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教授:如何写好一篇“三高”科研论文?

共 5520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0-10-19 20:55

















数学算法俱乐部

日期2020年10月19日

正文共:4576字1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来源科学网博客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发布《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了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的相关措施。当然,“唯论文”对于我们做科研是绝对错误的,论文只是我们在探索基础科学问题,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科研过程中随之产生的。

但毫无疑问,写论文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无可回避、甚至日常“朝思暮想”的工作内容之一。发表论文可以宣传课题组工作,建立在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和口碑,也可以获得领域同行们对自身工作的一个认可,或者反馈。对于之后的申请项目,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证明。写一篇好的科研论文对于自身对工作的理解梳理和提升深化也是大有裨益,甚至不可或缺。

那么,如何写好一篇“三高”科研论文呢?

首先,不要怕写论文,战略上轻视敌人。科学论文都是八股文,有其固定的格式和语言用词等,所以不要怕,不需要很高的语言文字天赋,一样可以写出很漂亮的高档次论文。

其次要明白,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跟读者、同行分享你的发现和成果。时间都是宝贵的,事情都是很多的,人都是有点不那么耐烦的,写文章就是要站在读者的立场,让读者在万千文章中发现你的文章,并且让各个层级不同目的的读者都能最有效的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最简单的就看看题目和摘要;再深入点,看看图和结论;再深入点,仔细阅读所有的实验细节,结果,讨论等。

所以论文的题目要高度凝练,不空洞,点明主题,摘要要适当介绍背景,意义和大致内容,实验细节描述参数要详实,精准,结论要清晰,总结性。

战术上要重视,打造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我觉得可以从这么五个方面去仔细揣摩考察:主题,逻辑,结构,科学,语言。

第一,主题。主题是论文的中心思想,是你最想跟读者分享的核心东西。一般都可以体现在文章的题目上。主题要高度集中,凝练,一般一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就好。太多主题容易导致重点分散,一篇3000-4000字左右的文字不可能把每个主题集中突出,太多主题反而让读者读完后找不到重点,无所适从。其次要善于挖掘主题的新颖性、重要性。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人的实验会完完全全的相同。这个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就是新颖性,只是新颖的程度或许不一样。要善于去挖掘,然后叙说,把故事讲得动听,要有意义,对同行有启发和意义。围绕这个主题,在文章中可以多次强调点明。

比如我的APL文章,就是把graphene TCEs 应用在垂直结构LED上,ACS材料与界面就是研究腐蚀后的半极性面和金属接触。审稿人之前评价ACS界面文章没有新颖性,我据力argue,并且仔细修改深化,从xps缺陷密度分析,极化场,金属沉积形态,接触面积等深入讨论比较,并且加上优越器件性能展示。所以审稿人觉得很新颖深入,于是接收。
  
第二,逻辑。逻辑很重要,主要有整个文章的逻辑,introduction的逻辑,讨论里的逻辑等。没有逻辑或者逻辑混乱就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科技论文有自己的固定套路,大的逻辑框架一般不会错。但有时为了吸引读者,可以把炫目的结果放在论文里的最开始部分,然后再解读分析。

逻辑出问题主要是introduction部分,我的习惯是在确定主题下,按照研究的远景意义,应用前景,研究现状与进展,现在主要问题,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法,现有解决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解决方法,主要结构意义,不足,将来工作的顺序来写。还是要打印出来,考察每句话以及每句话上下衔接,每段落之间衔接等是否顺畅,重点是否突出等。
  
第三,科学当然是科技论文的不可缺少部分。需要多思考,多发问,多观察细节。科学的东西需要多多积累,在discussion里体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确定的东西,少写,或者写得余地等。写多了漏洞就多,影响声誉。在审稿的时候也会被审稿人抓住质疑。
  
第四,结构。文章的结构似乎没太多可说的,科技论文毕竟都是八股式。需要根据要投递的期刊来调整结构,比如Advanced material系列杂志的experimental detail是在文中最后以小体字给出,APL不需要再文中标出intro, expe, results等。另外在八股的框架内,也还是可以尝试一些结构上的调整创新,来吸引读者。比如在results中倒叙,先把炫目的结果总结出来,吸引注意力,然后再慢慢展开。这样另一个好处是有些读者只对结果感兴趣,那么他不需要一路看到最后到结论,只需要集中看这部分就可以。
  
第五,语言。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清晰,易懂。中国人写英语多多少少会有很chinglish习惯,需要去多读英文文章体会。比如,中文说,我站不起来了。而英文可能会说,我双脚支撑不起我的体重 (噗哧)。其次科技论文不是散文,需要较客观的语言,要避免用抒情的词汇,如fantastic, amazing, gorgeous等。改过一些师弟的论文,很多fantastic, amazing的字眼,这是应该避免的。尽量避免用太生僻的单词,因为你可能掌握不到它的精确意思。

尽量用简单句式,复式句式不要超过一重,别人看起来累,自己写也容易出错。尽量精简点,别啰唆一大堆的感觉。写文章的时候,参考下相关的比较高质量杂志文章,可以“活学活用”,把好的句式,段落,拆开了打碎了,吸收内化后再重新组装都是可以的。写文章开始并不需要你完完全全的去原创语句,而觉得参考别人文章就是“抄袭”。一些容易引起编辑反感的语句不需要写,比如our new results will be published in somewhere else, other journal等。 

语言需要注意时态的选择。一般来说,叙说你的实验过程,因为是过去发生的动作,一般用过去时;陈述科学事实,一般现在时,因为结果不会改变;总结研究现状,一般现在完成时。注意链接语的应用,比如furthermore, moreover, however, therefore, nonetheless, but, because等。连接词用得好,可以让行文更加顺畅。

人称的使用,注意不要太混用。一般叙述可以用第三人称,强调事物的客观属性;第一人称一般是叙述实验过程, 比如 “in this letter, we report this finding。。”“this new phenomenon is shown to be …” 摘要一般不要图表,公式等。文章对自己成果评价要客观公正点,不卑不亢,不要太吹嘘,也不要去贬低别人工作。这是大忌。还有不要涉入个人的私人信息,即使是response letter。见过一些诸如 “Actually, this is my first paper…”云云。

在审稿人前故意透露个人信息之类,以博取同情来过关,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还有在response letter里审稿人可能会指出一些错误纰漏之类。你可以遵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但千万不要说“Yes, there are lots of mistakes in our manuscript, indeed.” 这是给自己挖坑,审稿人编辑看到会想,“我指出一点错误,原来他还有这么多错误啊”。于是不敢接收你文章了。

还有的,写response letter会针对审稿意见说,“Yes, you are the expert in this field”。这会让编辑觉得也许你和审稿人认识熟悉,或有过私下沟通形成默契,会怀疑审稿意见的公正客观性,对接收文章不利。

关于投递文章:首先选择合适的杂志。这个其实在成文之前就要心里有数,然后针对性去写。不同杂志确实不同风格,需要去熟悉。应用物理方面的杂志有APL, JAP, ACS Photonics, ACS applied material&interface, nanoscale, oe, ol,Photonics Research, IEEE TED, PTL, EDL等。

APL需要应用物理,且创新,jap需要系统点全文,ACS photonics, oe都是光学方面全文,OL则短的letter, EDL, PTL都短的letter, IEEE TED是全文, nanoscale偏纳米等,材料生长有crystal growth design, jcg等。

可以观察杂志的兴衰成长,有点比较新的潜力股,如acs photonics,有的可能不那么先锋新颖,如jcg,但却是行业的老牌杂志。但像apl,jap,OL这样的杂志,堪为经典,所以我几乎不去看他们的影响因子升或者降,都可以是文章投递首选。审稿回来写response letter,谨记一点就是千万尊重审稿人,要对审稿意见全面认真回复,不要情绪性argue和反抗。

要在肯定感谢审稿人意见的基础上,委婉的解释。该补的补,该改的改。文章接收就算成功,而即使审稿意见很好但是不好好回复也有可能最后被拒绝。不要尝试私下去联系审稿人,不会有太大效果。被拒稿不要低沉受打击,被拒稿是科研工作者的日常之一。被拒稿后缓缓心情还是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审稿意见,该改还得改,即使文章转投。有的作者觉得被拒了,也不改直接转投到另一个杂志,结果又到了同一个审稿人手里,结果可想而知。

态度很重要。可接收可不接收的文章,分水岭就是态度!另外我的一个小tips是文章修改好了,不要着急马上就投递或递交,先捂在抽屉里两三天。因为很可能两三天内有发现新的小问题,这样还可以修改。另外,如果被编辑因为方向不契合的原因被拒稿,那只能转投。但是送审又因为审稿意见被拒稿,并不意味不能再投这个杂志。被据稿只是意味着你的文章的“当前版本”不被接收,不是说此杂志对你的这篇文章断然关上了大门。

可以根据审稿意见好好修改,然后再投递此杂志。Cover letter里说清楚你之前的文章编号,类似写response letter一样,逐条回复审稿意见。我的感觉是这样既尊重编辑,这样不浪费他时间,要拒就拒吧,也显得你很尊重这个杂志和审稿意见。有的编辑其实不排斥,甚至喜欢这样的回头文章。文章的质量倒腾一回肯定提高了,反而更容易接受。一般来说都会送审,因为前面送审了,这个修改版不送审,说不过去。所以珍惜这样的机会。我的好些文章都是这样接收的。

量化你的工作。比如说文章修改次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定一个略高的标准值。这对于强迫症可以是个安慰,而对于容易懈怠者是个“达标”线。文章草稿会存在从语言到逻辑等很多重错误或疏忽,一次或简单数次就你呢个修改彻底,似乎不那么容易。另外,不得不承认,自己写的论文,自己的确很难修改。一个明显的语法拼写等错误就在那,但也许你就是看不到。我的经验是:打印出来,找个安静的角落,用红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改。改完再誊写到电脑上。等过三四天,再打印出来再修改。这期间你可以改其他你的论文,循环交替,不那么容易累(同时出多篇文章这样比较容易)。

量化你的修改次数,我是20次,打印20次,修改20次,可以叫同事同学帮改。更重要的成果冲击更高档次的杂志,也许要反复修改上百遍。在Sheffield时,我和一个师弟就是同时修改两篇文章,他写好A文章给我,我修改,他写B文章。我改完A给他,他修改A, 我再修改B。循环往复,不耽误时间,两篇一个月搞定,20遍,于是顺利接收。当然他的工作本身很出色。

可以更对自己狠一点的是,找出专业领域内10篇顶级杂志文章,如Science, Nature上的文章一般语言都是相当凝练优美的,扎扎实实背诵下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再写文章,不说行云流水,至少也可以汩汩而来了。量化工作,硬着头皮往上顶,文章所花费的心血和精力,千万不要觉得浪费,审稿人一目了然。
  
写文章不要怕动手,铺开空白稿纸的那一下是最艰难的。很多人一上手就写introduction, 这是最难写的部分,不妨留在最后。可以先做好图,可以是草图,不需要完全做好,因为可能需要后续修改。对着图,先写详细的results,然后再discussion, 然后把实验部分,然后再来写intro,Abstract和结论可以最后来写,那是最关键的部分。

最后,写文章的关键当然还是得从实验伊始,就站在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高度和出发点,然后设计完成实验并处理分析好数据。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另外,需要学会享受写文章的乐趣,享受自己工作被刊发,被同行认可的快感。

可发可不发表文章的区别,甚至三高文章和水文的区别,一个最简单的感性指标也许可以是,你是否有发表文章的强烈冲动和愿望?发表这篇文章是否让你感到很有满足快感?对于我,每次发表文章,还是比较快乐和享受的。这样的快感和满足也许是对我们工作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正反馈,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工作和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享受之一了。
  
简单体会和经验,主要供研究生同学们参考提高,能给老师们省不少事。很多老师更有经验和体会领悟,请多指正。


— THE END —


如何解读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的内部工作机制?
一位女博士五年的艰难毕业历程
数学和编程
机器学习中需要了解的 5 种采样方法
北大读博手记:怎样完成自己的博士生涯?非常具有指导性!
为什么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波粒二象性,是因为智商不够吗?
浏览 4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