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观点说明类图表一样,观点生成类图表也依赖概念性的隐喻和惯例,但它发生的情境更加非正式,如非工作场合会议、战略会议和创新项目的前期会议等。此类任务多为解决非数据性的挑战:组织重构,新的业务流程,决策系统编排等。 对观点的探索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但合作好处更多。图表设计的过程对观点探索也会有帮助:收集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和可视化方法,然后再决定采纳哪一个进行后期优化。 乔恩·科尔科(Jon Kolko)是奥斯汀设计中心(Austin Center for Design)的创始人兼负责人,也是《精心设计:如何利用同理心创造人们喜欢的产品》(Well-Designed: How to Use Empathy to Create Products People Love)一书的作者,他的办公室里面挂满了画着概念型、探索性可视化图表的白板。 “分析复杂问题时,这是个屡试不爽的方法。”他说,“这些手绘稿帮助我们走出模糊和泥泞,最终到达了清晰的状态。”那些擅长领导团队、建导头脑风暴和捕捉创造性思维的管理者,会在观点生成类象限做得很好。 想象一个营销团队正在进行一个非工作场合会议。团队成员们要找到一个方法,向管理层提出和展示进军高端市场的战略提案。一个小时的白板会议产生了多个阐述过渡策略的观点和方法,并悉数得以保留。但最终,只有一种方法获得了整个团队的认同,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最好地抓住了战略的关键:争取更少的客户,让他们花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