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光环效应
你 好,我是林骥。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陌生人的照片,并对照片上的人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如果被试者看到照片上的人更有魅力,就会给予更好的评价,比如:更和蔼可亲、更沉着冷静、更善于交际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光环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了减少认知失调感,维持自身认知的一致性。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也是光环效应的一种表现。 在商业世界中,人们可能会把企业的成败归因于同一个理由,这其实属于「事后诸葛亮」的做法。 比如,当一家企业做得好的时候,人们去分析它成功的原因,发现它专注于核心业务。 但当它做得不好的时候,人们又会说它过于保守,没有尽早去开拓新的业务。 原来走向成功的原因,后来又变成导致失败的原因;原来引以为傲的东西,后来又变成引以为戒的东西,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有光环效应的影响。 3. 怎么运用光环效应? 现实世界错综复杂,各种要素之间往往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不要把相关当成因果,更不要把结果当成原因,否则很容易导致认知谬误。 比如,人们通常认为,一家公司的员工满意度越高,业绩也就越好。可事实上,影响业绩好坏的因素有很多,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也有很多,它们之间也许存在某种相关性,但未必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也许是因为公司的业绩好、福利好,所以才导致员工的满意度高。反过来,也可能是因为员工的满意度高、工作更努力,所以公司的业绩才更好。 现实世界瞬息万变,不像一些物理定律那样固定不变,所以很难找到精确的数学公式。很多所谓的商业理论,其实适用范围非常小。也许在一家企业行之有效的方法,放在另一家企业执行就有可能变得困难重重。 要想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我们应该学会破除光环效应,运用 批判性思维 ,拥抱世界的不确定性,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人云亦云。 在生活中,我们其实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比如,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名人给某个产品代言之后,可能就会不自觉地更加信任这款产品,这正是很多品牌喜欢找名人代言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学习光环效应之后,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要因为是某个名人代言的产品,就选择毫不怀疑地相信这个产品,否则可能会导致购买了一些自己其实并不需要的产品,甚至可能买到一些对自己有害的产品。 比如,曾经有很多明星为保健食品代言,结果出现了很多乱象,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后来,市场监管等部门明文规定,禁止明星为保健食品代言,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这也是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谨慎看待名人代言的产品,更加全面、客观地考量自己的需求和产品的功效,避免上当受骗。 在工作中,我们也要避免受到光环效应的负面影响。比如,虽然某个人的能力很强,但有人就是看他不顺眼,结果导致矛盾升级。 再比如,有的人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其实做事非常马虎和敷衍了事,这种人就不适合用来做一些比较细致的工作。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破除光环效应,就有可能根据预设的结果来收集相关的数据,这是数据分析的大忌,因为这样就无法客观地进行分析,也就无法了解驱动业绩增长的真正原因。 对个人来说,也可以反过来运用光环效应,提升自己的魅力和影响力。比如,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展示自己的积极品质等。 在《Don't Trust Your Gut》(别相信直觉)这本书中,作者 Seth Stephens-Davidowitz 善于用数据发现一些社会的真相。比如,运用婚恋网站上的数据,发现人们刚开始最看重对象的长相和身高。

相关文章: 100 种分析思维模型系列
↑ 点击此卡片关注 ↑
↑ 周二早八点阅读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