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才不是什么高端品牌

共 1691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2-27 21:02

这几天,星巴克的事情有点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比如前两天星巴克官方宣布涨价,消息一出就被网友骂上了热搜。

说到“涨价”,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毕竟我们楼下面馆里的肉丝面年前还是12,过了个年就变成15了,甚至连“通知”都没有。

和面馆“偷偷涨价”不同,星巴克的这次“涨价”,却一石激起千层浪。


  • “店大欺客”

  • 又贵又难喝,很多独立咖啡馆碾压秒杀它”

  • “以后不会再喝了”


吐槽声不断,还有不少网友在热搜下积极安利起其他的咖啡品牌,为“星巴克用户”推荐替代品。

但其实有意思的事,星巴克并非近期唯一一家调价的咖啡品牌,瑞幸、Tims均存在涨价情况,那为什么只有星巴克被骂上了热搜?


看了这两年星巴克热搜上的那些事儿,估计就能明白个大概了。

我们先说说涨价。从2021年10月至今,星巴克已经在4个月的时间内涨了两次价,包括了菜品和饮品。

在调整主营产品售价之前,星巴克先在菜品上进行过试验,发现提价后并没有影响用户购买,尤其是那些核心会员,并灭有降低购买频率,于是就开始上调了全新产品的售价。

在连续调价之后,星巴克的CEO还面向用户打起了预防针,表示“未来几个月将继续涨价”。


好家伙,先是偷偷用非主营产品试探,然后开始没完没了的涨价,星巴克套路倒是玩的很溜。效益不好,就逮住核心会员狠薅羊毛?


如果说“薅羊毛”还能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解释,但是“驱赶顾客”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就应该是星巴克引起众怒的根本原因了。

比如最近“重庆门店驱赶民警”的事。

2月13日,有网友发博表示:位于重庆磁器口的星巴克门店工作人员,以影响品牌形象为由驱赶吃盒饭的民警,并恶意投诉。


很快,还有外卖小哥评论说,自己在星巴克拿外卖的时候,也曾因为身上的外卖制服被“嫌弃”过,不能在店里的椅子上坐着等,只能站在角落里。

舆论发酵“星巴克驱赶执勤民警“词条冲上热搜。就连人民网评也下场评论:“星巴克请收回你的傲慢。”


在官媒下场后,网友们才等来星巴克官方一份轻飘飘的“道歉声明”。


仔细看这个声明:模糊重点的事件回顾,不痛不痒的道歉。

所以道歉声明一出来,大家对星巴克的不满也“更上一层楼”。

不过这也不是星巴克第一次糟糕的负面新闻处理方式了,比如此前还有食材过期、不收硬币等事件。

2020年8月15日,一位博主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在一家星巴克消费时,店员表示不收硬币,而拒收的理由则是:“一周才去存一次款”“硬币没法存”。


闹上热搜之后,星巴克官方也发博回应了。


看完只感觉好像回应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2021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有记者卧底了星巴克在无锡的两家门店,发现其存在多次使用过期食材、擅自更改保质期、售卖隔夜食品等现象。

在消息曝出后,星巴克官微第一时间只是表示“深感震惊”。


从驱赶民警到拒收硬币、食品安全问题,不难发现星巴克的道歉声明都有一个相似的模版:在舆论发酵上了热搜之后,才姗姗来迟以官方微博的名义发一则“声明”,简单的事件陈述+简短的道歉+星巴克价值观。


其实,涨价、驱赶民警和外卖员、拒收硬币、擅自更改保质期,以及一纸敷衍的道歉声明种种表现,让人感觉星巴克有点高傲。

刚进入中国时,一杯星巴克均价超20元,远高于当时的消费水平,毕竟那时候,人均工资只有千元左右。

加上那时候,星巴克作为早期进入中国的“洋品牌”,小资的店面装修风格以及音乐的衬托,营造了一种“高大上”的品牌形象。


但其实,星巴克并不是什么高端品牌。

首先,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本质就是一家连锁咖啡店。


emmm......这不仅定位不高端,而且年纪也不大,毕竟人家雀巢可是1938年就发明出了速溶咖啡。


其次论起品质,星巴克经常被懂行的人戏称为“刷锅水”。

在国外,星巴克也不入流了。

价格上,星巴克在美国有些地方卖2美元一杯。


在一些人眼中,星巴克的作用之一就是“公共厕所”。


一个快餐连锁店,不接地气就是高端吗?

浏览 2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