产品配料表反而会产生误会。比如日本其实是一个添加剂使用大国,但在食品添加剂的标注方面并没有像中国那么严格,很多时候标注一个总称就可以,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零添加几乎是一个伪命题,这也是我国迟迟没有出台零添加标准的原因之一,这个概念甚至有过被“枪毙”的风险。
2020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不得标注“0添加”等字样。但两年过去了,该《管理办法》还未正式出台。
时至今日,零添加依然是许多食品品牌用来打动消费者的关键词。只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更多人对食品添加剂有了科学认知后,这个标签反而有可能从人心所向的健康概念,沦为人人喊打的营销骗局。
写在最后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道习题,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海天味业这一反面教材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面对关乎消费者切身利害的问题,那些投机取巧的手段往往都会适得其反,只有真正将用户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才会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资料:
1、《“0”添加酱油值得相信吗?5大酱油商定义完全不同》,壹零社
2、《千禾涨停,海天近跌停,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吗?》,橡果 Acorn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