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穿越生死线”

共 4045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2-04-23 02:26

    

过去半个月内,柔宇科技被曝已6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消息,频繁成为科技圈热点。

   

这个由斯坦福大学博士创办的科技独角兽企业,带着各路投资机构的注目和热捧狂奔十年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一贫如洗的困境。

   

有媒体采访到的柔宇科技内部员工称,柔宇科技通知员工全员放假3个月,按照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计酬。

   

4月6日至7日,《凤凰WEEKLY财经》记者就“欠薪”、“放假”等相关信息向柔宇科技官方求证,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尽管消息未被官方证实,但据内部员工对媒体透露,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人数不断减少,已从2022年初的1800人缩减到700人。

   

“缺钱”、“业务承压”、“团队锐减”、“产能屡受质疑”……越来越多负面标签在柔宇科技身上挥之不去。

   

柔宇科技走至生死存亡的关键路口。

   

业内人士坦言,“活下去,对于现在的柔宇科技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邮件发薪”的柔宇科技,“断粮”已久

 

柔宇科技被员工曝出拖欠薪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去年年底,就有媒体曝出,柔宇陷入资金困境。

   

报道称,2021年10月10日本是柔宇常规发放9月薪资的日子,但当日多数员工被告知,9月薪资仅部分发放,10月的薪资则全额暂停发放。公司承诺将在11月30日补发,但并未兑现。

   

11月30日当天下午,柔宇科技CEO刘自鸿召开全员大会,亲自现身向全员沟通公司资金状况。在会上,刘自鸿称公司融资正在进行中,预计12月有资金进入,将在12月底或者次年1月发放薪资,但仍有不确定性。

      

这个不确定性在2022年年初再一次被证实。今年2月,在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有标签为柔宇科技员工爆料,“柔宇科技恶意拖欠离职员工工资,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和以往拖欠薪资企业不同的是,据柔宇科技员工爆料,柔宇科技会通过一份邮件告知员工薪资推迟发放的消息。经证实,今年开年以来,在1月、2月和3月收到欠薪邮件的员工不在少数。

 

在脉脉上流传的截图显示,柔宇科技财务中心称,公司将给予员工延缓实发工资的5%作为现金补充,补偿金将在公司资金到位后累计一次性发放。

    

   

从公开信息来看,直到现在,柔宇科技的欠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这些都释放出一个信号,柔宇科技的确存在资金紧张问题。

   

天眼查显示,柔宇科技的最后一轮融资信息停留在2020年5月份。但实际上,柔宇科技完成该轮融资是在2019年四季度,当时的融资金额有3亿美元。融资完成后,柔宇科技估值达60亿美元。

   

从柔宇科技的融资历程来看,自2012年成立以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笔新的融资进账,甚至于在2017年到2019年期间,每年都有两轮以上的融资披露。

   

如此来看,柔宇科技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没有对外披露过融资信息。

   

欠薪消息爆出后不久,有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2月参与柔宇科技A、B、C三轮融资的松禾资本,正牵头现有股东和有意向的投资方进行新一轮可转债融资。

 

今年年初,内部员工也曾在媒体上曝出,柔宇科技已经完成了1亿元融资,但其中的90%都拿去还掉供应商债务。但柔宇科技官方并未正式对外披露此次融资的信息。

   

《凤凰WEEKLY财经》记者就融资以及现金流情况等财务问题向柔宇科技求证,但未获回复。

 

从目前柔宇科技各方透露的消息看,柔宇科技“断粮”已久,即便是有新到的资金,也未能全面解决员工薪资问题。

 

“断粮”危机,藏在经营中

   

柔宇科技创业前期,几乎没有资金上的烦恼。

  

柔宇科技从一创立,就带着名校和尖端技术的光环。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在斯坦福大学期间,开始关注并研究“柔性显示技术”,而这也成为柔宇科技的核心壁垒埋下了伏笔。

  

图为刘自鸿

    

2014 年 8 月,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

     

此后,柔宇科技公布并宣传了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开启了不同于传统柔性屏厂商的技术之路。

 

柔性屏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京东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要拓展的多晶硅(LTPS)技术,市面上主要的折叠屏手机等产品几乎都由这些公司供应;另一种则是柔宇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对于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的优势,柔宇科技方面称,由于采用不同材料体系和不同制程工艺,整体生产流程大为简化,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良品率显著提高,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

   

    

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对《凤凰WEEKLY财经》记者表示,单纯从技术角度,柔宇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确实有独特性,同三星、京东方柔性屏技术路径有差异。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对柔宇核心技术表示质疑称,并非第一个使用该项技术的厂商。

 

步日欣对此解释道,“柔性屏是一个技术体系,并非所有构成都是突破性技术,柔宇也是把相关技术整合应用于柔性屏开发上面。”

 

尽管如此,该项创新技术也为柔宇科技带来了机会,投资机构纷涌不断地向柔宇科技抛出橄榄枝。

 

甚至有曝出,徐小平因未能参与柔宇科技的早期融资而后悔不已。

 

不为钱发愁的柔宇科技也顺势拿下了“折叠屏手机鼻祖”称号,2018年,柔宇科技正式发售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甚至还抢在了龙头企业三星之前,在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入局硬件产品,都离不开钱。这也让柔宇加速了融资步伐,拿到的钱也越来越多。

 

但问题是,在柔性屏产品上,柔宇科技一直未能进入头部手机厂商的供应链名单,也未能拿出具体的数据来证实通过其自研技术生产的柔性屏的良品率。

 

简单来说,柔宇科技的这套产品,还没能充分实现变现。

 

在折叠屏手机未能被大众认知、成本居高不下的阶段,FlexPai(柔派)的销量也一度惨淡无光。此后不久,FlexPai(柔派)还迎来了三星、华为等巨头的竞争。

    

     

目前柔宇官网上关于FlexPai系列两款产品均显示“已下架”“已告罄”的状态。

 

只不过,这一系列的问题,2020年之前,一直被融资和上市的消息所掩盖。

 

2019年年底,柔宇科技开启了上市之路。但惨淡的经营收入和财务状况,让柔宇冲刺美股和科创板的努力先后宣告失利。

 

招股书披露出了柔宇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依赖外部输血。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柔宇的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及2.27亿元,营收复合增速为87.3%。但同时亏损持续扩大,这三年期间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8亿元、-6.11亿元、-8.1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柔宇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滑至5%。销量上,在2019年产量为31.4万片的情况下,销量仅5.27万片;2020年上半年实际产量为4.86万片,但销量仅2.21万片。

 

业内人士对此质疑声颇多,“收入少,产量差,上市难。”

 

但彼时的柔宇,还沉浸在技术研发、开设厂房、拓宽业务路线中。

 

上市折戟后,柔宇的经营问题被扩大,从外部输血的路径也在上市折戟后逐渐消失。

 

柔性屏爆发期到底还有多远?

 

“活下去。”步日欣在谈到柔宇科技时,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能够熬过这个阶段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走入至暗时刻,与柔宇自身的经营不无关系,但更多的,还与柔性屏面临的市场环境有关。

   

步日欣表示,投资机构当初投柔宇的逻辑,关注的是柔性屏的巨大市场前景,目前来看,这个预期并没有按照理想状态发展,存在很大的延迟。如果柔宇的技术和产品具有优势的话,还是存在竞争力的,即便市场延迟,也存在发展空间,只是放缓而已。

 

不得不承认的是,从柔宇过往的宣传来看,对柔性屏的市场预计还是过于乐观。

  

在招股书中,柔宇科技提出了柔性屏以及柔性电子技术的六大落地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办公教育。

 

但从招股书中的客户案例来看,柔宇科技的柔性屏合作方除了硬件设备外,其余的合作更多的是与合作方的共同探索上。

 

也就是说,柔宇科技的技术能否成功应用,实际上是很“吃客户”的,既需要合作方“看得上”,还需要拿出魄力来跟着柔宇“跑一程”。

  

   

刘自鸿也曾承认,在柔宇的客户中,现阶段更多是和合作伙伴共同建设生态、培育市场。

 

无论是C端的智能硬件还是B端的技术解决方案上,柔性屏应用场景落地,整个行业都处于探索阶段,柔宇也不例外。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对于柔性屏的接受度还没有到放量的阶段,包括折叠屏手机,目前受制于价格和用户使用习惯,也没有到普及的程度。

 

就折叠屏手机的市场而言,艾媒咨询曾在2021年Q1做过调研。数据显示,56.3%网民认为柔性屏的缺点为容易弯曲或折叠损坏,52%消费者认为柔性屏产品太贵,而46.8%网民认为柔性屏的劣势为技术不够成熟。

 

柔宇还选择了下场做折叠屏手机、教育类手写板等硬件产品。

 

“柔宇进军折叠屏手机市场,正凸显了产品的生态建设短板,亲自下场做手机,也属于无奈之举,并非一个最优选的商业模式,也切断了与其他手机厂商合作的可能。”步日欣说道。

 

从柔宇亲自下场做手机这一动作来看,可以验证柔宇的技术其实并非宣称的那么有优势,可能并未通过下游手机厂商的验证,只能构建一个生态闭环,这属于无奈之举。

 

此外,在柔性屏方面,尽管是走不同的技术路线,但柔宇的竞争对手包括了三星、京东方、TCL等传统屏幕厂商。

 

业内人士坦言,柔性屏肯定会有市场和相应的应用场景,但肯定是一个非常长的周期,要想大规模取代目前的刚性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现阶段的柔宇,考虑的不是柔性屏什么时候会大爆发,而是如何在生死路口,活下去。

   

             


你看好当下的柔宇吗?↓↓↓
浏览 1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