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谷歌!这个科研工具,可爬取全网中外文献

做一个柔情的程序猿

共 157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6-26 20:50

19年年底,厦大的一个通知惊动学术圈。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献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


▲图片来源:厦门大学官网


这为科研人敲响了警钟,意味着如果不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即便写论文到“头秃”也无济于事。


那么,在各大高校纷纷表示将严查学术不端、提高论文门槛的大环境下,如何高效取得科研成果呢?


01

科研不注水,照样有捷径


厦大的新闻把学生绮雯吓得不轻。

尽管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日没夜的找前沿资料、读文献,可她的硕毕论文连开头都写不好,一直没能让导师满意。

前几天,绮雯本想找学霸师兄请教,结果没忍住,当场哭了。

“做科研真的太难了,看文献到半夜,早上还要被导师骂进度慢,真的好崩溃。”


经过一番安慰,师兄才知道绮雯做研究时用的还是笨方法。曾经为了看文献,手动打开几十个网页后电脑死机,只能按着历史记录一个个找回来。

所以,导师给绮雯的反馈意见永远是:
1.对前人学术成果了解不够,多看文献
2.例证说服力不足,多积攒例子
3.数据分析与理论契合度低,须修改模型

在绮雯身上,师兄仿佛看到了读研时的自己,心里五味杂陈。于是,师兄现场教学,向绮雯演示了他如何通过Python编程将做研究的效率提升几倍。

▲通过Python一键生成图表

这下,彻底颠覆了绮雯对工具的认知。

02

学会Python,拿下论文


为什么科研大牛说人人都应该会点Python?因为它实在太好用了。

  • 帮助科研人批量处理数据,节约大量时间成本;
  •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让论点更科学严谨;
  • 让数据结果可视化,结论更加直观,打动审稿人。

随便举两个例子:

做数据分析,通过Python直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可视化图表。

▲通过Python分析实验数据

做传播学研究,通过Python爬取新闻关键词并直接生成词云,几秒钟就能提炼千字报道的核心要义。

▲通过Python生成词云

一位科研大牛曾在某学术论坛上说:“学了Python之后,做研究时一遇到麻烦事就想通过Python走捷径,彻底没有耐心应付那些重复琐碎的工作了。”

但凡高效的工具,都能把人从简单重复的事情里解放出来,让人们把时间用在更复杂、更有创造性的事情上。


03

人生开挂,工具先行


“其实我早就想学,可Python编程小白能学会吗?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学......”


「❤️ 感谢大家」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有帮助的话:

  1. 点赞支持下吧,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_-)
  2.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想法,也欢迎你在留言区记录你的思考过程。
  3. 觉得不错的话,也可以阅读近期梳理的文章(感谢鼓励与支持🌹🌹🌹):


老铁,三连支持一下,好吗?↓↓↓




欢迎大家加入到知识星球这个大家庭,这里一定有与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同吹逼,一同玩耍。。。


长按按钮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哦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浏览 4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