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开发,能力和态度哪个更重要?

共 278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2-11-18 11:37

项目团队中有句话,“组员这是能力问题,工作态度还是好的”。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能力问题”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


抛开时代、机缘、天赋、性格、出身、早年教育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或许将我们的个人“能力”划定在某个范围内,还有一部分是态度问题。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因为“态度”就是,你在这个项目里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推到多远。


有态度的人,不要差不多,追求最完美


“差不多”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句口头语。很多人学习上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应付了事;生活中粗心大意、随意邋遢等等,其实都是“差不多”心理使然。

“差不多”心态看似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若干个小的“差不多”,集中起来就会导致“差很多”。

1%的疏漏往往会造成100%的错误,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上错一点、下错一片,长期下去对工作对事业不利、对自身成长不利、对单位形象也不利。

其实质是一个态度问题,与能力基本无关,但与一个人的品行、性格、习惯有关。

鲁迅先生曾专门批评过“马马虎虎”现象,胡适先生还写过一篇寓言故事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差不多先生”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最终因为找错医生而一命呜呼。

故事虽然滑稽可笑,但其处事方式,至今仍是不少人的写照。世界上的事最需要“认真”,也最怕“认真”。

所以一定要强化精品意识、细节意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时刻拥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养成严肃、严格、严谨地对待工作的习惯,绝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要做,就把项目工作做到极致。以一种“既然做了,就要做好”的劲头,才有机会去承担更大责任,赢得更多的胜利。


有态度的人,擅长学习


从别人身上学习


在项目团队中能力比较强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留意“别人是怎么做的,什么方法能帮我做得更好”。这种项目成员的雷达始终是开着的——留意前沿趋势,琢磨前人经验,敏感更优方式。



在项目执行中需要的技能,包罗万象,动态发展,并没有一本“工具大全”可以让你读完一劳永逸。怎么写清邮件、怎么有效开会、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活跃气氛……放眼望去,是日常中许多人在给你示范。


主动自学


有过孩子的妈妈,大约都讨论过孩子吃饭的习惯问题,有些孩子会需要大人满世界追着喂。当我们工作后,项目团队也有“等投喂”和“自己吃”的组员。前者需要一点推动,后者自己买菜、自己点菜、自己搜索菜谱学做菜。


有能力的组员,对未知的世界,他们有“我可以”的态度。面对没有做过的事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资料,可以跟人请教,可以买书上课,可以看帮助文件,可以边试边学……



是否能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走得多远,变得多强,过得多好。


有态度的人,更多秉持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一书中谈到两种思维:固定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更在意他人的看法和对自己的评价,会急于向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担心自己被否定。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更关心自身能力的提高。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一般都有害怕失败、回避挑战、故步自封、追求完美的特点。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挑战、坚韧刻苦的特点。


这两种思维模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它们决定了我们如何想问题、如何做事情、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如何处理好与同事下属之间的关系......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比如,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板崇尚精英主义,强调个人能力,不喜欢团队合作。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板看重团队协作,并善于接受他人建议。


再比如,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很难自己走出失败的经历,总把失败原因归为外界的影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更会通过复盘来分析:这次没有做好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次如何改善。


哪有什么能力问题,不过都是态度问题


在项目跟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情,会觉得非常舒适。而当所做的事情超过自己的能力边界时,就会觉得非常沮丧、痛苦和迷茫。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面临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项目工作,往往第一反应是拒绝,即使这可能是个能晋升的机会,也会摇摇头说:“我目前的能力做不到,我不会。”


而如果在平行时空中也有一个这样的人,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认真分析做好这件事背后的机会,并通过完成这件事,倒逼自己学习,积累能力,一步一步打怪升级。或许,这就是与前者拉开差距的开端。



其实,在项目中所谓的能力问题,80%都是态度问题。哪有人一出生就样样精通的,都是在一件件事情在项目中磨练出来的!


态度的三个层次


如果想要在做项目的路上有很好的发展,那么一定要有好的态度。


在环环看来,态度有三个层次。


扛事的态度


什么是扛事儿的态度?


就是在项目团队中当一件事没人做的时候,而你的能力可以达到的时候,你毛遂自荐,说我可以。当这部分工作安排给你的时候,你说我可以。


在项目工作中面对挑战,不是下意识往后退,不是认为我不行,做不到,不可能。而是说我可以,哪怕不会,我也能学。这就叫扛事的态度。能扛事,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第一步。



解决事的态度


在项目团队工作,不是说答应了就不管了,而是说把事情应下来后,要用尽一切力量去解决。说很容易,做到挺难,很多人都是接受安排的项目工作时,答应得好好的。但最后他们根本不做,或者敷衍地做,到最后领导问起来时,又找一大堆理由。


最讨厌的,就是只承诺,但无法执行到位的“伪靠谱”的人。所以要拿出解决事的态度。一旦承诺,就要想办法兑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完成它。



很多人之所以把事情搞砸,缺的不是扛事儿的态度,而是解决事的态度。


精进的态度


有解决项目难题的态度还不够,还要有精进的态度。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有上限,总有些事情是在我们能力之外。所谓苛求过程,释怀结果。在你的能力之外,事情搞砸了,领导会理解并尊重。


但不能重复性犯错误,不能永远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失败了,并不是说就这么算了,而是要告诉自己:下一次,一定要做成功。因此,就要有项目的深度复盘,要自己Review自己、复盘结果,复盘过程,复盘一切,抓住能提升自己的一切机会。


最后,当下一个任务到来时,再把它做好。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而你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


当你不断精进,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你也会越来越优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推荐阅读:

世界的真实格局分析,地球人类社会底层运行原理

不是你需要中台,而是一名合格的架构师(附各大厂中台建设PPT)

企业IT技术架构规划方案

论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如何转?

华为干部与人才发展手册(附PPT)

企业10大管理流程图,数字化转型从业者必备!

【中台实践】华为大数据中台架构分享.pdf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华为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附PPT)

超详细280页Docker实战文档!开放下载

华为大数据解决方案(PPT)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