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三千到年入百万,他用了10年,有4点感触
李小波,2008年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参加Java培训后,在一家外包公司做码农,月薪3500。2018年,他成了敏捷教练,年入百万。如此之大的跨越,小波老师是怎么实现的?我们跟着他的脚步来看一看。
- 1 -
2008年,李小波从一家民办大学以大专生的身份毕业,在一家不知名的培训机构参加Java培训,年底培训结束,开始在北京找工作。海投了几百份简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备受摧残,终于进入一家十几人的小公司做Java程序员,月薪3500块。
没想到几个月后,公司现金流断裂,李小波黯然辞职,再次进入痛苦的求职漩涡。
鉴于之前在小公司的教训,李小波这次想进一家大公司,他疯狂地给那些看起来稍大的公司发送简历,结果非常沮丧,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愿意接纳他这位连本科学历都没有的程序员,他连面试通知都拿不到。最终李小波去了北京上地一家人力外派公司,被外派到西二旗的神州数码工作。
李小波被神码的环境、福利和氛围吸引,梦想着转正到神码。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业余时间学习新技术。后来他接触到Android开发,做了一个小应用放到市场上,赚到了一些钱,还幸运地拿到了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Offer。
领导知道李小波想要离职,就邀请他转正留下来,做Android相关的开发,并担任一支外包队伍的技术Leader。
- 2 -
当李小波开始成为一个团队Leader的时候,他发现技术只是最基本的一方面,想要团队有更好的产出,还要考虑人员技能储备、开发效率、团队氛围、人员流动等等很复杂的因素,他想起来公司曾经组织过敏捷培训,就找来当时的学习笔记,挑选了回顾会议、每日站会、持续集成、单元测试、代码评审、结对编程等实践,引入团队。
然而这些实践看上去很美,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李小波遇到了很多很多困惑,于是他开始参加敏捷社区,向大牛们学习。在此期间,他了解到曾协助创作“敏捷软件开发宣言”的马丁·福勒是ThoughtWorks的首席科学家,ThoughtWorks堪称“敏捷黄埔军校”,心生神往,决定加入ThoughtWorks。遗憾的是,ThoughtWorks要求严格,李小波止步于技术面试环节。
但幸运的是,他从当时ThoughtWorks的一位HR那里接收到了一条让他受益终身的反馈——“多读书,多分享,多参与社区”。
李小波回到神州数码,立即在公司内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利用午休时间,牵头组织一群伙伴做读书分享。这个活动,他坚持做了50多期,自己也因此突破了当众讲话的障碍。
同时,李小波积极参与敏捷社区活动,认识了周金根、Bob姜信宝等老师。2012年,他作为志愿者,从头开始参与组织了2012年北京敏捷之旅。也是在这次活动上,李小波认识了后来的创业伙伴 Shining 。
随着不断深入地参与敏捷社区活动,李小波结识了很多曾经服务于ThoughtWorks的伙伴。2013年,在前ThoughtWorks咨询师王宇老师的推荐下,李小波再次面试ThoughtWorks,顺利入职。接下来的两年里,李小波在ThoughtWorks掌握了很多敏捷相关的实践,在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方面有了不少心得,业余时间,他组织了2013深圳敏捷之旅,并且在各种敏捷相关的活动上持续分享,走进了敏捷的核心圈子,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
- 3 -
2015年,敏捷社区的伙伴Shining成立了深圳湾创客创业社区,为硬件从业者提供学习、产品曝光、资源对接等服务,她邀请李小波做她的技术合伙人,担任CTO。
李小波那个时候已经开发过两款赚钱的产品,深知做产品才能实现非线性增长,走向财务自由,于是就离开ThoughtWorks,充满激情地踏上了创业之路。
李小波深受敏捷文化影响,以“Work Smarter,Not Harder”为原则来管理产品研发团队,晚上七点前就把研发人员赶出公司,让他们有时间自由学习。
谁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团队的一位小伙伴告诉他说,“我感觉这段时间没什么成长。”李小波蓦然意识到,要想让团队成员成长,正确的策略应该是给他们有挑战的工作任务,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前进。他开始怀疑之前信奉的“Work Smarter,Not Harder”是否应该继续坚持。
而这个时候,公司的媒体和市场部门,天天都在加班,进一步动摇了他的理念。同时,孵化器内其他的创业公司发展都很快各项数据增长都很好,可他们还每天加班到很晚。李小波因此常常自问,人家不仅聪明还很努力,我们没那么聪明还不努力,真的行吗?
李小波的压力,与日俱增,后来不得不要求团队加班,却引起多数人的反弹。
那段时间,李小波白天拜访客户,面试,开会沟通,晚上自己一个人写代码到11点,忙忙碌碌,却没有足够的成就感。在郁闷之中,他抽空组织GDCR(Global Day of Code Retreat),持续在深圳开展软件匠艺活动,再次回到社区寻找成就感。
后来IOT领域回归理性,硬件创业者很难拿到投资,而李小波他们的公司服务硬件创业者,自然也很难赚到钱,整个办公室弥漫着焦虑的味道,人心惶惶,开始思散。
这个时候,李小波业余时间运营的“软件匠艺社区”,也到了明确商业模式的阶段,他发现,社区要变现,离不开培训和咨询,而他缺乏足够的培训技能。
- 4 -
李小波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琢磨着将来的发展,是不是要和培训关联在一起。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加速了他的决策过程。
第一件事是,他做了一个职业优势测评,结果显示,他最具优势的职业是教师和激励师,和培训咨询密切相关。
第二件事是,一位喜欢他演讲的听众,邀请他去给他们公司做敏捷培训,一天课酬15000元。
这两件事,让李小波相信,敏捷培训是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他向已经转型做培训师的侯伯薇老师咨询敏捷培训的前景,侯伯薇老师说他自己一个月培训几天,轻松月入10万,这个消息,再次坚定了李小波的决心。
经过一番分析,李小波意识到,要想在培训方面快速成长,必须找一个能天天做培训的地方,在海量的实践中淬炼自己。于是他就联系ThoughtWorks的同事仝键,仝键正在组建“思沃学院”,诚挚欢迎李小波加入,只是薪水,会比他原来在创业公司时低一半。李小波没有过多犹豫,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他在2016年6月份,举家搬离深圳,来到成都,重新入职ThoughtWorks,成了一名培训师。
- 5 -
为了做好培训工作,李小波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来提升培训相关的各种技能。他找了声音教练,以500块一次的价格,上了6次私教课,学习发声技巧。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CIPMT课程,连续四个月,每月从成都飞往上海学习,总共花费40000多元。
他的这些投入和练习,很快就见效了——在与西安邮电大学合作的一次“暑期特训营”上,学员给了他很多积极的反馈,他建立起了做好培训的信心。
李小波以为自己跨过了培训的门槛,然而事情并没那么简单,现实很快教育了他。
在公司对外开展的第二期公开课结束后,有一位学员在培训反馈问卷中写道:“小波老师的确是位和善好学之人,可惜年龄太轻,需求分析业界经验太少,面对学员大量的问题往往招架不住,需要其他讲师救场。整体表达和口才也是比较欠缺。做一位课程协调者比较合适,但作为讲师,很抱歉,差得有点远。”
李小波如遭暴击,他反思整个培训过程,发现这位学员之所以体验很差,是因为她当时没有参与到团队中去,而作为培训师的自己,没有进行积极干预,任由她脱离活动。
找到了原因,李小波在后来的培训中,就特别注意学员体验,用各种方式,促动学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他还专门学习了视觉引导、幽默、即兴表演、教练等等能够加强课堂呈现效果的技能。
后来ThoughtWorks国内业务快速扩张,社招新人激增,李小波成了新员工入职培训的主要讲师,全国巡回培训,磨练培训技能。再后来,ThoughtWorks被收购,有了很多对外培训的业务,李小波在华为、京东实施的培训,得到了客户非常高的评价,甚至后来有客户指定要李小波去培训,这又给了他巨大的信心。
- 6 -
在积累培训能力和经验的这段时期,李小波还积极参与敏捷社区的线下活动,做敏捷文化相关的各种演讲。同时,他也通过公众号、GitChat等渠道发布文章,分享自己对敏捷的理解。有一位读者,因为认同他在GitChat上发布的文章,加了他的微信,交流敏捷,后来,他需要做一款产品,邀请李小波担任他的顾问,把产品启动起来。这个看似源自运气的合作,吹涨了李小波心中成为专职敏捷教练的火苗。
2018年6月,李小波与ThoughtWorks的合同即将期满,他打算走出去,以敏捷教练的身份一展拳脚。他在敏捷社区结识的一位伙伴,得知他快要离开公司,就带着一个敏捷咨询的项目找到了他。于是,6月15日,李小波离职,过完端午节三天小长假,19号就以咨询师的身份到了客户现场,无缝对接。
后来,李小波更新了LinkedIn状态,之前在敏捷社区认识的一些咨询公司的老板和合伙人,纷纷给他抛来橄榄枝,他的培训和咨询项目,就这么一个接一个的来了,他的敏捷教练之路,顺利开启。
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这是李小波转型敏捷教练的第一年,他通过咨询机构和第三方合作,承接了大量的项目,收入超过了100万。这个时候,他确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成了。
- 7 -
当我问及小波老师这一路走来多次转型的体会,他说有几点感触,要分享给大家:
多读书,多分享,多参与社区。
选择比努力重要,但做了选择后,也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要等以后厉害了才分享,要不断分享才能变得厉害。
遇到挫折,不要一蹶不振,要多想想,这件事情是要提醒我什么。
欢迎添加安晓辉老师微信a32352937
一对一咨询识别上图二维码
文字咨询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