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他要去字节跳动,做数据分析师
共 4590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1-01-29 16:38
1. 个人介绍+剖析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下背景,本人是211文科本、美硕,公共政策与管理方向的理学硕士,两年项目。
求职方向上我变了很多,其实是在第二年开始转向数分,中间有想往sde转的意愿(可能和学校氛围有关,最后驱使自己去学),但后来认清现实,基本上是毕业后才明确在了业务向的数分上。先前刚进卡梅,本来最早是打算转向本专业数据分析方向,但学院不批,就自主选修了一些数据科学、数据库,外加一点点数据结构相关的课(开始转向开发,但是当成技能补充也已经很好了),熬过的夜和掉过的头发没有说谎,好在还没秃......
平时peer pressure的常态是会让人止不住的忙,但是所幸是逼自己一把之后,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点有了比之前更明确的了解。必不可少的是,自己也走过一些弯路,所以分享一下自己的部分经验和看法,希望能对当下的你有所帮助。但请记住,一定要遵从自己的选择,不要把一些当下的趋势和别人的最优解作为自己的目标,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才是最划得来的。
对于我个人求职经验上来说,主要求职是两个痛点:一是自己对岗位理解和公司实际要求存在的矛盾,二是自身实际能力和自己预期标准存在的矛盾。
针对第一个问题:需要重视对岗位的理解,早做打算和准备!!
因为疫情,回国本来仓促,前期各类准备不足,让我虽然时间上是赶了秋招的头,但是投递结果整体收效甚微。起初对投递数据类的职位没有太多概念(先前也学过一些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相关的,但是不知道具体岗位会有多高的要求)所以很多类似数据挖掘、数据开发的岗位我过了一遍JD,开始了解后觉得自己能试一下,但是并不知道事实残酷性:这类岗位对应聘者的专业技术要求颇高,基本上就是小号算法岗、开发岗,基本上统称技术岗,这类岗位,非CS科班(至少也得是理工科、有CS相关课程训练的)同学准备时间上,其实应该不少于半年,而且是始于求职准备早期就已经格外清晰的人,例如大二大三/研一、二。所以早些了解和准备的话,我肯定不会去再直接尝试这样“头铁”了。
不过,确实对于我来说,相比单纯的数分,我可能更想做数据开发这方面的,因为比数据分析更底层,很有挑战性,职业前景好,但是做起来确实会对技术要求很高,早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了解大数据的环境生态、组件,以及一些项目业务上的具体实践。碍于时间不够,专业、技能经验都不足,pass。
因此对岗位的理解、前期铺垫,何不重要!当然,我也不是建议“早卷早超生”那种,但是适当的时候完成需要完成的事,能做好的准备都准备充分,结果自己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业务向的数据分析类岗位。这里一定要看清JD,包括岗位所属的部门分类,以及实际JD,因为有一些公司数据分析后面的title,仍会是类似engineer这种,一般还会是开发岗,必然还是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所以要把这些岗位了解清楚,这样会少走很多很多弯路。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数据岗位方向都准备的话,其实也完全可以,只是对人的要求就格外高了,且性价比不高,不如搞好一两个方向来的务实一些。(PS:我中间还准备了PM的笔面试。但因为没有实习,准备起来相当费劲,毕竟大一点的公司,需要对业务理解要求更高,高质量的实习,既可以了解面试公司的业务,也可以强化简历竞争力:有一两个的话会事半功倍,面试基本上至少不会交白卷)
针对第二个问题: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
很多big name也是比较早投过了,但是几乎没有收到面试,很大原因就是对自己过于自信了,很多笔试虽然发了,但准备不足+无先天优势,自然是当分母的节奏。
通过自己复盘分析自己当前现状(最重要的几点主要包括能力认知、先前的积累,以及未来的兴趣),由此开始主要集中在投递业务向的数据分析岗(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勉强进大厂的)。所以后来龙湖DT的流程还算顺利,且字节也给到了面试(虽然也是快21年了,但是被捞起来的感觉也不错啊,基本算是运气成分了)。
我早先也没有互联网的相关实习,全是靠自己从学校积累来的知识和项目,以及一些自己看过的一些书和课。有相关实习是加分(现在基本已是大厂标配),一段高质量的相关实习就肯定是如虎添翼。有实习条件的且对求职有规划的,我肯定都会建议你去找实习。
但是,如果你是和我类似的后知后觉者,那就尽可能多地按照实际工作要求上的技能点和背景去准备自己的简历,有意识地去尽早积累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做项目的找找项目,能学的知识尽量掌握的熟练。在这基础上,深挖自己之前经历、项目和实际工作的相关价值。最后努力之后还是不行,那就及时调整策略,看看与自己能力更相关的岗位和公司。虽然有些功利,但是并不可耻且有用。
关于简历各部分的重要性,在学历支撑的基础上,我认为是这样排布的:
相关实习 >> 相关项目 >= 相关知识技能。
照着这个方向,都准备齐全,拿offer应该问题不大。后者也许也会超过前者,具体还是看实际知识掌握的程度和项目的质量了。切忌的一点是盲目地堆砌,抑或是写很多自己并没有接触到的东西,真诚地呈现自己必定是首要原则。
2. 基础知识准备+合理心理预期
之前说到自己要规划好大方向,自己在准备的过程中,也要从各个方面不断调整自己,了解自己和目标的差距。除了必修之外,我上的课基本上都是数据相关的,所以很多概念还算是比较熟悉,准备起来也还算不太费劲,但是后来也复习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比如Hive还有一些面试会问到的:费米问题、幸存者偏差、辛普森悖论等等。因此数据类的岗位,知识基础也是要打的。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精力、时间这样的成本投入也是投入,需要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如果是针对有能力自学的同学,建议找一些学校的课或教材,来系统性学一下数据科学的核心知识点:最主要的就是统计学知识、数据处理工具(Excel、SQL、Python、R、SPSS等等)、数据可视化(BI工具)等等。打基础这样的事,早期可能会效率低一些,但是可以做到有底气去应聘这类岗位。之后实际面试和工作也会告诉你:努力到点儿上,不论结果怎么样都不算是白费。不过前提还是需要自己做好规划,投入/产出需要自己掂量清楚。
另外,如果能力暂时达不到,但是有意愿的同学,我肯定也建议,可以多花些时间,多去了解一些,稍微逼自己一点点。如果每多走一步可以handle,那么就给自己设置一下具体学习要求和期望,这样可以最小限度地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如果自己有限时间内学习这些东西,大大超出自己之前的预期精力和要求,自然可以降低自己的预期,不必拘泥于一个岗位,把数据分析作为一种对自己现有能力的补充,对职业生涯发展必定也是一种很有益处的提升。
一时的逃避也并不可耻且有用。一来,本身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是可以迁移的,全盘否定或者消极都是大可不必的;二来,自己调整之后可以更通透地规划自己接下来的人生选择,避免其他更多弯路上闷头走到黑了。
做这种心理预期管理的好处很多。它会帮助自己去了解,到底自己会不会适合这种工作,以及究竟牺牲多少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去不断去追问自己。当然如果自己更适合去开发,那也不要去耗费自己精力去准备业务类的分析岗,也有悖于自己的初衷。
另外,对于面试来说,做到更深度、透彻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劣势,会让自己更容易去证明自己的胜任能力,去更自然地适配这个岗位,必定会让自己脱颖而出的。
除此之外,也能明确知道自己还需要在哪里有更多提升,如此才能更高效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这种可以泛化的能力我觉得是经历了一轮一轮面试下来,真正对自己长期有用的“副产品”了。
3. 关于面试
对于面试的准备来说,公司之间各有差异,这里提醒:一定、一定、一定要多看看面经!
面经的作用,对我而言,主要解决的是面试者针对公司面试流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这一点对形式化很强的业务类问题会很有帮助。这一部分是有模式的,比其他问题可准备的方向性更强,很多业务、逻辑题目可以大多从网上了解到。
然而,其他非Yes/No的问题,则完全由面试者自己决定如何准备:例如怎么样介绍展示自己,如何将自己的项目呈现给面试官,如何回答自己解决之前的项目细节的问题等等。但大致方向也都写在面经里了,不香嘛?这些都最好要尽可能多练习练习,能模拟的都尽可能模拟一下,比如3W问题(项目and/or实习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样去解决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样的),个人背景,项目经历,还有岗位、业务相关的追问。具体的面试经验我就不多赘述,很多高赞经验贴、推文总结,就已经很全了。
对于具体技能、硬实力,是了解充分的并且认认真真准备过的。SQL、Python这种,需要一段时间培养熟练度的技能需要不断巩固,面试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这里就体现了之前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面对追问的时候,可以保持自己的立场,但是如果与面试官产生了分歧,必然的做法肯定是求同存异了。分歧并不可怕,这种时候,冷静机智地处理,反而是争取面试官的深刻印象的机会。不要陷于争辩对错,而是和面试官讨论分析:为何存在这种分歧其实效果会更好。
把面试作为一个与面试官交流学习的过程,让自己轻松上阵,之后也能更容易去复盘自己的收获,更快地提升自己。如此难得的交流机会,平时也很难遇到,自然是需要好好把握!
面试后续,如果有HR同学的联系方式,如果慢的话,一定要track一下进度,很多时候要多主动一些,事情才会更有效率!面试成功自然是个好消息。如果失败的话,可以的话记得最好要一下反馈,这样可以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然可能会问不到问题具体出在哪里,但是可以从大方向上心里有数)。
4. 写在最后
求职其实也只是人生中的一方面,其实不必纠结最后去到哪里,重要的是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
真正自己可以规划掌控的,就尽可能把握好,无论是机会还是遭遇。当然啦,我不是弱化大家的意愿,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所能地,去追求自己可以追求的事物,去实现自己想实现的。其实最后我更想强调的是,生活不止于找工作,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比自己之前,更了解自己。预祝大家可以找到真正自己喜欢的工作,拿到想去的offer,走好人生当下的每一步!
推荐阅读
欢迎长按扫码关注「数据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