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清华都是首富
导读:当清华大学无线电系85级入学生选择专业时,半导体还不是一个香饽饽。他们初入职场时,工作机会寥寥。但在毕业10年后,他们迎来了行业风口,并在坚持10多年后,站上了人生的巅峰。在如今的形势下,他们注定要肩负更大的历史使命,但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迎来了事业和财富双丰收。
本文经授权转自AI财经社(ID:aicjnews);
作者:周享玥,编辑:赵艳秋
在中国半导体领域,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改为电子工程系)85级是个特殊的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兆易创新创始人之一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格科微电子创始人赵立新、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以及任志军、高峰、刘卫东、吕煌、郁群慧等在内的十余位半导体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或高管们,都来自这一级。
这些人自称为EE85,在中国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总市值前15名中,由他们参与创立的上市公司就占据了4席,分别是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紫光国微、卓胜微,领域覆盖半导体产业链中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设备等。
截至9月30日收盘,这四家公司总市值达3748.89亿元人民币,约占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3.88%。
01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半导体产业逐渐进入全面复苏阶段。这年底,清华无线电系从四川绵阳班师回京,由此挑起了中国芯片业人才培育的大梁。
1985年,清华大学东区学生宿舍10号楼住进了一群无线电系大一新生。
从福建泉州考入清华的吕煌和来自山西的刘卫东成为了室友,老家安徽的高峰则和来自江苏的王红卫成为了上下铺。
住在同一栋楼里的还有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考进来的赵伟国。
这个从小随父母在新疆生活,童年基本在喂猪和放羊中度过的年轻人,骨子里一直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的。父亲曾为他规划一条“较为安稳”的人生路线——学一门手艺吃饭。但好强的赵伟国却不顾父亲的建议,毅然选择了高考之路。
实际上,作为县里考入清华的第一人,赵伟国是有值得骄傲的资本的。但在人才济济的清华,这种“资本”可能要“大打折扣”。
“上大学前以为自己是天才,进了清华却发现天才是别人。”进入大学后的赵伟国,学习成绩一直“波澜不惊”,入学时在班里是第17名,到毕业时还是17名。
同属EE85的虞仁荣则算得上是赵伟国口中的“别人”。大一时,他曾在打了一通宵麻将后,就在第二天早上8点参加了一个全校数学竞赛,最后竟然拿了个一等奖。平常他还做些“小生意”,比如把海淀的卷子拿到保定去兜售,成功让自己成为了同学中比较有钱的人。
也因此,在同学眼中,虞仁荣一直是个“极聪明的人”,对市场也极为敏感。
值得一提的是,虞仁荣他们这一届正好赶上清华无线电系试点“大一不分专业,大二分”的教学模式。于是,入学第二年,无线电系才被分成半导体、通信、图像、雷达、微波、光电子、电子物理7个专业,共计9个班。
但改革开放早期,国家将力量投入到民生和重工产业中,半导体显然不是一个吃香的专业,进入半导体专业更多是靠“缘分”。王红卫选择半导体专业是因为招他进无线电系的老师和班主任都是半导体专业的,刘卫东和室友吕煌、黄文勇则是因为被安排到了半导体专业。
王红卫的室友高峰也进了半导体专业,另一位室友冯晨辉则被分到了电子物理专业。除此之外,赵伟国去学了微波,虞仁荣和老同学梁杰学习图像处理,赵伟国的新疆老乡任志军和来自北京的赵立东则去学了通信……
这个时候,这群对半导体并不算亲近的年轻人,显然谁也不知道,兜兜转转之间,自己会在30多年后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排头兵。
02
宿舍窗外的大树绿了5回,EE85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季。
上世纪90年代,全球半导体产业重心已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当时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日本占了6家,NEC、东芝、日立更是高居全球前三,英特尔仅排第4位,三星则尚未进入前10。
日本半导体如日中天,美国心有不甘,韩国也在虎视眈眈。在这场全球酣战中,半导体专业俨然是美日韩的热门。但这种“热闹”的氛围显然还没有传导到国内,中国与美日韩在半导体领域的差距变得难以逾越。在国内,与半导体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寥寥无几。
大学毕业后,半导体专业出身的刘卫东提着箱子去了一个和通信相关的岗位,室友吕煌回到了泉州老家,在一家烟草行业企业做事,高峰和自己的上下铺兄弟王红卫则选择了继续深造,前者在中科院微电子中心攻读硕士学位,后者则在清华微电子所直博。
半导体专业之外,无线电系其他专业的同学们都相继找到了自己的去向。
学图像处理的虞仁荣运气不错,毕业当年就进了浪潮集团做工程师。彼时,浪潮刚刚研制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是当时IT领域的明星企业,势头迅猛。
不过,仅在浪潮待了两年,虞仁荣就去了一家元器件分销商,出任其北京办事处的销售经理,一做就是6年。直至1998年2月,他自立门户,与老东家同台竞争。
赵伟国则去了中关村,闯荡3年后又重回清华读研,并在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紫光工作,出任紫光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随后不久,又调入清华同方,参与了同方上市后的第一次资本运作——并购江西无线电厂。
更多的人则去了大洋彼岸,开始与半导体有了更深的交集。
1992年,邓小平视察珠海留学人员高科技企业时呼吁,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希望他们回来,“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第二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被写进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
赵立东正是在这波政策东风下去美国留学的,并在毕业后进入英特尔的老对手AMD的奥斯汀总部工作,直至2014年辞职回国。期间他还曾于2007年参与创立AMD中国研发中心,提前攒下了一波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渊缘。
半导体专业的高峰在1995年离开清华微电子所,进入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工作。次年,高峰的上下铺兄弟王红卫也加入了该公司。这家成立于1987年的半导体公司,曾是继台积电、联电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厂,做芯片制造,也是如今华为芯片被卡脖子的环节。
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可真是这一时期中国半导体人才的摇篮。EE85的赵立新也在1995年硕士毕业后加入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做了3年工艺工程师,紧接着又转身到美国芯片设计公司ESS Technology做了3年高级工程师,参与了可视电话图像传感器、DVD芯片的研发和测试,之后进入美国ADI及UT斯达康在美国的研发中心,继续从事了2年的芯片设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ADI公司,其生产的高精度数模、模数转换器,也是国内目前尚在攻克的难关。
就在EE85们从20岁年华走向三十而立的十年间,中国发起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击,先后启动了两个“中国芯”工程。
1990年,国家启动了“908工程”,目标是投资20亿元,在“八五”(1991-1995年)期间,将半导体制造推进到1微米,主体承担企业是无锡华晶,技术从美国朗讯购买。
不过,这个被寄予厚望、要拉近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规划,实施结果却不如人意。工程从开始立项到真正投产历时7年之久,待1997年建成投产时,华晶的技术水平已大大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达4-5代,月产仅800片左右,投产当年即亏损2.4亿元。
1995年,在“‘砸锅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的决心下,国家再推“909工程”,决定投资100亿元,设立一条8英寸、0.5微米工艺技术起步的芯片制造生产线,主要由合资企业上海华虹NEC承担。
这是中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项目。幸而,华虹NEC没有重蹈华晶7年建厂的覆辙,1997年7月31日开工,1999年2月完工,投产当年即实现盈利,第二年取得30.15亿元的销售额,利润也达到5.16亿元。
03
以2000年为分界点,中国半导体产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2月27日,中科院院士、北大微电子研究院院长王阳元教授作了关于《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层级报告。
报告结束后与会领导人给出一个结论: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的“心脏”,必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同年,政府下发了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文件,也就是在半导体领域闻名的“18号文”;次年,又推“51号文”,并依次批准了7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由此,产业和资本活跃起来。
随后,一大批半导体专业人才陆续聚集,半导体公司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EE85们也在这一时期纷纷洄游,迎来了自己与中国半导体产业故事的高潮。
2003年,已经变身“虞老板”的虞仁荣偶然得到了美国芯片公司安森美一位高管的指点,开始调整经商思路。除了继续做电子元器件分销的老本行,也开始着手提供设计方案,成了潮流先锋。他还在全国各地设点,与新兴的设计公司合作,其中就有今天中国最大手机设计供应商德信无线。
伴随着手机市场的崛起,到2006年,虞仁荣在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已名气大振,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分销商。2007年,虞仁荣又趁势对事业升级,在上海成立韦尔股份,下场做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管理芯片的设计,并在之后几年间采取内生和并购并行的方案,很快在消费电子领域获得中兴、小米、联想等手机厂商的认可,实现事业跃迁。
就在虞仁荣得到“高人指点”的同年,远在大洋彼岸的赵立新辞掉了在UT斯达康的工作,拿着自己全部的身家和高中同学投资的200万美元回国创办了格科威电子,从摄像头传感器做起。
2005年,格科威第一款产品问世,顺利拿下第一个客户——当时势头正猛的中星微电子,为其电脑摄像头提供传感器。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大公司的进入,格科威压力倍增,眼看着2007年就要亏损了,赵立新才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进军手机市场。
如同雷军讲的要“顺势而为”。彼时,中国手机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每年手机销量都达上亿部,增速还在两位数。靠着做手机摄像头传感器,格科威开始“野蛮”生长,到2010年,公司营业额就已超过1亿美元,成功入选中国集成电路设计Top10。
和赵立新一样回国创业的,还有冯晨晖。2006年7月,冯晨晖和自己的两位好友许志翰、唐壮在上海联合创办了卓胜微,也是围绕手机做芯片,早期做手机电视芯片开发,后来又调整方向做了射频前端芯片。如今,射频前端芯片炙手可热,卓胜微成为华为手机供应商。
和校友一起创业的故事还发生在EE85的舒清明身上。2004年,89级物理系的朱一明和85级无线电系的舒清明准备创业搞芯片,但苦于没有投资,四处碰壁。
85级自动化系校友李军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仅帮他们弄来了一笔10万美元的风投,还将他们介绍给了83级经济系的薛军,薛军又拉来80级工物系的罗茁、81级电子系的邓峰,凑齐了92万美元投资。靠着这笔投资,舒清明和朱一明二人在2005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做储存器和芯片开发的公司——兆易创新。
当EE85的其他校友们纷纷回国创业时,赵伟国也于2004年离开紫光,带着100万元本金远赴老家新疆淘金。次年,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投资房地产与矿产,赵伟国是第一大股东和董事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产商”和“煤老板”。
他后来回忆,“当时进入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我带100万元去新疆,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元,获利4500倍!”
赵伟国掘到第一桶金时,紫光集团却逐渐经营困难,濒临破产。看到赵伟国赚钱能力的领导们希望他“回归”,而赵伟国也不反感与紫光再续前缘。2009 年,赵伟国重返紫光集团,担任总裁。
赵伟国实控的健坤投资也获得了紫光集团49%的股权,仅次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51%的股权。尽管老股东因股票优先认购权问题心生不满,赵伟国还是成功入主紫光,紫光集团自此进入赵伟国时代。
04
2014年,是中国4G网络元年,也是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2014年9月国家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成立“大基金”,第一次由国家资本带动民间资本重资投入国产半导体行业。
另一件则是紫光集团在赵伟国的掌舵下,将半导体列入公司主要方向,兜兜转转,赵伟国又回归了自己的老专业。紫光集团以“黑马”之势并购了从美国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回来的手机芯片公司展讯和锐迪科。紫光集团也从门外汉,一跃成为了全球手机基带芯片出货量第三的公司,当年排在之前的是高通和联发科。
自此,“买买买”成了赵伟国的人生标配。赵伟国仅在2013年到2018年五年间,紫光系就投资并购了16家企业,斥资千亿元,其中11家涉及芯片领域。仅2015年的8个月里,紫光集团对外的投资并购金额就高达500亿元,赵伟国也因此有了“饿虎”称号。
也是在2014年前后,刘卫东、梁杰则开始二次创业,前者创立久好电子,主攻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后者瞄准物联网市场,创立思存科技,主攻Wi-Fi、蓝牙通信模块。
值得一提的是,刘卫东创办久好电子拿到的第一笔投资,来自于曾经的大学室友吕煌,而吕煌除了投资久好电子,还是韦尔股份和兆易创新的早期投资人。不得不说,吕煌的投资赢在了内循环上。
2017年前后,国内半导体公司吹响了第二次上市号角,第一波上市潮则发生在10年前,中星微电子、展讯在那个时候相继登陆纳斯达克。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还成为第一个在纳斯达克用中文签名的上市公司老板。而经历10年的能量积蓄,EE85在第二波上市潮中当仁不让。不过,他们大都选择了A股市场。
2016年8月18日,舒清明作为联合创始人的兆易创新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7年5月4日,虞仁荣的韦尔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并在一年后收购了清华校友陈大同参与创办的图像传感器芯片企业豪威科技;2019年6月18日,冯晨晖参与创立的卓胜微也走上了资本市场,成为人生赢家。
一边是进入资本市场,另一边是新一波创业之路。
2017年年底,任志军向赵伟国提出辞职,在山东创立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标也直指“上市”。据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67亿元,是中国首家智能卡封装载带生产企业。其中,最大一笔投资来自于老同学虞仁荣,投资额高达5643.2万元,持股33.86%,任志军的出资额则为2821.6万元,持股16.93%。
同一时间,赵立东也辞掉了紫光集团副总裁的职位,于2018年3月成立燧原科技,主攻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踩上了时代的浪花。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对华为发出禁令,中国半导体行业进入战时状态,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战略地位达成空前共识;6月,科创板举办开板仪式,扶持符合国家战略的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发展,芯片公司是重中之重;此后,华为调整采购策略,从选择全球顶级芯片供应商转向扶持国内企业;10月,集成电路国家大基金二期注册成立,重点扶持设备材料......
EE85级注定要肩负更大的历史使命。
即便是最晚创业的人,也不例外。2019年12月,赵立东的燧原科技发布首款AI训练芯片,介入英伟达等芯片市场。任志军的山东新恒汇已走入正轨,计划2022年5月竣工的高精度蚀刻金属引线框架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国产替代……
EE85级无疑是幸运的。入行时全凭缘分,但在年富力强之时,踩在了时代风口上,也开创了新一波财富神话。在2020年2月26日公布的“2020胡润全球百富榜”中,虞仁荣以500亿元身家,位列榜单第281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芯片首富,赵伟国则以250亿元身家排在榜单第729位。
本文经授权转自AI财经社(ID:aicj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